閥門的組裝件、汽車及其后橋制動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閥門的組裝件,閥門包括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該閥門的組裝件包括:用于與第一閥門的內螺紋配合的螺母座,螺母座與第一閥門密封相連;其頭端用于與第二閥門螺紋配合的直通接頭,直通接頭的尾端設置有卡槽,且直通接頭內套于螺母座并與螺母座密封相連;與螺母座相連且定位直通接頭的定位件,定位件與卡槽相配合。上述閥門的組裝件,采用直通接頭、螺母座以及定位件實現(xiàn)了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的連接,減小了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之間的距離,從而減小了具有兩個或者多個相連閥門的系統(tǒng)占用的空間。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后橋制動系統(tǒng)和一種汽車。
【專利說明】閥門的組裝件、汽車及其后橋制動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閥門安裝【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閥門的組裝件、一種汽車及其后橋制動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閥門之間的連接大多采用管路連接,導致具有兩個或者多個相連閥門的系統(tǒng)占用的空間較大,特別是在汽車的后橋制動系統(tǒng)中,后橋制動系統(tǒng)主要通過制動防抱死系統(tǒng)(ABS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其中,后橋制動系統(tǒng)包括繼動閥和與繼動閥相連的電磁閥,通過電磁閥調節(jié)制動室的氣壓來實現(xiàn)對車輪的單獨制動控制。電磁閥設置于繼動閥(或快放閥)和制動室之間,電磁閥的進氣口通過管路與繼動閥的出氣口連接,然后電磁閥的出氣口通過管路與制動氣室的進氣口連接,其中,控制某一軸的電磁閥為兩個,電磁閥與繼動閥串聯(lián),且兩個電磁閥并聯(lián)。連接后橋制動系統(tǒng)時需要保證管路與電磁閥、繼動閥以及制動氣室密封相連。
[0003]但是,通過管路連接繼動閥和電磁閥,使得后橋制動系統(tǒng)的管路較多,導致后橋制動系統(tǒng)的布置較繁雜,且占用空間較大。
[0004]另外,后橋制動系統(tǒng)采用管路連接繼動閥和電磁閥,則使得后橋制動系統(tǒng)的組裝較復雜,導致后橋制動系統(tǒng)的組裝效率較低。
[0005]另外,后橋制動系統(tǒng)采用管路安裝連接繼動閥和電磁閥,在車輛運行過程中,車輛抖動較易導致管路的接口漏氣以及電磁閥失效,導致車輛的安全可靠性以及穩(wěn)定性較低。
[0006]綜上所述,如何組裝兩個或者多個閥門,以減小具有兩個或者多個相連閥門的系統(tǒng)占用的空間,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閥門的組裝件,以減小具有兩個或者多個相連閥門的系統(tǒng)占用的空間。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閥門的組裝件的后橋制動系統(tǒng)以及一種具有上述后橋制動系統(tǒng)的汽車。
[0008]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9]一種閥門的組裝件,所述閥門包括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所述閥門的組裝件包括:
[0010]用于與所述第一閥門的內螺紋配合的螺母座,所述螺母座與所述第一閥門密封相連;
[0011]其頭端用于與所述第二閥門螺紋配合的直通接頭,所述直通接頭的尾端設置有卡槽,且所述直通接頭內套于所述螺母座并與所述螺母座密封相連;
[0012]與所述螺母座相連且定位所述直通接頭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與所述卡槽相配
口 O
[0013]優(yōu)選的,上述閥門的組裝件中,所述定位件內套設于所述螺母座。[0014]優(yōu)選的,上述閥門的組裝件中,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螺母座的一端,且所述定位件與所述螺母座的端部相抵連接。
[0015]優(yōu)選的,上述閥門的組裝件中,所述定位件為卡環(huán)。
[0016]優(yōu)選的,上述閥門的組裝件中,所述定位件為設置于所述螺母座上的彈性元件;所述卡槽沿所述直通接頭的周向分布。
[0017]優(yōu)選的,上述閥門的組裝件中,所述螺母座與所述第一閥門通過第一 O型密封圈密封相連;所述直通接頭與所述螺母座通過第二 O型密封圈密封相連。
[0018]優(yōu)選的,上述閥門的組裝件,還包括用于設置于所述第一閥門內部的密封墊圈,所述密封墊圈與所述直通接頭的尾端端面相連。
[0019]優(yōu)選的,上述閥門的組裝件中,所述第一閥門為后橋制動系統(tǒng)的電磁閥,所述第二閥門為后橋制動系統(tǒng)的繼動閥。
[0020]本發(fā)明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閥門的組裝方法為:將直通接頭安裝在第二閥門上;然后將定位件以及螺母座安裝在第一閥門上;最后將第一閥門以及與第一閥門連接的螺母座對準第二閥門上的直通接頭,施加軸向力,將螺母座外套于直通接頭上,當定位件卡設于卡槽中時,即實現(xiàn)了直通接頭的定位,即實現(xiàn)了直通接頭與螺母座的連接,由于直通接頭與第二閥門連接,螺母座與第一閥門連接,從而實現(xiàn)了第一閥門與第二閥門的連接,即實現(xiàn)了閥門的組裝。
