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大蒜播種機械,特別涉及一種定向控制大蒜直立插入到土壤中,保證蒜瓣入土后蒜尖朝向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以及具有該大蒜定向插植裝置的大蒜定向播種機。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使用大蒜定向插植裝置進行定向插植的方法。
背景技術:大蒜作為一種廣泛種植的經(jīng)濟作物,是我國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的一個主要品種,已經(jīng)成為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新的增長點之一。大蒜播種過程中,蒜尖在土壤中的朝向會影響大蒜的發(fā)芽率、發(fā)芽時間、大蒜的長勢和成熟蒜頭的品質(zhì)。蒜尖在播種后直立朝上是期望的狀態(tài),傳統(tǒng)的作業(yè)方式是采用人工方式插播種植。但人工種植大蒜的作業(yè)方式消耗大量人力、生產(chǎn)率低,并且延誤農(nóng)時。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大蒜播種機主要是以提高播種效率為目的,不能有效控制播種后大蒜磷芽的朝向。目前,對于大蒜磷芽方向的識別和控制問題,相關科研人員分別采用機械、機電、液壓或圖像處理等技術進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專利號為ZL201220063066.1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提供了一種利用大蒜外形特點和重心位置的機械式蒜瓣芽向控制裝置。專利號為ZL201310226284.1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提供了一種利用輔助氣流穩(wěn)定扶正管中蒜瓣的蒜瓣扶正裝置。申請?zhí)枮?01210333217.5的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zhí)峁┝艘环N基于單片機控制的大蒜播種機蒜瓣自動定向裝置和方法。申請?zhí)柺?01110402838.X的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zhí)峁┝艘环N采用光電傳感和識別技術的蒜瓣磷芽方向識別調(diào)正裝置。但從實際的應用效果來看,目前市場上并沒有出現(xiàn)能夠較好完成大蒜定向種植的播種機,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已經(jīng)實現(xiàn)方向控制的蒜瓣落到土壤種穴中之后,大蒜的自立狀態(tài)易于被后續(xù)的覆土等作業(yè)工序干擾而被破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解決現(xiàn)有的大蒜播種機無法保證大蒜蒜尖在播種后直立朝上的問題,提出一種大蒜定向插植裝置以及具有該大蒜定向插植裝置的大蒜定向播種機,能夠很好解決現(xiàn)有的大蒜播種機在播種過程中蒜尖方向入土后的控制問題。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大蒜定向播種方法,能夠降低人工操作作業(yè)強度,極大提高大蒜定向種植生產(chǎn)率,同時降低勞動成本。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安裝在一大蒜定向播種機上,包括:機架組件;排種斗,連接在所述機架組件上,供一蒜瓣種粒以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態(tài)通過;以及夾持輸送組件,連接在所述機架組件上且與一驅動件連接,設置在所述排種斗的下方以承接從所述排種斗落下的所述蒜瓣種粒,并在所述驅動件作用下夾持所述蒜瓣種粒向下輸送,直至所述蒜瓣種粒以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態(tài)插入一土埂中;其中,所述機架組件底端具有缺口,以形成所述土埂。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其中,所述缺口呈上窄下寬的梯形。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其中,所述機架組件包括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和前板,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平行設置,所述前板傾斜連接在所述第一側板上,所述缺口包括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和第三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設置于所述前板的底端,所述第二缺口設置于所述第一側板的底端,所述第三缺口設置于所述第二側板的底端,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三缺口呈直線排列。