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副車架及裝設有該副車架的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的附加載架,特別涉及一種自行車副車架及裝設有該 副車架的自行車。
背景技術:
已知的自行車架中,有如中國臺灣D106569號專利所公開的親子自行車等自行車 架的類型,可供親子共騎,但此類自行車在孩童長大后或成人單獨外出坐騎時,供兒童使用 的輔助車把及輔助坐墊卻占去極大空間,造成使用上的極大不便。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行車副車架及裝設有該副車架的自 行車,該自行車可供親子共騎或成人單獨坐騎,并具有舒適的坐騎效果。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自行車副車架,其組裝于自行車中,所述 自行車副車架包含一主桿,其設有一立管與一握把管,所述主桿兩端各設有一固定部,其中,一固定 部為第一扣槽,另一固定部為第二扣槽;一握把,其設于握把管的自由端;—座部,其設于立管的自由端;一踏部,其包含二延伸板與二踏板,二延伸板的一端分別設于主桿,且二延伸板與 主桿之間形成有一定位槽,二踏板的一端分別設于二延伸板的自由端,二踏板的自由端分 別向彼此遠離的一側(cè)延伸。作為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扣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主桿,第二扣槽的延伸方向 垂直于主桿。作為優(yōu)選方案,其中所述二延伸板之間固設有一連接板,連接板兩側(cè)分別固設于 二延伸板。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自行車,裝設有上述的自行車副車架,所述自行車還包 含一自行車架,其包含一桿體、一前管與一座管,桿體一端固設于前管,另一端固設 于座管,在前管或桿體中設有一扣部,在桿體或座管中設有另一扣部,第一扣槽扣合于一扣 部,第二扣槽扣合于另一扣部,二延伸板跨置于桿體兩側(cè),將桿體一部分容置于定位槽;一前叉,其轉(zhuǎn)動地設于前管,所述前叉設有一前輪;一后叉,其固設于自行車架遠離前管的一端,所述后叉設有一后輪。本實用新型可利用二扣槽將主桿組裝于自行車的自行車架,并將自行車架一部分 容置于定位槽中,通過二延伸板或主桿抵壓于自行車架,使該自行車副車架可供組裝或拆 卸,從而提供穩(wěn)固的坐騎效果。
3
[oo16] 圖l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oo17] 圖2為圖1 1[t9 A-A剖面圖。[oo18]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oo19]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0020]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側(cè)視圖。[0021]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0022] l自行車副車架153緊迫塊[0023] 11主桿16定位槽[0024] 1 1 1固定部2自行車[0025] 112第一扣槽2l自行車架[0026] 1 13第二扣槽211桿體[0027] 114立管212前管[00283 1 15握把管213座管[00293 12握把22前叉[0030] 13座部221前輪[0031] 14踏部222自行車把手[0032] 141延伸板23后叉[0033] 142踏板231后輪[0034] 143連接板24扣部[00353 151軸桿24’另一扣部[00363 152螺固件具體實施方式
[0037] 以下將通過較佳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特征及其預期達成的功效,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0038] 請參考圖l,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行車副車架l,其組裝于一自行車2中使用,包括一主桿111一握把121一座部13及一踏部14。[0039] 主桿11兩端各設有一固定部Ill,用以與自行車組裝固定,主桿前端的固定部為第一扣槽112,主桿后端的固定部為第二扣槽113,第一扣槽112的延伸方向與主桿11平行,第二扣槽113的延伸方向與主桿11垂直。在另一實施例中,將第一扣槽設于主桿后端的固定部,使得第一扣槽1第二扣槽的設置位置相互交換。二固定部各設置有一緊迫裝置,緊迫裝置包括有一軸桿。[511一螺固件152與一緊迫塊[53,在軸桿[51一端螺設有螺固件152,在軸桿[51另一一端設有緊迫塊153,其中,緊迫塊153為一徑向凸出于軸桿的凸塊或如圖設置為一凸輪柄,使得緊迫塊153樞設于軸桿15l而相對軸桿偏擺。主桿11分別設有一立管1 14 t虧一握把管1 15,握把12設于握把管1 15的自由端,座部13設于立管[14的自由端,使用者可乘坐于座部13,并通過手握握把12,以利于平衡。[0040] 踏部14包括有二延伸板。[41 t虧二踏板[42,請參考圖2,二延伸板141 n9一端分別設于主桿11,另一端則相互間隔延伸,二延伸板14l與主桿11之間形成有一定位槽16。二踏板142的一端設于二延伸板141的自由端,其中,二踏板142分別通過二延伸板141 一體 彎折延伸形成或通過另一板體固設于延伸板形成,二踏板142的自由端分別向相互遠離的 一側(cè)延伸。