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輛座椅。更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輛座椅,該車輛座椅構造 成使得操作構件被操作用于釋放座椅襯墊到地板的鎖定。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的車輛座椅中,已知一種機構,該機構通過向前傾斜座椅靠背而釋放 座椅襯墊到地板的鎖定從而允許座椅襯墊被移到縮回位置。這里,日本專利申請公開 No. 2002-67761 (JP-A-2002-67761)描述了一種機構,其中座椅靠背被向前傾斜,以引起與 座椅靠背一起旋轉的第一鏈接件轉動釋放座椅襯墊的鎖定的第二鏈接件,從而釋放座椅襯 墊到地板的鎖定。在JP-A-2002-67761中,座椅靠背可以向前大量傾斜,所以第一鏈接件轉動第二 鏈接件然后通過第二鏈接件。由此,顛倒了第一鏈接件和第二鏈接件的布置。然后,在 JP-A-2002-67761中,第一和第二鏈接件之一具有解除結構從而通過把座椅靠背從折疊位 置返回到原始位置使第一鏈接件和第二鏈接件的顛倒布置返回到原始的布置。然而,根據上面的現(xiàn)有技術,第一和第二鏈接件之一需要具有解除結構,所以存在 整個構造的尺寸增加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車輛座椅,所述車輛座椅具有一種機構,所述機構用于通過操 作為座椅靠背設置的操作構件釋放座椅襯墊到地板的鎖定,使得即使當座椅靠背在不增加 構造的尺寸和復雜度的情況下向前傾斜時,也使不顛倒多個鏈接機構的布置。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車輛座椅。該車輛座椅包括為座椅靠背設置的操作 構件,其中,操作構件被操作以釋放座椅襯墊到地板的鎖定和釋放傾角調整裝置的旋轉停 止狀態(tài)。該車輛座椅包括為座椅靠背樞轉地設置的第一鏈接件和為座椅襯墊或地板樞轉地 設置的第二鏈接件。通過操作操作構件第一鏈接件被沿著一個方向操作,從而轉動第二鏈 接件。由此,釋放了座椅襯墊到地板的鎖定。當座椅靠背向前傾斜時,第一鏈接件與座椅靠 背一起沿著與第二鏈接件分離的方向移動、即沿著與第一鏈接件轉動第二鏈接件的方向相 反的方向移動。在第一方面的情況下,為座椅靠背設置了通過操作構件操作的第一鏈接件,所以 第一鏈接件相對于第二鏈接件的旋轉位置(方向)隨著座椅靠背向前傾斜而改變。這里, 當座椅靠背向前傾斜時,第一鏈接件與座椅靠背一起沿著與第二鏈接件分離的方向移動, 就是說,沿著與第一鏈接件轉動第二鏈接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因此,當座椅靠背向前 傾斜時,不構造成使得第一鏈接件沿著進一步轉動第二鏈接件的方向旋轉并且接著顛倒兩 個鏈接件的布置,而構造成使得第一鏈接件沿著與第二鏈接件分離的方向移動。因此,可能 得到沒有兩個鏈接件的顛倒的布置的構造而不增加兩個鏈接件的構造的尺寸和復雜度。在上面的第一方面中,第一鏈接件可以具有轉動第二鏈接件的壓臂。當操作構件被操作時,第一鏈接件的壓臂可以在下方旋轉中被向前樞轉,以向前轉動第二鏈接件。當座 椅靠背向前傾斜時,第一鏈接件的壓臂可以與座椅靠背一起在下方旋轉中繞著座椅靠背的 旋轉中心向后旋轉。然后,當第一鏈接件由操作構件操作時,壓臂在下方旋轉中向前旋轉,以向前轉動 第二鏈接件。然后,當座椅靠背向前傾斜時,第一鏈接件的壓臂與座椅靠背一起在下方旋轉 中繞著座椅靠背的旋轉中心向后旋轉。因此,可以實施如下一種構造,其中,當座椅靠背向 前傾斜時,第一鏈接件沿著與第二鏈接件分離的方向移動,就是說,沿著與第一鏈接件轉動 第二鏈接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
