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的車身前部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在汽車的車身前部至少組裝了發(fā)動機罩、頭燈以及前保險杠的汽車的車身前部構造。
背景技術:
通過下述專利文獻I公知這樣的結構,即將具有同軸定位銷的面板定位夾具安裝于散熱器芯上部件,并將同軸定位銷固定在第一位置從而對機罩進行定位,并且,將同軸定位銷設定在第二位置從而對葉子板進行定位。另外,通過下述專利文獻2公知這樣的結構,即使設在頭燈的下部的上部卡夾和設在前保險杠的保險杠面板(fascia)的上部的下部卡夾相互卡合,由此,確保頭燈及前保險杠間的間隙的大小恒定。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平7-328864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7-329631號公報另外,上述專利文獻I記載的結構中,由于同軸定位銷相對于面板定位夾具以能夠移動的方式被設置,所以,同軸定位銷相對于面板定位夾具的位置精度有可能降低,利用該同軸定位銷進行了定位的機罩以及葉子板的位置精度也有可能降低。另外,在上述專利文獻2記載的結構中,雖然能夠使頭燈以及前保險杠相互定位從而確保兩者間的間隙的大小為恒定,但是由于頭燈或前保險杠相對于車身沒有被定位,所以,頭燈以及前保險杠和與這些部件相鄰的發(fā)動機罩之間的間隙的大小有可能變得不均勻從而導致外觀性降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前述的情況作出的發(fā)明,其目的在于將彼此相鄰配置的發(fā)動機罩、頭燈以及前保險杠高精度地固定以使得這些部件之間的間隙的大小均勻。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技術方案I的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汽車的車身前部構造,在汽車的車身前部至少組裝有發(fā)動機罩、頭燈以及前保險杠,其特征在于在前隔框上固定定位托架,該定位托架具有發(fā)動機罩安裝基準、頭燈安裝基準以及前保險杠安裝基準,通過所述發(fā)動機罩安裝基準、所述頭燈安裝基準以及所述前保險杠安裝基準分別對所述發(fā)動機罩、所述頭燈以及所述前保險杠進行定位并固定。另外,根據技術方案2的發(fā)明,在技術方案I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汽車的車身前部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動機罩安裝基準、所述頭燈安裝基準以及所述前保險杠安裝基準以構成三角形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定位托架上。另外,根據技術方案3的發(fā)明,在技術方案I或技術方案2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汽車的車身前部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托架在與所述頭燈安裝基準相鄰的位置處具有頭燈緊固部,并且在與所述前保險杠安裝基準相鄰的位置處具有前保險杠緊固部。另外,根據技術方案4的發(fā)明,在技術方案3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汽車的車身前部構造,其特征在于,左右一對所述定位托架分別在至少上下兩處緊固在所述前隔框的左右的側構件上,所述前保險杠的上梁的車寬方向兩端部通過左右一對所述定位托架的所述前保險杠安裝基準而被定位并通過所述前保險杠緊固部被緊固。另外,根據技術方案5的發(fā)明,在技術方案4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汽車的車身前部構造,其特征在于,具有將所述上梁和所述前隔框的上構件沿車身前后方向連接的左右一對連結部件;和將所述左右一對連結部件沿車寬方向連接的喇叭支架。