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于所述第一側板上的投影與所述第二缺口重合。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其中,所述前板包括第一前板、第二前板和第三前板,所述第一前板連接在所述第一側板上,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三前板對稱連接在所述第一前板的兩側,所述第一側板、所述第二側板和所述第三側板的前端共同形成所述第一缺口。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其中,所述夾持輸送組件包括左右設置的右皮帶輸送機構和左皮帶輸送機構,所述右皮帶輸送機構和所述左皮帶輸送機構之間具有一間隙,所述間隙與所述蒜瓣種粒相適配,所述間隙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三缺口之間。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其中,所述右皮帶輸送機構和所述左皮帶輸送機構通過一齒輪機構連接。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其中,所述右皮帶輸送機構包括第一右輸送軸、第二右輸送軸、第一右皮帶輪、第二右皮帶輪和右輸送皮帶,所述第一右輸送軸和所述第二右輸送軸上下平行連接在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之間,所述第一右皮帶輪連接在所述第一右輸送軸上,所述第二右皮帶輪連接在所述第二右輸送軸上,所述右輸送皮帶連接在所述第一右皮帶輪和所述第二右皮帶輪上。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其中,所述左皮帶輸送機構包括第一左輸送軸、第二左輸送軸、第一左皮帶輪、第二左皮帶輪和左輸送皮帶,所述第一左輸送軸和所述第二左輸送軸上下平行連接在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之間,所述第一左皮帶輪連接在所述第一左輸送軸上,所述第二左皮帶輪連接在所述第二左輸送軸上,所述左輸送皮帶連接在所述第一左皮帶輪和所述第二左皮帶輪上。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右輸送軸和所述第一左輸送軸相對,所述第二右輸送軸和所述第二左輸送軸相對,所述第一右皮帶輪和所述第一左皮帶輪相對,所述第二右皮帶輪和所述第二左皮帶輪相對。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其中,所述排種斗連接在所述機架組件的頂部,所述排種斗呈頂部平面大于底部平面的圓錐體。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大蒜定向播種機,其中,包括上述的任一項所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大蒜定向插植方法,其中,采用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進行定向插植,包括如下步驟:S100:所述機架組件底端的缺口于大蒜定向播種機行進時,開出一土?。籗200:所述蒜瓣種粒以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態(tài)通過所述排種斗;S300:所述夾持輸送組件承接從所述排種斗落下的所述蒜瓣種粒,并在驅動件作用下夾持所述蒜瓣種粒向下輸送;S400:所述蒜瓣種粒以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態(tài)插入所述土埂中。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方法,其中,所述步驟S100中還包括如下步驟:通過設置在所述機架組件上的一第一缺口開出所述土埂,以及設置在所述機架組件上的一第二缺口維持所述土埂。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方法,其中,所述步驟S300中還包括如下步驟:所述夾持輸送組件以所述蒜瓣種粒的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態(tài)進行夾持和輸送。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方法,其中,所述步驟S300還包括:步驟S310:所述蒜瓣種粒通過一間隙向下輸送至土埂位置,所述間隙形成于夾持輸送組件的相對設置的一左輸送皮帶和一右輸送皮帶之間。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方法,其中,所述步驟S300還包括:步驟S320:所述左輸送皮帶和所述右輸送皮帶等速率反向運動。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方法,其中,所述步驟S400中還包括如下步驟:種植后的所述蒜瓣種粒從設置于所述機架組件的一第三缺口通過。本發(fā)明的有益功效在于,采用本發(fā)明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及方法實現(xiàn)定向控制的大蒜直立的插入到土壤中,保證了蒜瓣入土后蒜尖的朝向,且能夠有效避免后續(xù)作業(yè)對大蒜直立狀態(tài)的破壞。