參考附圖,從下列示例實施例的描述,本發(fā)明的前面的和進一步的目標、特征和優(yōu) 點將變得明顯,其中,同樣的數字被用來表示同樣的元件以及其中圖1是描繪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車輛座椅的就坐位置的當從車輛座椅的后側觀 察時的透視圖;圖2是描繪了車輛座椅的縮回位置的透視圖;圖3是描繪了車輛座椅內側的框架結構的分解透視圖;圖4是描繪了圖3中所示的裝配的框架結構的透視圖;圖5A是描繪了車輛座椅的就坐位置的側視圖;圖5B是圖5A的局部放大圖;圖6A是描繪了車輛座椅的縮回位置的側視圖;圖6B是圖6A的局部放大圖;圖7是描繪了第一鏈接件的初始狀態(tài)的相關部分的放大圖;圖8是描繪了第一鏈接件通過操作操作桿而旋轉的狀態(tài)的相關部分的放大圖;圖9是描繪了座椅靠背向前傾斜來改變第一鏈接件的旋轉位置(方向)的狀態(tài)的 相關部分的放大圖;以及圖10是描繪了當座椅靠背可以向后傾放時兩個鏈接件的布置的相關部分的放大 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考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將參考圖1到圖10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車輛座椅1的構造。這里,圖1示出了 根據本實施例的車輛座椅1的構造。車輛座椅1可以設置在裝備有三排座椅的車輛中的最 后排中。車輛座椅1包括座椅靠背2、座椅襯墊3和頭枕4。座椅靠背2用作用于就坐的乘 客的背靠。座椅襯墊3作用就坐部分。頭枕4支撐就坐的乘客的頭部。更具體地,車輛座椅1可以是設置在第三排座椅中的兩個座椅中的一個座椅,并 且當從車輛后側看時被布置在右側。然后,組成車身側壁(未示出)的側緣附接到鄰近圖 中右側的座椅的外側部分處,并且第三排座椅中的另一個座椅布置在鄰近圖中左側的座椅 的內側部分處。而且,在車輛座椅1中,每個座椅靠背2和座椅襯墊3都被連接到基架8并且由基架8支撐,所述基架8固定在車輛的地板F,并且頭枕4被連接到座椅靠背2的上部并且由 座椅靠背2的上部支撐。更具體地,座椅靠背2的右側和左側的下端被通過碟狀傾角調整 裝置5連接到基架8。每個碟狀傾角調整裝置5用作鎖定和釋放軸的旋轉的旋轉軸裝置。這里,如圖3和圖4中所示,基架8由沿著車輛的縱向方向延伸的右基板和左基板 8A形成。每個基板8A使用緊固件、比如螺栓和螺母(未示出)緊固到地板F。而且,這對基 板8A的各自的前部通過狹窄水平的長墊板8B —體地互相連接,并且這對基板8A的各自的 后部通過另一個墊板8B —體地互相連接。注意每個墊板8B也使用螺栓和螺母(未示出) 緊固到地板F。后架2A形成了座椅靠背2的框架。后架2A包括裝配成矩形形狀的右側框架構件 和左側框架構件2Aa、上管2Ab和下管2Ac。框架構件2Aa可以由鋼板制成并且每個框架構 件沿著座椅靠背2的縱向方向延伸。上管2Ab由一體地連接到每個側框架構件2Aa的上端 的鋼管制成。下管2Ac也由一體地連接到每個側框架構件2Aa的下端的鋼管制成。然后, 右側框架構件和左側框架構件2Aa的下端通過傾角調整裝置5分別連接到右基板和左基板 8A。更具體地,座椅靠背2的側框架構件2Aa被分別連接到托架8C,所述托架8C被固 定到基架8的對應的基板8A。每個托架8C通過比如緊固件B8緊固到對應的基板8A。