請參考圖3,在另一實施例中,還可在二延伸板141之間固設一連接板143,使得 踏部14可利用一板體彎折形成,從而使得本實用新型較易于制作,定位槽16則仍形成于二 延伸板141與主桿11之間。再參考圖1,利用上述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可供裝設于一自行車2中,此自行車2 包括一自行車架21、一前叉22及一后叉23。自行車架21包括一桿體211、一前管212與 一座管213,桿體211兩端分別固設于前管212與座管213,在前管212上固設一扣部24, 座管213上固設另一扣部M’,各扣部可根據(jù)實際設為一短管。前叉22可轉(zhuǎn)動地設于前管 212,在前叉22上設有一前輪221,并可在前叉22上裝設自行車把手222,以轉(zhuǎn)動前叉22與 前輪221,從而控制自行車的移動方向。后叉23固設于座管213,并在后叉23上設有一后 輪231,在其它實施例中,還可將后叉23固設于桿體或自行車架的其它位置,使得后叉23位 于自行車架遠離前叉22的一側(cè)。在自行車架21及后輪231上還可設置齒輪鏈條組或馬達 等動力裝置,然而,沒有設置動力裝置,這樣使用者可以直接通過腳蹬前進。因此,本實用新型可供組裝,可先將第一扣槽112卡抵于其中一扣部24,再轉(zhuǎn)動主 桿11,可使得第二扣槽113垂直扣合于另一扣部24’,即可如圖4與圖5所示將自行車副車 架組合于自行車中,使主桿11兩端分別可拆卸地設于前管212與座管213,使得二延伸板 141跨置于桿體211兩側(cè),使該桿體位于二延伸板141之間,并使得桿體211 —部分容置于 定位槽中。在另一實施例中,還可將二扣部固設于桿體,可使得主桿兩端分別可拆卸地設于 桿體。隨后可利用二緊迫裝置,將各軸桿穿設于扣部M、扣部M’,使得各扣部與各固定部 夾設于各螺固件152與各緊迫塊153之間。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自行車副車架可裝設于自行車中,并可任意拆卸, 其中主桿的兩端固定于自行車,并將自行車的桿體容置于定位槽中,可利用延伸板或主桿 抵壓于桿體,使得自行車副車架與自行車進一步相互固定,從而提供可拆卸且穩(wěn)固的乘坐 使用效果。如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 依照本實用新型所作的改變或變化,均未超出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與附圖所涵蓋的精神,皆 應同理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副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行車副車架包含一主桿,其設有一立管與一握把管,所述主桿兩端各設有一固定部,其中,一固定部為 第一扣槽,另一固定部為第二扣槽;一握把,其設于握把管的自由端;一座部,其設于立管的自由端;一踏部,其包含二延伸板與二踏板,二延伸板的一端分別設于主桿,且二延伸板與主桿 之間形成有一定位槽,二踏板的一端分別設于二延伸板的自由端,二踏板的自由端分別向 彼此遠離的一側(cè)延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副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 主桿,第二扣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主桿。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副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延伸板之間固設有一連接 板,連接板兩側(cè)分別固設于二延伸板。
4.一種自行車,裝設有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自行車副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 行車還包含一自行車架,其包含一桿體、一前管與一座管,桿體一端固設于前管,另一端固設于座 管,在前管或桿體中設有一扣部,在桿體或座管中設有另一扣部,第一扣槽扣合于一扣部, 第二扣槽扣合于另一扣部,二延伸板跨置于桿體兩側(cè),將桿體一部分容置于定位槽;一前叉,其轉(zhuǎn)動地設于前管,所述前叉設有一前輪;一后叉,其固設于自行車架遠離前管的一端,所述后叉設有一后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副車架及裝設有該副車架的自行車,所述自行車副車架裝設于自行車中,其包括一主桿,主桿兩端各設有一固定部,該固定部為扣槽,該主桿另設有二延伸板,二延伸板與主桿之間形成有一定位槽,二延伸板的自由端設有一踏板,二踏板的自由端向彼此遠離的一側(cè)延伸。借此,本實用新型可利用二扣槽將主桿組裝于一自行車的自行車架,在主桿上設置一座部與一握把以供使用者乘坐,并將自行車架一部分容置于定位槽中,通過二延伸板或主桿抵壓于自行車架,使該自行車副車架可供拆卸或穩(wěn)固地組裝固定于自行車上,從而提供穩(wěn)固的坐騎效果。
文檔編號B62J1/28GK201849577SQ20102057696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26日
發(fā)明者邱祝財 申請人:邱祝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