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fā)明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的原理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的三維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的主視圖;圖4為本發(fā)明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的俯視圖;圖5為本發(fā)明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的右視圖;圖6為本發(fā)明的大蒜定向插植方法的流程圖。其中,附圖標記100機架組件110第一側板120第二側板130前板131第一側板132第二側板133第三側板140頂板200排種斗210開口300夾持輸送組件310右皮帶輸送機構311第一右輸送軸312第二右輸送軸313第一右皮帶輪314第二右皮帶輪315右輸送皮帶320左皮帶輸送機構321第一左輸送軸322第二左輸送軸323第一左皮帶輪324第二左皮帶輪325左輸送皮帶330間隙331第一端332第二端340齒輪機構341主動齒輪342從動齒輪400蒜瓣種粒500缺口510第一缺口520第二缺口530第三缺口600皮帶輪700土埂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以更進一步了解本發(fā)明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為本發(fā)明所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本發(fā)明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安裝在大蒜定向播種機上,將蒜瓣種粒以直立的蒜尖朝上的姿態(tài)插入到土壤中,且避免了后續(xù)作業(yè)對大蒜直立狀態(tài)的破壞,保證了大蒜播種的質(zhì)量。參閱圖1和圖2,本發(fā)明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包括機架組件100、排種斗200以及夾持輸送組件300,排種斗200以及夾持輸送組件300分別連接在機架組件100上,夾持輸送組件300連接在排種斗200的下方且與一驅動件相連接。其中,排種斗200用于供蒜瓣種粒400以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態(tài)進入并通過;夾持輸送組件300豎起方向布置,用于承接從排種斗200落下的蒜瓣種粒400,驅動件工作,夾持輸送組件300夾持住蒜瓣種粒400并向下輸送,直至蒜瓣種粒400以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態(tài)插入前期作業(yè)處理過的土埂700中;機架組件100底端具有缺口500。缺口500用于開出合適的土埂700,包括留出合適的土埂寬度和高度,以便蒜瓣種粒400立姿入土,并供已經(jīng)以立姿入土的蒜瓣種粒400順利通過,以維持蒜瓣種粒400于土埂700中直立的姿態(tài),不被后續(xù)作業(yè)破壞。其中,缺口500呈上窄下寬的梯形。本發(fā)明中,夾持輸送組件300在對蒜瓣種粒400進行夾持和輸送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蒜瓣種粒400的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態(tài)。參閱圖2至圖5,本發(fā)明的大蒜定向種植裝置的機架組件100包括第一側板110、第二側板120、前板130和頂板140,第一側板110和第二側板120平行設置,頂板140連接在第一側板110和第二側板120頂部,前板130傾斜連接在第一側板110上,缺口500包括第一缺口510、第二缺口520和第三缺口530,分別設置于第一側板110、第二側板120和前板130的底端,其中,前板130的底部具有第一缺口510,第一側板110的底部具有第二缺口520,第二側板120的底部具有第三缺口530,第一缺口510的中軸線、第二缺口520的中軸線和第三缺口530的中軸線位于同一平面內(nèi),保證第一缺口510、第二缺口520和第三缺口530呈直線排列。如此,在大蒜定向播種機行進過程中,第一缺口510開出合適的土埂,第二缺口520和第三缺口530隨后通過該土埂且不會破壞該土埂。較佳地,第一缺口510、第三缺口530于第一側板110上的投影與第二缺口520重合。參閱圖5,前板130包括第一前板131、第二前板132和第三前板133,第一前板131連接在第一側板110上,第二前板132和第三前板133對稱連接在第一前板131的兩側,第一側板131、第二側板132和第三側板133的前端共同形成第一缺口510。其中,在大蒜定向播種機行進過程中,第一缺口510最先接觸土壤,并于土壤中形成適于播種大蒜種粒400的土埂700。夾持輸送組件300包括右皮帶輸送機構310和左皮帶輸送機構320,右皮帶輸送機構310和左皮帶輸送機構320左右設置。