另 外,如圖中右側所示,座椅安全帶插扣7的支撐板7A通過比如緊固件7Aa緊固到內基板8A。 座椅安全帶插扣7用作座椅安全帶裝置(未示出)的扣帶部分。另外,在頭枕4中,具有鉸鏈的鉸鏈托架4B被一體地連接到用作支撐柱的兩個柱 狀桿4A的下端部,并且鉸鏈托架4B被緊固到托架2B,所述托架2B通過緊固件4Ba連接到 后架2A的上管2Ab。由此,頭枕4被連接到座椅靠背2的上部。鉸鏈托架4B的鉸鏈處的旋轉通常被鎖定,因此頭枕4被保持在支撐乘客頭部的本 體從座椅靠背2向上伸出的位置。然而,鉸鏈托架4B通過上拉設置在座椅靠背2后面的操 作桿2E可被釋放以旋轉,并且頭枕4的本體與桿4A —起繞著鉸鏈托架4B的鉸軸(未示 出)向前傾斜。由此,頭枕4朝座椅靠背2的前面折疊(見圖2)。根據本發(fā)明的方面,操作 桿2E可以用作操作構件。用來通過圖3和圖4中示出的操作桿2E的操作釋放鉸鏈托架4B的機構被固定在 鋼板中心托架2C,所述鋼板中心托架2C跨越在后架2A的上管2Ab和下管2Ac之間;然而, 該機構未在圖中示出。另外,操作桿2E由鉸鏈構件連接到中心托架2C的后面。圖右側示出的內傾角調整裝置5具有旋轉停止功能,并且外傾角調整裝置5沒有 旋轉停止功能。內傾角調整裝置5通常被保持在旋轉停止狀態(tài)。如圖1中所示,如果設置在 座椅靠背2a后面處的操作桿2E被拉起,則連接到內傾角調整裝置5的釋放桿5A被操作, 從而釋放內傾角調整裝置5的旋轉停止狀態(tài)。操作桿2E釋放內傾角調整裝置5的釋放桿5A的機構由線纜牽引結構形成;然而, 在本實施例中,線纜牽引結構未在圖中示出。由此,在上面構造的情況下,座椅靠背2通常 被內傾角調整裝置5鎖定在直立位置中,該直立位置允許就坐的乘客把座椅靠背2用作背 靠。另外,當操作桿2E被拉起而釋放座椅靠背2的旋轉停止狀態(tài)時,座椅靠背2被移到如 下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中,座椅靠背2可繞著為兩個傾角調整裝置5設置的同軸線處的旋轉中心 5R向前傾斜。
這里,推壓彈簧(未示出)在座椅靠背2和基架8之間鉤住。推壓彈簧通常推壓 座椅靠背2以向前傾斜。通過這樣做,可通過拉起操作桿2E釋放座椅靠背2的旋轉停止狀 態(tài),從而通過推壓彈簧(未示出)的推壓力向前折疊座椅靠背2到該座椅靠背2平行于地 板F的位置(見圖2)。接下來,往回參考圖3和圖4,將描述座椅襯墊3的構造。襯墊架3A形成了座椅襯 墊3的框架。襯墊架3A由裝配成矩形形狀的鋼管構成。然后,在座椅襯墊3中,襯墊架3A 前端的兩側部分通過前鏈接件6旋轉地鏈接到基架8。這里,形成了前鏈接件6,使得右和左長板狀鏈接構件6A通過桿6B互相連接。然 后,在每個鏈接構件6A的上端部分處形成的鉸鏈部分6C1通過由螺栓和螺母構成的緊固件 B3分別緊固到在襯墊架3A的前端處形成的裝配部分3Aa。由此,前鏈接件6被聯(lián)接到襯墊 架3A從而可繞著鉸鏈部分6C1旋轉。另外,鉸鏈部分6C2形成在每個鏈接構件6A的下端處,并且每個鉸鏈部分6C2通 過螺栓和螺母(未示出)緊固到支撐托架8D。支撐托架8D跨越在基架8的兩個基板8A之 間。由此,前鏈接件6被繞著鉸鏈部分6C2可旋轉地連接到基架8。支撐托架8D可以由水平的長板構件構成,并且支撐托架8D的右端和左端被固定 到對應的基板8A。注意支撐托架8D本身也通過螺栓和螺母(未示出)緊固到地板F。滑 銷3Ab被分別設置在座椅襯墊3的襯墊架3A的后端的兩側部分處?;N3Ab朝襯墊架3A 的相對的外側伸出?;N3Ab通過各自的軌道孔SAa插入。軌道孔SAa沿著車輛座椅1的前后方向延 伸,并且在每個基板8A中形成。滑銷3Ab被裝配到對應的基板8A以能沿著軌道孔SAa的 形狀前后方向滑動。如圖5A到圖6B中所示,當前鏈接件6繞著下端鉸鏈部分6C2向前傾 斜時,滑銷3Ab在各自的軌道孔SAa中向前滑動,并且當前鏈接件6向后傾斜時滑銷3Ab向