此外,實施方式的前保險杠格柵12對應于本發(fā)明的前保險杠,實施方式的頭燈固定孔15d對應于本發(fā)明的頭燈緊固部,實施方式的頭燈定位孔15e對應于本發(fā)明的頭燈安裝基準,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罩定位孔15f對應于本發(fā)明的發(fā)動機罩安裝基準,實施方式的上梁定位銷15g對應于本發(fā)明的前保險杠安裝基準,實施方式的上梁固定孔15h對應于本發(fā)明的前保險杠緊固部。發(fā)明的效果·
根據技術方案I的構成,由于將具有發(fā)動機罩安裝基準、頭燈安裝基準以及前保險杠安裝基準的定位托架固定在前隔框上,所以,通過定位托架的發(fā)動機罩安裝基準、頭燈安裝基準以及前保險杠安裝基準分別對發(fā)動機罩、頭燈以及前保險杠進行定位并固定,由此,在發(fā)動機罩、頭燈以及前保險杠集合的部分處能夠高精度地管理其相互間的間隙的大小而提高外觀性。另外,根據技術方案2的構成,由于將發(fā)動機罩安裝基準、頭燈安裝基準以及前保險杠安裝基準以構成三角形的方式配置在定位托架上,所以,能夠以更高的精度管理發(fā)動機罩、頭燈以及前保險杠間的間隙的大小而提高外觀性。另外,根據技術方案3的構成,由于定位托架在與頭燈安裝基準相鄰的位置處具有頭燈緊固部,在與前保險杠安裝基準相鄰的位置處具有前保險杠緊固部,所以,能夠將通過頭燈安裝基準和前保險杠安裝基準而被定位的頭燈以及前保險杠在確保它們的定位精度的狀態(tài)下緊固在定位托架上。另外,根據技術方案4的構成,由于左右一對定位托架分別在至少上下兩處緊固在前隔框的左右的側構件上,前保險杠的上梁的車寬方向兩端部通過左右一對定位托架的前保險杠安裝基準而被定位并通過前保險杠緊固部被緊固,所以,能夠將前保險杠的重量經由左右一對定位托架可靠地傳遞至前隔框的左右的側構件,能夠防止前保險杠的左右兩端部因重力而下垂。另外,根據技術方案5的構成,由于將前保險杠的上梁和前隔框的上構件通過左右一對連結部件在車身前后方向上連接,并將左右一對連結部件通過喇叭支架在車寬方向上連接,所以,能夠進一步提高前保險杠相對于前隔框的支承強度。
圖I是汽車的車身前部的立體圖。圖2是汽車的車身前部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圖2的3部放大圖。圖4是與圖3對應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圖4的主要部分5的放大圖。
圖6是圖3的方向6的向視圖。圖7是圖6的7部放大圖。圖8是圖7的8-8線剖視圖。圖9是圖7的9-9線剖視圖。圖10是表示在隔框上安裝了定位夾具的狀態(tài)的圖。圖11是圖10的11部放大圖。附圖標記的說明12前保險杠格柵(前保險杠) 13 頭燈14發(fā)動機罩15定位托架15d頭燈固定孔(頭燈緊固部)15e頭燈定位孔(頭燈安裝基準)15f發(fā)動機罩定位孔(發(fā)動機罩安裝基準)15g上梁定位銷(前保險杠安裝基準)15h上梁固定孔(前保險杠緊固部)17前隔框18上構件20側構件21 上梁33連結部件34喇叭支架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圖I 圖11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首先,以落座在駕駛席上的乘員為基準對本說明書中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車寬方向)以及上下方向進行定義。另外,本說明書中的T面、B面以及H面以如下方式進行定義。如圖I所示,T面是指與前后方向軸正交的面,例如車身前表面或車身后表面與其對應。B面是指與左右方向軸正交的面,例如車身左側面或車身右側面與其對應。H面是指與上下方向軸正交的面,例如車身頂面或車身底面與其對應。