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及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40238919發(fā)布日期:2024-12-06 17:03閱讀:18來源:國知局
      一種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及方法與流程

      本發(fā)明涉及物料裝配,尤其涉及一種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1、空調(diào)器包括底殼,底殼上設置有軸承膠圈,將軸承安裝在軸承膠圈內(nèi),從而提高軸承的穩(wěn)定性。

      2、目前底殼與軸承膠圈裝配是采用人工作業(yè),操作人員通過手動固定的方式實現(xiàn)裝配,人工作業(yè)裝配的生產(chǎn)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裝配質(zhì)量較差,無法使得產(chǎn)品符合統(tǒng)一的標準。另外,人工將底殼放置在運輸線上,底殼在運輸線上運動時可能產(chǎn)生偏離,使得底殼無法到達裝配工位。

      3、因此,需要一種可以對底殼進行導向,將底殼限位在裝配工位,且可以將軸承膠圈裝配在底殼上的自動裝配裝置。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物料自動裝配裝置,該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可以對底殼進行導向,將底殼限位在裝配工位,且可以將軸承膠圈裝配在底殼上。

      2、一種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包括定位裝置,靠近所述定位裝置設置有上料裝置;所述定位裝置設置于運輸線上,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導向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設置于所述運輸線的兩側,所述導向部用于引導所述運輸線上的待裝配結構朝裝配工位運動,所述限位部用于將所述待裝配結構固定在所述裝配工位;所述上料裝置用于將物料裝配至所述待裝配結構上。

      3、在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導向部包括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所述第二定位架靠近所述裝配工位設置,所述第一定位架朝向所述運輸線的進料口傾斜設置,所述第一定位架與所述第二定位架連接或一體成型。

      4、在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定位架上設置有光電傳感器,所述光電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待裝配結構是否經(jīng)過所述第一定位架。

      5、在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設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架遠離所述第一定位架的一側,所述第一氣缸連接有擋桿。

      6、在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限位部還包括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與所述第二定位架相向設置,所述第二氣缸連接有推板。

      7、在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上料裝置包括夾取部和供料部,所述供料部設置有供料槽,所述供料槽內(nèi)設置有所述物料;所述夾取部用于夾取所述供料槽內(nèi)的所述物料。

      8、在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夾取部包括機械臂,所述機械臂連接有夾具,所述夾具與所述物料適配。

      9、在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中,靠近所述供料槽設置有拍攝組件,所述拍攝組件用于對所述物料進行拍攝;所述供料槽的下方設置有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用于回收不合格的所述物料。

      10、在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拍攝組件包括攝像頭和光源,所述光源中部開設有開口,所述攝像頭從所述開口伸出,所述攝像頭朝向所述供料槽設置。

      11、在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待裝配結構為底殼,所述物料為軸承膠圈。

      12、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物料自動裝配方法,基于上述任一項所述的物料自動裝配裝置,所述方法包括:

      13、獲取光電傳感器的檢測信號,若所述檢測信號提示檢測到所述待裝配組件,則控制所述限位部將所述待裝配組件限位在所述裝配工位;

      14、控制所述上料裝置抓取所述物料;

      15、檢測所述物料是否合格,若是,則控制所述上料裝置將所述物料裝配在所述待裝配結構上,得到裝配后組件;

      16、控制所述限位部停止對所述裝配后組件進行限位,以使所述裝配后組件運動至所述運輸線的出料口。

      17、在本發(fā)明較佳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控制所述限位部將所述待裝配組件限位在所述裝配工位,包括:

      18、控制第一氣缸帶動擋桿伸出,對所述待裝配結構進行阻擋;

      19、控制第二氣缸帶動推板將所述待裝配結構推至所述裝配工位上。

      2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21、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包括定位裝置,靠近定位裝置設置有上料裝置;定位裝置包括導向部和限位部,限位部設置于運輸線的兩側,導向部用于引導運輸線上的待裝配結構例如底殼朝裝配工位運動,限位部用于將待裝配結構固定在裝配工位;上料裝置用于將物料例如軸承膠圈裝配至待裝配結構上。將待裝配結構放置在運輸線上,待裝配結構朝靠近導向部的方向運動,在導向部的引導作用下,待裝配結構沿導向部向前運動。當待裝配結構運動到靠近裝配工位的位置時,運輸線的兩側的限位部共同作用,將待裝配結構固定在裝配工位上。將待裝配結構固定在裝配工位上之后,使用上料裝置將物料裝配至待裝配結構上。定位裝置和上料裝置相互配合,實現(xiàn)了待裝配結構和物料的全自動裝配,相比于人工裝配,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和裝配質(zhì)量,使得裝配后組件符合統(tǒng)一的標準。



      技術特征:

      1.一種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裝置,靠近所述定位裝置設置有上料裝置;所述定位裝置設置于運輸線上,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導向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設置于所述運輸線的兩側,所述導向部用于引導所述運輸線上的待裝配結構朝裝配工位運動,所述限位部用于將所述待裝配結構固定在所述裝配工位;所述上料裝置用于將物料裝配至所述待裝配結構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部包括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所述第二定位架靠近所述裝配工位設置,所述第一定位架朝向所述運輸線的進料口傾斜設置,所述第一定位架與所述第二定位架連接或一體成型。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架上設置有光電傳感器,所述光電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待裝配結構是否經(jīng)過所述第一定位架。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設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架遠離所述第一定位架的一側,所述第一氣缸連接有擋桿。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還包括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與所述第二定位架相向設置,所述第二氣缸連接有推板。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裝置包括夾取部和供料部,所述供料部設置有供料槽,所述供料槽內(nèi)設置有所述物料;所述夾取部用于夾取所述供料槽內(nèi)的所述物料。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取部包括機械臂,所述機械臂連接有夾具,所述夾具與所述物料適配。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供料槽設置有拍攝組件,所述拍攝組件用于對所述物料進行拍攝;所述供料槽的下方設置有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用于回收不合格的所述物料。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攝組件包括攝像頭和光源,所述光源中部開設有開口,所述攝像頭從所述開口伸出,所述攝像頭朝向所述供料槽設置。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裝配結構為底殼,所述物料為軸承膠圈。

      11.一種物料自動裝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權利要求1-10任一項所述的物料自動裝配裝置,所述方法包括: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物料自動裝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限位部將所述待裝配組件限位在所述裝配工位,包括:


      技術總結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物料自動裝配裝置及方法,其中裝置包括定位裝置,靠近定位裝置設置有上料裝置。定位裝置包括導向部和限位部,限位部設置于運輸線的兩側,導向部用于引導運輸線上的待裝配結構例如底殼朝裝配工位運動,上料裝置用于將物料例如軸承膠圈裝配至待裝配結構上。運輸線上的待裝配結構在導向部的引導作用下,待裝配結構沿導向部向前運動。當待裝配結構運動到靠近裝配工位的位置時,運輸線的兩側的限位部共同作用,將待裝配結構固定在裝配工位上,使用上料裝置將物料裝配至待裝配結構上。定位裝置和上料裝置相互配合,實現(xiàn)了待裝配結構和物料的全自動裝配,相比于人工裝配,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和裝配質(zhì)量,使得裝配后組件符合統(tǒng)一的標準。

      技術研發(fā)人員:張立國,于思賀,李永國,張萌萌,李鵬,方欽卿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格力電器(石家莊)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fā)日:
      技術公布日:2024/12/5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