后滑動。如圖5A和圖5B所示,前鏈接件6向前的旋轉在滑銷3Ab接觸到軌道孔SAa的前 端部分以被鎖定的位置停止。在旋轉停止位置,座椅襯墊3被保持在正常就坐位置,在所述 正常就坐位置中座椅襯墊3在正常時間期間被用來就坐。更具體地,為了保持座椅襯墊3 在正常就坐位置,襯墊鎖定裝置10將每個滑銷3Ab鎖定到位。隨著對應的滑銷3Ab在軌道孔SAa中向前移動以開始鎖定,并且保持鎖定在對應 的軌道孔8Aa的前端處,襯墊鎖定裝置10被按下。然后,當設置在座椅靠背2的后面處的 操作桿2E被拉起時,襯墊鎖定裝置10被釋放,從而滑銷3Ab也被釋放。如圖6A和圖6B所示,當前鏈接件6向后傾斜時,每個滑銷3Ab于是在相應的軌道 孔8Aa中自由地向后滑動。這里,在車輛高度方向上,每個軌道孔SAa的前端的位置比每個 軌道孔SAa的后端的位置更高。每個軌道孔SAa可形成為從前端到后端向下傾斜。由此,座椅襯墊3被構造成當前鏈接件6向后傾斜時,隨著滑銷3Ab在對應軌道孔 8Aa的傾斜表面上平滑向后滑動而平滑地向后移動。另外,推壓彈簧(未示出)在座椅襯墊 3和基架8之間鉤住。推壓彈簧通常向后推壓座椅襯墊3。當如上面描述鎖定的滑銷3Ab通過拉起操作桿2E被釋放時,座椅襯墊3通過推壓 彈簧(未示出)的推壓力被朝車輛后部移動(見圖6A和圖6B)。然后,座椅靠背2傾斜到 座椅襯墊3被向后移動之前的區(qū)域,座椅靠背2和座椅襯墊3移動到縮回位置,在所述縮回位置中座椅靠背2和座椅襯墊3被沿著車輛縱向方向布置成一直線,從而座椅靠背2與座 椅襯墊3齊平地放置在地板F上。這里,硬樹脂箱型容納蓋C設置在地板F上的車輛座椅1的后側上。當座椅襯墊3 向后移動時,容納蓋C在容納蓋C和地板F之間的內側空間中容納座椅襯墊3。如圖6A和 圖6B中所示,容納蓋C的頂面是硬的,以使可被用作行李架的安裝表面,并且以當座椅靠背 2向前傾斜到縮回位置時與座椅靠背2的后面齊平的平面形狀形成。另外,罩蓋Ca可旋轉地與容納蓋C鉸鏈連接。罩蓋Ca斜靠在座椅靠背2的后面 上,并且當座椅靠背2向前傾斜到縮回位置時向下傾斜以覆蓋鄰近于座椅靠背2的旋轉中 心5R的后面。罩蓋Ca總是被鉤在罩蓋Ca和容納蓋C之間的推壓彈簧(未示出)的推壓 力沿著接觸座椅靠背2的后面的方向推壓以旋轉,并且在座椅靠背2的傾斜后旋轉。通過這樣做,當座椅靠背2向前傾斜到縮回位置時,由于罩蓋Ca,沒有間隙在座椅 靠背2的后面和容納蓋C的頂面之間形成,并且形成了連續(xù)的齊平的面。這里,座椅靠背2 的整個后面用由板狀構件制成的硬背板2D覆蓋。通過這樣做,座椅靠背2的后面以及容納 蓋C的頂面可以被用作行李架的安裝面或類似物。以下,將詳細地描述用來通過操作設置在座椅靠背2的后面處的操作桿2E釋放座 椅襯墊3的各自滑銷3Ab的滑動鎖定狀態(tài)的機構。首先,將參考圖5A到圖6B描述襯墊鎖定 裝置10的構造,該襯墊鎖定裝置10鎖定座椅襯墊3的各自滑銷3Ab的滑動。如圖5A和圖 5B中所示,每個襯墊鎖定裝置10具有閂鎖11、棘爪12、連接板13和扭力彈簧14A和14B。 閂鎖11與滑銷3Ab接合。棘爪12停止閂鎖11的旋轉。當閂鎖11被棘爪12停止時,連接 板13加固棘爪12。扭力彈簧14A和14B分別推壓閂鎖11和棘爪12以旋轉。閂鎖11通過樞軸IlA可旋轉地連接到對應的一個基板8A,并且通常被鉤在閂鎖 11和基板8A之間的扭力彈簧14A的推壓力推壓以沿著圖中順時針方向旋轉。