[0021]本發(fā)明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采用直通接頭與第二閥門螺紋連接、螺母座與第一閥門螺紋連接,以及定位件連接螺母座和直通接頭,實現(xiàn)了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的連接,與現(xiàn)有技術采用管路連接閥門相比,減小了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之間的距離,即具有兩個或者多個相連閥門的系統(tǒng)占用的空間。
[0022]同時,本發(fā)明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采用直通接頭、螺母座和定位件連接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與現(xiàn)有技術采用管路連接閥門相比,很顯然,簡化了閥門的連接;同時,也減小了因管路移動而造成的泄露。
[0023]基于上述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后橋制動系統(tǒng),該后橋制動系統(tǒng)包括:電磁閥,繼動閥和連接所述電磁閥和所述繼動閥的組裝件;其中,所述組裝件為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閥門的組裝件;所述電磁閥為所述第一閥門,所述繼動閥為所述第二閥門。
[0024]基于上述提供的后橋制動系統(tǒng),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汽車,該汽車具有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后橋制動系統(tǒng)。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6]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的組裝示意圖。
[0028]上圖1-2 中:[0029]直通接頭1、螺母座2、第一 O型密封圈3、第二 O型密封圈4、定位件5、密封墊圈
6、第一閥門7、第二閥門8、支架9。
【具體實施方式】
[0030]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 一種閥門的組裝件,減小了具有兩個或者多個相連閥門的系統(tǒng)占用的空間。
[0031]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32]請參考附圖1-2,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示意圖。
[0033]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閥門包括第一閥門7和第二閥門8,該閥門的組裝件包括:用于與第一閥門7的內螺紋配合的螺母座2,該螺母座2與第一閥門7密封相連;其頭端用于與第二閥門8螺紋配合的直通接頭1,該直通接頭I的尾端設置有卡槽,且直通接頭I內套于螺母座2并與螺母座2密封相連;與螺母座2相連且定位直通接頭I的定位件5,該定位件5與卡槽相配合。其中,直通接頭I為中空結構,以保證第一閥門7與第二閥門8的連通。
[0034]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組裝閥門的方法為:將直通接頭I安裝在第二閥門8上;然后將定位件5以及螺母座2安裝在第一閥門7上;最后將第一閥門7以及與第一閥門7連接的螺母座2對準第二閥門8上的直通接頭1,施加軸向力,將螺母座2外套于直通接頭I上,當定位件5卡設于卡槽中時,即實現(xiàn)了直通接頭I的定位,即實現(xiàn)了直通接頭I與螺母座2的連接,由于直通接頭I與第二閥門8連接,螺母座2與第一閥門7連接,從而實現(xiàn)了第一閥門7與第二閥門8的連接,即實現(xiàn)了閥門的組裝。
[0035]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采用直通接頭I與第二閥門8螺紋連接、螺母座2與第一閥門7螺紋連接,以及定位件5連接螺母座2和直通接頭1,實現(xiàn)了第一閥門7和第二閥門8的連接,與現(xiàn)有技術采用管路連接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相比,減小了第一閥門7和第二閥門8之間的距離,即減小了具有兩個或者多個相連閥門的系統(tǒng)占用的空間。
[0036]同時,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采用直通接頭1、螺母座2和定位件5連接第一閥門7和第二閥門8,與現(xiàn)有技術采用管路連接第一閥門和第二閥門相比,很顯然,簡化了第一閥門7和第二閥門8的連接,即簡化了閥門的組裝;同時,也減小了因連接管路移動而造成的泄露。
[0037]優(yōu)選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中,螺母座2與第一閥門7的進口連接,螺母座2與第一閥門7的內螺紋配合,即螺母座2內套于第一閥門7的進口 ;直通接頭I與第二閥門8的出口相連,直通接頭I可內套于第二閥門8的出口,也可外套于第二閥門8的出口,只要保證直通接頭I與第二閥門8螺紋配合且密封相連即可,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地限定。卡槽位于直通接頭I的外周面上。直通接頭I的頭端指直通接頭I與第二閥門8相連的一端,直通接頭I的尾端指直通接頭I與螺母座2相連的一端。
[0038]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中,定位件5內套設位于螺母座2,通過螺母座2實現(xiàn)對定位件5的限位,從而實現(xiàn)定位件5對直通接頭I的定位,進而實現(xiàn)螺母座2與直通接頭I的連接;或者定位件5位于螺母座2的一端,且定位件5與螺母座2的端部相抵連接,即定位件5位于第一閥門7的內部,通過第一閥門7和螺母座2共同實現(xiàn)對定位件5的限位,從而實現(xiàn)定位件5對直通接頭I的定位,進而實現(xiàn)螺母座2與直通接頭I的連接。