不過,T面包括相對于與前后方向軸正交的面以不足45°的角度傾斜的面,B面包括相對于與左右方向軸正交的面以不足45°的角度傾斜的面,H面包括相對于與上下方向軸正交的面以不足45°的角度傾斜的面。如圖I及圖2所示,在汽車的車身前部配置有合成樹脂制的前保險杠皮11,在前保險杠皮11的中央上表面一體地設有前保險杠格柵12,在左右下部形成有一對進氣開口I la、I la,在左右上部形成有供一對頭燈13、13的透明的透鏡部13a、13a嵌合的切缺部I lb、Ilbo發(fā)動機罩14自由開閉地覆蓋發(fā)動機室,該發(fā)動機罩14的前緣與前保險杠格柵12的上緣以及左右的頭燈13、13的透鏡部13a、13a的車寬方向內側的上緣具有規(guī)定間隙地相對。此時,在圖I中由點劃線的圓所包圍a部中,前保險杠格柵12、發(fā)動機罩14以及頭燈13的透鏡部13a三個部件的角部集合在一起,若這些部件間的間隙不均勻則會導致外觀性降低,所以,需要在進行車身的組裝時對前保險杠格柵12、發(fā)動機罩14以及頭燈13這三個部件高精度地進行定位而使間隙均勻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一對定位托架15、15(參照圖2)為基準進行上述定位。即,固定在左右的前側車架16、16的前端的前隔框17具有上構件18、下構件19以及左右的側構件20、20并形成為四邊框狀,在上構件18的左右兩端部與左右的側構件20、20的交叉部處固定有一對所述定位托架15、15。在進行車身的組裝時,構成前保險杠格柵12的一部分的上梁21的左右兩端被定位并固定在左右的定位托架15、15上,將前保險杠格柵12的上緣固定在該上梁21上,由此,前保險杠格柵12被組裝在正確的位置。另外,左右的頭燈13、13被定位并固定在左右的定位托架15、15上,由此,頭燈13、13被組裝在正確的位置。另外,發(fā)動機罩14的前部通過左右的定位托架15、15而被定位,在該狀態(tài)下,對發(fā)動機罩14的后部的鉸鏈部14a、14a進行樞軸支承的鉸鏈托架22、22固定在車身上,由此,發(fā)動機罩14被組裝在正確的位置上。
前保險杠格柵12的上梁21的車寬方向中央部經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連結部件33、33而被連結于前隔框17的上構件18,支承喇叭(不圖示)的喇叭支架34以將左右的連結部件33、33相互連結的方式安裝。如圖3 圖9所示,定位托架15由對金屬板進行沖壓成形的單個部件構成,并具有位于H面內的平坦的上壁部15a和位于B面內的平坦的側壁部15b。在上壁部15a設有由沿前后方向長的長孔構成的第一安裝孔15c ;由沿車寬方向長的長孔構成的頭燈固定孔15d ;由沿車寬方向長的長孔構成的頭燈定位孔15e ;由圓孔構成的發(fā)動機罩定位孔15f ;向上突出的上梁定位銷15g ;以及在背面焊接有焊接螺母23的上梁固定孔15h。在側壁部15b設有在上下方向上離開的一對第二、第三安裝孔15i、15j。定位托架15通過貫穿第一安裝孔15c的螺栓24以及焊接螺母25而在H面內固定于前隔框17的上構件18的上表面,并通過貫穿第二、第三安裝孔15i、15j的兩根螺栓26、27以及兩個螺母28、29而在B面內固定于前隔框17的側構件20的凸緣20a上。在H面內延伸的上梁21的車寬方向的端部設有與定位托架15的頭燈定位孔15e重疊的由長孔構成的頭燈定位孔21a ;與定位托架15的發(fā)動機罩定位孔15f重疊的由圓孔構成的發(fā)動機罩定位孔21b ;能夠供定位托架15的上梁定位銷15g嵌合的由沿車寬方向長的長孔構成的上梁定位孔21c ;以及與定位托架15的上梁固定孔15h重疊的由圓孔構成的上梁固定孔21d。上梁21在使上梁定位孔21c嵌合在定位托架15的上梁定位銷15g上從而被定位的狀態(tài)下,通過將貫穿上梁固定孔21d的螺栓30螺合在焊接螺母23上而被固定在定位托架15上。在該狀態(tài)下,上梁21的頭燈定位孔21a以及發(fā)動機罩定位孔21b分別與定位托架15的頭燈定位孔15e以及發(fā)動機罩定位孔15f重疊。從頭燈13的車寬方向內側的后表面突出有安裝托架13b,在配置于H面內的安裝托架13b的上表面設有頭燈定位銷13c以及螺栓孔13d。頭燈13在使頭燈定位銷13c從下向上地嵌合在定位托架15的頭燈定位孔15e以及上梁21的頭燈定位孔21a中而被定位的狀態(tài)下,通過從上向下地貫穿定位托架15的頭燈固定孔15d并螺合在安裝托架13b的螺栓孔13d中的螺栓31而被固定在定位托架15上。