通過這樣做, 如圖6A和圖6B中所示,在閂鎖11與滑銷3Ab接合之前的正常時間期間,閂鎖11在一個位 置中被保持在旋轉停止狀態(tài),使得在閂鎖11的外周部分處形成的邊緣部分IlE與在連接板 13中形成的停止件13A接觸。在這時,閂鎖11被保持在的位置使得在閂鎖11的外周部分像翼片一樣伸出的下 爪部IlB暴露在軌道孔SAa的內側。然后,在該狀態(tài)中,當滑銷3Ab朝軌道孔SAa的前端部 分滑動時,下爪部IlB被滑銷3Ab按壓以沿著圖中逆時針方向旋轉,然后在閂鎖11的外周 部分像翼片一樣伸出的上爪部IlC朝滑銷3Ab的后側旋轉。通過這樣做,閂鎖11的旋轉被 棘爪12停止并鎖定(見圖5A和圖5B)。然后,棘爪12通過樞軸12A可旋轉地連接到對應的一個基板8A,并且通常被鉤在 棘爪12和連接板13之間的扭力彈簧14B的推壓力推壓以沿著圖中逆時針方向旋轉。通過 這樣做,如圖6A和圖6B中所示,在閂鎖11接合滑銷3Ab之前的正常時間期間,棘爪12在一 位置處被保持在旋轉停止狀態(tài),使得棘爪12的面向旋轉方向(推壓方向)的接合表面12B 接觸為閂鎖11設置以沿著軸向方向伸出的接合軸11D。然后,在該狀態(tài)中,當滑銷3Ab朝軌道孔SAa的前端部分滑動而沿著圖中逆時針方 向轉動閂鎖11的下爪部IlB時,閂鎖11的接合軸IlD從棘爪12的接合表面12B脫離,然 后棘爪12被推壓以沿著圖中逆時針方向旋轉。通過這樣做,如圖5A和5B中所示,閂鎖11 的接合軸IlD爬到在棘爪12的外周部分處以圓弧形狀彎曲的連續(xù)表面12C上,并且閂鎖11沿著圖中順時針方向的旋轉被限制。由此,滑銷3Ab的滑動被鎖定。另外,連接板13連接到閂鎖11和棘爪12以使連接板13橋接在閂鎖11的樞軸 IlA和棘爪12的樞軸12A之間。當閂鎖11的旋轉被棘爪12停止時,連接板13用作加強構 件來承受當使棘爪12的連續(xù)表面12C沿著旋轉方向克服推壓力按壓閂鎖11的接合軸IlD 以無咔嚓聲的鎖定棘爪12的旋轉時施加在閂鎖11和棘爪12之間的排斥力。順便,如圖5A和圖5B中所示,每個襯墊鎖定裝置10的滑動鎖定狀態(tài)被釋放使得 可旋轉地連接到基板8A的釋放鏈接件20沿著圖中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沿著圖中順時針方 向轉動棘爪12的腿臂12D。這里,根據本發(fā)明的方面,釋放鏈接件20用作第二鏈接件。具 體地,當棘爪12的腿臂12D沿著圖中順時針方向轉動時,棘爪12的連續(xù)表面12C從閂鎖11 的接合軸IlD滑開,并且閂鎖11通過推壓彈簧的推壓力沿著圖中順時針方向旋轉。通過這樣做,如圖6A和6B中所示,滑銷3Ab從閂鎖11脫離以使滑銷3Ab被閂鎖 11的下爪部IlB向后推出。這里,釋放鏈接件20通過樞軸21被可旋轉地連接到基板8A。 釋放鏈接件20被裝配到基板8A以使從釋放鏈接件20的遠端部分沿著軸向方向伸出的釋 放銷22被插入到通過基板8A形成的圓弧孔8Ab中。通過這樣做,釋放鏈接件20在可移動范圍之內是可移動的用于相對于基板8A的 旋轉,在所述可移動范圍中釋放銷22在圓弧孔8Ab中滑動。然后,釋放鏈接件20通常被鉤 在釋放鏈接件20和基板8A之間的推壓彈簧(未示出)的推壓力推壓以沿著圖中順時針方 向旋轉,并且在釋放銷22接觸圓弧孔8Ab的后端部分的位置處被保持在旋轉停止狀態(tài)。然后,當釋放鏈接件20通過后續(xù)操作沿著圖中逆時針方向旋轉時,釋放銷22轉動 棘爪12的腿臂12D從而釋放襯墊鎖定裝置10的滑動鎖定狀態(tài)。具體地,如圖7和圖8中 所示,通過操作鏈接件30使釋放鏈接件20沿著圖中逆時針方向旋轉,所述操作鏈接件30 通過拉起操作桿2E而旋轉(見圖1)。操作鏈接件30設置在座椅靠背2上。這里,根據本發(fā)明的方面,操作鏈接件30用作第一鏈接件。