其中,如圖3所示,右皮帶輸送機構310和左皮帶輸送機構320之間具有一間隙330,參閱圖1,間隙330與蒜瓣種粒400相適配,具有第一端331和第二端332,第一端331位于排種斗200的底部,第二端332,即間隙330的末端,位于第一側板110上的第二缺口520和第二側板120上的第三缺口530之間。右皮帶輸送機構310和左皮帶輸送機構320相對間隙330呈對稱的結構,且右皮帶輸送機構310和左皮帶輸送機構320之間通過齒輪機構340等速率反向運動,保證蒜瓣種粒400夾持于右皮帶輸送機構310和左皮帶輸送機構320之間的間隙330時,能夠保持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態(tài)穩(wěn)定輸送。大蒜定向播種機向前行走時帶動大蒜定向播種裝置行走,機架組件100的前板130底端的第一缺口510開出一適當?shù)耐凉?00,第一側板110上的第二缺口520維持前板130的第一缺口510所開出的土埂700;蒜瓣種粒400經(jīng)過定向處理后保持直立的姿態(tài)通過排種斗200,之后蒜瓣種粒400保持直立的姿態(tài)從排種斗200落下進入夾持輸送組件300的間隙330的第一端331,夾持輸送組件300夾持蒜瓣種粒400于間隙330中并向下輸送至第二端332,而后蒜瓣種粒400脫離間隙330的第二端332并立姿進入開好的土埂700;大蒜定向播種裝置繼續(xù)行走,第二側板120上的第三缺口530使已經(jīng)立姿入土的蒜瓣種粒400不被裝置所觸碰,防止蒜瓣種粒400的蒜尖朝上的立姿姿態(tài)被破壞,影響播種質(zhì)量。具體地,右皮帶輸送機構310包括第一右輸送軸311、第二右輸送軸312、第一右皮帶輪313、第二右皮帶輪314和右輸送皮帶315,第一右輸送軸311和第二右輸送軸312上下平行連接在第一側板110和第二側板120之間,第一右皮帶輪313連接在第一右輸送軸311上,第二右皮帶輪314連接在第二右輸送軸312上,右輸送皮帶315連接在第一右皮帶輪313和第二右皮帶輪314上。同樣地,左皮帶輸送機構320包括第一左輸送軸321、第二左輸送軸322、第一左皮帶輪323、第二左皮帶輪324和左輸送皮帶325,第一左輸送軸321和第二左輸送軸322上下平行連接在第一側板110和第二側板120之間,第一左皮帶輪323連接在第一左輸送軸321上,第二左皮帶輪324連接在第二左輸送軸322上,左輸送皮帶325連接在第一左皮帶輪323和第二左皮帶輪324上。其中,第一右輸送軸311和第一左輸送軸321相對,第二右輸送軸312和第二左輸送軸322相對,第一右皮帶輪313和第一左皮帶輪323相對,第二右皮帶輪314和第二左皮帶輪324相對。間隙330為右輸送皮帶315與左輸送皮帶325相對的一面之間的間隙,蒜瓣種粒400在此間隙間夾持,右輸送皮帶315和左輸送皮帶325等速率反向運動,帶動蒜瓣種粒400向下輸送。齒輪機構340包括主動齒輪341和從動齒輪342,主動齒輪341連接在第一右輸送軸311上,從動齒輪342連接在第一左輸送軸321上,主動齒輪341和從動齒輪342相嚙合。驅動件包括皮帶輪600,第一右輸送軸311通過其上的皮帶輪600帶動旋轉,第一右輸送軸311旋轉帶動相嚙合的主動齒輪341和從動齒輪342旋轉,從而帶動第一左輸送軸321相對第一右輸送軸311等速率反向旋轉。參閱圖2和圖3,排種斗200連接在機架組件100的頂部,排種斗200呈頂部平面大于底部平面的圓錐體。其中,排種斗200的底部平面具有開口210,開口210供蒜瓣種粒400以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態(tài)進入夾持輸送組件300的間隙330的第一端331。歸納來說,本發(fā)明的應用上述的大蒜定向插植裝置進行定向插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00:機架組件100底端的缺口500于大蒜定向播種機行進時,開出土埂700;S200:蒜瓣種粒400以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態(tài)通過排種斗200;S300:夾持輸送組件300承接從排種斗200落下的蒜瓣種粒400,并在驅動件作用下夾持蒜瓣種粒400向下輸送;S400:蒜瓣種粒400以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態(tài)插入土埂700中。步驟S100中還包括:機架組件100的前板130上的第一缺口510開出土埂700,機架組件100的第一側板110上的第二缺口520維持第一缺口510開出的土埂700。步驟S300中還包括:夾持輸送組件300以蒜瓣種粒400的蒜尖朝上的直立姿態(tài)進行夾持和輸送。步驟S300還包括:步驟S310:蒜瓣種粒400夾持于右輸送皮帶315和左輸送皮帶325之間的間隙330。步驟S320:左皮帶輸送機構320的左輸送皮帶325和右輸送機構310的右輸送皮帶315等速率反向運動。步驟S400中還包括:種植后的蒜瓣種粒400從機架組件100的第二側板120上的第三缺口530通過。當然,本發(fā)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zhì)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jù)本發(fā)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