[0039]優(yōu)選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中,定位件5為設置于螺母座2內的卡環(huán),卡環(huán)與卡槽相配合。在組裝過程中,可先將卡環(huán)放置在螺母座2內,再將螺母座2以及卡環(huán)裝入第一閥門7中,即連接螺母座2和第一閥門7。要實現(xiàn)對直通接頭I的定位,則卡環(huán)的內徑必須要小于直通接頭I的外徑,即卡環(huán)能夠進入卡槽,則卡環(huán)實現(xiàn)與卡槽的配合。優(yōu)先選擇卡環(huán)為塑料卡環(huán),使得整體拔脫力(螺母座2與直通接頭I的拔脫力)達到標準要求。
[0040]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中,定位件5為卡環(huán),且定位件5內套設位于螺母座2時,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上述技術方案,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中,螺母座2設置有與卡環(huán)相配合的定位槽。即組裝好后,卡環(huán)同時位于定位槽和卡槽內。這樣即可實現(xiàn)定位卡環(huán),使得卡環(huán)與螺母座2的相對位置固定,從而保證螺母座2與直通接頭I的固定連接。當然,螺母座2內部可設置凸臺,通過凸臺定位卡環(huán)。例如,螺母座2前端的內徑小于螺母座2后端的內徑,即可實現(xiàn)對卡環(huán)的定位。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地限定。
[0041 ] 優(yōu)選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中,定位件5為設置于螺母座2上的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與卡槽相配合,則該彈性元件位于螺母座2的內表面上,即彈性元件與螺母座2為一體式結構。這樣,無需在設置其他結構來確定定位件5的位置。當然,定位件5還可為其他結構,本發(fā)明實施例對定位件5的結構和形狀不作具體地限定。
[0042]為了確保實現(xiàn)直通接頭I的軸向和周向的定位,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中,卡槽沿直通接頭I的周向分布;由于定位件5與卡槽相配合,貝U定位件5沿螺母座2的周向分布。定位件5可為一個且沿周向分布一周,定位件5也可為多個且沿周向分布,當然,卡槽和定位件5還可以其他方式分布,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地限定。
[0043]優(yōu)選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中,螺母座2與第一閥門7通過第一 O型密封圈3密封相連;直通接頭I與螺母座2通過第二 O型密封圈4密封相連。為了保證直通接頭I與螺母座2的密封,第二 O型密封圈4具體為兩個,當然,第二 O型密封圈4還可為一個或者多個,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地限定。在組裝時,將第一 O型密封圈3放置在螺母座2上,再將螺母座2裝入第一閥門7的進氣口中;將第二 O型密封圈4放置在直通接頭I上,再將螺母座2以及第一閥門7移向直通接頭I。
[0044]為了進一步保證第一閥門7與第二閥門8之間的密封,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還包括用于設置于第一閥門7內部的密封墊圈6,該密封墊圈6與直通接頭I的尾端端面相連。第一閥門7內應設置有定位密封墊圈6的定位結構。例如臺肩等。在組裝過程中,先將密封墊圈6放入第一閥門7內,在安裝螺母座2。
[0045]優(yōu)選的,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中,第一閥門7為后橋制動系統(tǒng)的電磁閥,第二閥門8為后橋制動系統(tǒng)的繼動閥。
[0046]基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閥門的組裝件,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后橋制動系統(tǒng),該后橋制動系統(tǒng)包括:電磁閥7,繼動閥8和連接電磁閥7和繼動閥8的組裝件;其中,組裝件為上述實施例所述的閥門的組裝件;電磁閥為第一閥門7,繼動閥為第二閥門8。[0047]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后橋制動系統(tǒng),采用直通接頭I與繼動閥8螺紋連接、螺母座2與電磁閥7螺紋連接,以及定位件5連接螺母座2和直通接頭1,實現(xiàn)了電磁閥7和繼動閥8的連接,與現(xiàn)有技術采用管路連接電磁閥和繼動閥相比,減小了電磁閥7和繼動閥8之間的距離,即減小了后橋制動系統(tǒng)模塊占用的空間,進而降低了后橋制動系統(tǒng)占用的空間;同時減少了管路設置,從而簡化了后橋制動系統(tǒng)的布置。
[0048]同時,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后橋制動系統(tǒng),采用直通接頭1、螺母座2和定位件5連接電磁閥7和繼動閥8,與現(xiàn)有技術采用管路連接電磁閥和繼動閥相比,很顯然,簡化了電磁閥7和繼動閥8的連接,即簡化了后橋制動系統(tǒng)模塊的組裝,加快了后橋制動系統(tǒng)模塊的組裝,進而提高了后橋制動系統(tǒng)模塊的組裝效率;同時,在車輛運行過程中,車輛抖動時,該組裝件也較難漏氣,電磁閥7較難失效,進而提高了車輛的安全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