操作鏈接件30形成為 狗腿形狀,并且彎曲部分處的接合部通過樞軸31被可旋轉地連接到座椅靠背2的側框架 2Aa。操作鏈接件30通常被鉤在操作鏈接件30和座椅靠背2之間的推壓彈簧(未示出) 的推壓力推壓以沿著圖中逆時針方向旋轉。操作鏈接件30在接合件32A接觸側框架2Aa 的位置處被保持在旋轉停止狀態(tài),所述接合件32A通過彎曲操作臂32形成,所述操作臂32 形成狗腿形狀的臂中的一個臂。然后,操作鏈接件30沿圖中順時針方向旋轉使得連接到操作臂32的操作纜線40 通過拉起操作桿2E(見圖1)被拉拽。通過這樣做,如圖8中所示,形成操作鏈接件30的狗 腿形狀的臂中的另一個臂的壓臂33按壓釋放鏈接件20的釋放銷22以沿著圖中逆時針方 向(向前的方向)轉動釋放鏈接件20。然后,通過這樣做,每個滑銷3Ab的滑動鎖定通過圖5A到圖6B中所示的襯墊鎖定 裝置10中的對應的一個釋放,然后座椅襯墊3朝車輛的后部,就是說沿著拉回方向移動。另 外,與這一起,如圖3和圖4中所示,傾角調整裝置5的旋轉停止狀態(tài)通過拉起操作桿2E釋 放,所以座椅靠背2向前傾斜進由將被移動到縮回位置中的座椅襯墊3的向后運動形成的 空間中。在這時,如圖9中所示,隨著座椅靠背2向前傾斜,為座椅靠背2設置的操作鏈接 件30與座椅靠背2 —起繞著傾角調整裝置5的旋轉中心5R向前傾斜。通過這樣做,隨著座椅靠背2向前傾斜,操作鏈接件30向后從釋放銷22分離使得壓臂33向后移動,就是說, 沿著與壓臂33轉動釋放鏈接件20的釋放銷2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更具體地,如圖8中所示,當操作桿2E被完全拉起以轉動釋放鏈接件20的釋放銷 22從而把襯墊鎖定裝置10放置在釋放狀態(tài)(見圖6A和圖6B)時,操作鏈接件30的壓臂 33保持與釋放銷22接觸的狀態(tài),就是說,從后側按壓釋放銷22的狀態(tài)。然后,在該狀態(tài)中, 當座椅靠背2向前傾斜時,壓臂33與座椅靠背2 —起繞著旋轉中心5R旋轉。通過這樣做,壓臂33不進一步向前按壓釋放銷22而是沿著向后從釋放銷22分離 的方向移動。就是說,因為壓臂33向后從釋放銷22分離,所以壓臂33位于釋放銷22后的 布置得以保持。用這種方法,在根據本實施例的構造中,操作鏈接件30為座椅靠背2設置, 并且隨著座椅靠背2向前傾斜相對于釋放鏈接件20改變它的旋轉方向。用這種方法,當座椅靠背2向前傾斜時,操作鏈接件30與座椅靠背2 —起沿著與 操作鏈接件30轉動釋放鏈接件20的方向相反的分離方向移動。換句話說,當座椅靠背2向 前傾斜時,不構造成使操作鏈接件30沿著進一步轉動釋放鏈接件20的方向旋轉然后兩個 鏈接件20和30的前后布置被顛倒,而是構造成使操作鏈接件30沿著與釋放鏈接件20分 離的方向移動。因此,可能在不增加兩個鏈接件的構造的尺寸和復雜度的情況下得到沒有 兩個鏈接件20和30的顛倒布置的構造。另外,如圖7中所示,當座椅靠背2被保持在直立位置以可用作背靠時,操作鏈接 件30在前后方向(旋轉方向)從釋放鏈接件20的釋放銷22保證了特定間隙T。由此,例 如,如圖10中所示,在座椅靠背2被構造成能夠沿著向后傾斜的方向調整它的背靠角度的 情況中,即使當操作鏈接件30的壓臂33隨著座椅靠背2向后傾斜而移動時,壓臂33的向 前的位移也不超過壓臂33和釋放銷22之間的間隙T從而不向前按壓釋放銷22。另外,即使當操作桿2E(見圖1)在座椅靠背2向后傾斜特定量以沿著圖中順時針 方向旋轉操作鏈接件30的狀態(tài)中被完全拉起時,壓臂33位于釋放銷22后的布置也得以保 持。由此,在該狀態(tài)中,當座椅靠背2向前傾斜時,壓臂33向后移動以如上面情況中一樣從 釋放銷22分離。