[0049]上述實施例提供的后橋制動系統(tǒng)中,繼動閥8 —般固定于支架9上,將閥門的組裝件的直通接頭I安裝在繼動閥8的出氣口,將定位件5以及密封件放入螺母座2中,然后將螺母座2安裝在電磁閥7的進氣口上,再施加軸向力,將螺母座2以及電磁閥7推向繼動閥8,直至定位件5位于卡槽內,即實現(xiàn)了螺母座2與直通接頭I的連接,即實現(xiàn)了電磁閥7與繼動閥8的組裝。一般繼動閥8具有兩個出氣口,即繼動閥8分別與兩個電磁閥7相連,則該后橋制動系統(tǒng)具有兩個上述閥門的組裝件。
[0050]上述實施例提供的后橋制動系統(tǒng)中,繼動閥8 一般通過螺紋連接件固定在支架9上。支架9的具體結構和形狀,可根據(jù)后橋制動系統(tǒng)的安裝而確定,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地限定。
[0051]基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后橋制動系統(tǒng),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該汽車具有上述實施例所述的后橋制動系統(tǒng)。
[0052]由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制動防抱死具有上述技術效果,上述汽車具有上述后橋制動系統(tǒng),則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汽車也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本文不再贅述。
[0053]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閥門的組裝件,所述閥門包括第一閥門(7)和第二閥門(8),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的組裝件包括: 用于與所述第一閥門(7)的內螺紋配合的螺母座(2),所述螺母座(2)與所述第一閥門(7)密封相連; 其頭端用于與所述第二閥門(8)螺紋配合的直通接頭(I ),所述直通接頭(I)的尾端設置有卡槽,且所述直通接頭(I)內套于所述螺母座(2)并與所述螺母座(2)密封相連; 與所述螺母座(2)相連且定位所述直通接頭(I)的定位件(5),所述定位件(5)與所述卡槽相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門的組裝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5)內套設于所述螺母座⑵。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門的組裝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5)位于所述螺母座(2)的一端,且所述定位件(5)與所述螺母座(2)的端部相抵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門的組裝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5)為卡環(huán)。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門的組裝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5)為設置于所述螺母座(2)上的彈性元件;所述卡槽沿所述直通接頭(I)的周向分布。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門的組裝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座(2)與所述第一閥門(7 )通過第一 O型密封圈(3 )密封相連;所述直通接頭(I)與所述螺母座(2 )通過第二 O型密封圈(4)密封相連。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閥門的組裝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設置于所述第一閥門(7)內部的密封墊圈(6),所述密封墊圈(6)與所述直通接頭(I)的尾端端面相連。
8.如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閥門的組裝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閥門(7)為后橋制動系統(tǒng)的電磁閥,所述第二閥門(8)為后橋制動系統(tǒng)的繼動閥。
9.一種后橋制動系統(tǒng),包括:電磁閥(7 ),繼動閥(8 )和連接所述電磁閥(7 )和所述繼動閥(8)的組裝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組裝件為如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閥門的組裝件;所述電磁閥為所述第一閥門(7),所述繼動閥為所述第二閥門(8)。
10.一種汽車,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后橋制動系統(tǒng)。
【文檔編號】B60T17/04GK103935353SQ201310025205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23日
【發(fā)明者】湯海洋, 杭海軍 申請人:安徽華菱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