使用一個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的方面;然而,除了上面描述的實施例,本發(fā)明的方 面可以被修改成各種形式。例如,相對于基架8鎖定座椅襯墊3的滑銷3Ab的滑動的襯墊 鎖定裝置10被描述為用來將座椅襯墊3鎖定到地板F的鎖定結構。然而,鎖定結構不限于 特定的鎖定結構。允許座椅襯墊3的鎖定通過旋轉位移釋放的各種鎖定結構是適用的,通 過所述旋轉位移第二鏈接件被轉動。例如,鎖定結構的例子是可滑動地將座椅襯墊連接到地板的滑塊裝置的滑動鎖定 裝置、可脫離地將座椅襯墊鎖定到地板的接合鎖定裝置或者停止可旋轉地將座椅襯墊連接 到地板的鏈接機構的旋轉的旋轉鎖定機構。另外,如圖7中所示,在上面的實施例中,操作鏈接件30(第一鏈接件)的旋轉中 心(樞軸31)被設置在座椅靠背2的旋轉中心5R的向前和向上的位置處。替代地,操作鏈 接件30的旋轉中心(樞軸31)的位置可以被布置在位于與座椅靠背2的旋轉中心5R的位 置同軸線的位置處或者可以被設置在沿著從座椅靠背2的旋轉中心5R的向前、向后、向上 和向下的方向中的至少任意一個方向偏離的位置處。
權利要求
一種車輛座椅,該車輛座椅的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構件(2E),為座椅靠背(2)設置所述操作構件(2E),其中所述操作構件被操作以釋放座椅襯墊(3)到地板的鎖定和釋放傾角調整裝置(5)的旋轉停止狀態(tài);第一鏈接件(30),為所述座椅靠背樞轉地設置所述第一鏈接件(30);以及第二鏈接件(20),為所述座椅襯墊或所述地板樞轉地設置所述第二鏈接件(20),其中通過操作所述操作構件而沿著一個旋轉方向操作所述第一鏈接件,由此轉動所述第二鏈接件,使得釋放所述座椅襯墊到所述地板的鎖定,并且當所述座椅靠背向前傾斜時,所述第一鏈接件與所述座椅靠背一起沿著與所述第二鏈接件分離的方向、即沿著與所述一個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座椅,其中所述第一鏈接件(30)具有壓臂(33),所述壓臂(33)轉動所述第二鏈接件(20), 當操作所述操作構件(2E)時,所述第一鏈接件的所述壓臂在下方旋轉中向前樞轉,以 向前轉動所述第二鏈接件,并且當所述座椅靠背(2)向前傾斜時,所述第一鏈接件的所述壓臂與所述座椅靠背一起在 下方旋轉中繞著所述座椅靠背的旋轉中心向后旋轉。
全文摘要
一種車輛座椅,該車輛座椅包括為座椅靠背(2)設置的操作構件(2E)。操作構件被操作以釋放座椅襯墊(3)到地板(F)的鎖定和釋放傾角調整裝置(5)的旋轉停止狀態(tài)。通過操作操作構件,為座椅靠背可旋轉地設置的第一鏈接件(30)沿著一個旋轉方向被操作,從而轉動為基架可旋轉地設置的第二鏈接件(20),以使座椅襯墊到地板的鎖定被釋放。當座椅靠背向前傾斜時,第一鏈接件與座椅靠背一起沿著與第二鏈接件分離的方向、即沿著與第一鏈接件轉動第二鏈接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
文檔編號B60N2/22GK101992704SQ20101026130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21日
發(fā)明者中根了秀, 和田敏尚, 巖佐和也 申請人:豐田紡織株式會社;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愛信精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