如圖10及圖11所示,形成為扁平的框狀并配置在H面內的定位夾具32具有從左右兩端向下突出的左右一對第一定位銷32a、32a ;與第一定位銷32a、32a相比位于車寬方向內側且從前方位置向下突出的左右一對第二定位銷32b、32b ;與第一定位銷32a、32a相比從車寬方向內側位置向上突出的左右一對第三定位銷32c、32c ;從車寬方向中央部向后方突出的配重32d。第一定位銷32a、32a與在從前隔框17的上構件18的左右兩端部向車寬方向外側且后方延伸的上構件延長部18a、18a的上表面形成的夾具定位孔18b、18b嵌合,由此,定位夾具32相對于前隔框17被定位。此時,定位夾具32的前部雖因重力欲以第一定位銷32a、32a為中心下降,但通過配重32d產生抬起前部的力矩,由此,能夠使其姿勢穩(wěn)定。下面,說明具有上述構成的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作用。首先,如圖10及圖11所示,對于組裝前保險杠皮11、頭燈13以及發(fā)動機罩14之 前的車身,使定位夾具32的一對第一定位銷32a、32a從上向下嵌合在該前隔框17的左右的上構件延長部18a、18a的夾具定位孔18b、18b中,由此,將定位夾具32相對于車身進行定位。此時,通過設在定位夾具32上的配重32d的作用,能夠防止定位夾具32向前下方傾倒從而提高作業(yè)性。接下來,使形成在發(fā)動機罩14的下表面的加強件14b的左右前部處的一對定位孔14c、14c從上向下嵌合在定位夾具32的一對第三定位銷32c、32c上,由此,將發(fā)動機罩14的前部相對于定位夾具32定位。然后,將臨時固定在前隔框17上的左右的定位托架15、15的上壁部15a、15a的發(fā)動機罩定位孔15f、15f從下向上嵌合在定位夾具32的一對第二定位銷32b、32b上,由此,將定位托架15、15相對于定位夾具32定位。接下來,將左右各三根螺栓24、26、27真正緊固在焊接螺母25以及螺母28、29上從而將定位托架15、15緊固在前隔框17上,并且,將對發(fā)動機罩14的后部的鉸鏈部14a、14a進行樞軸支承的左右的鉸鏈托架22、22緊固在車身上,由此將發(fā)動機罩14組裝在車身上。此時,由于定位托架15、15的第一安裝孔15c、15c由在前后方向長的長孔構成,所以,能夠有效吸收定位托架15、15的前后方向的錯位從而能夠高精度地定位。由此,通過定位夾具32,左右的定位托架15、15以相對于前隔框17正確定位的狀態(tài)被組裝,且發(fā)動機罩14以經由定位夾具32相對于定位托架15、15被間接定位的狀態(tài)被組裝。也就是說,發(fā)動機罩14通過定位托架15、15被定位在正確的位置上從而被組裝在車身上。接下來,將左右的頭燈13、13的安裝托架13b、13b從前方朝著后方向定位托架15、15插入,由此,將這些頭燈定位銷13c、13c從下向上嵌合并定位在定位托架15、15的頭燈定位孔15e,15e以及上梁21的頭燈定位孔21a、21a中。此時,在定位托架15、15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部15k、15k(參照圖9),通過該槽部15k、15k插入安裝托架13b、13b,由此,能夠防止安裝托架13b、13b與定位托架
15、15相干涉。另外,定位托架15、15的頭燈定位孔15e、15e以及上梁21的頭燈定位孔21a、21a由車寬方向上長的長孔構成,所以,能夠有效地吸收頭燈13、13的車寬方向的錯位而高精度地定位。從該狀態(tài),將從上向下貫穿定位托架15、15的頭燈固定孔15d、15d的螺栓31、31螺合在頭燈13、13的安裝托架13b、13b的螺栓孔13d、13d中,由此將頭燈13、13固定在定位托架15、15上。此時,由于定位托架15、15的頭燈固定孔15d、15d由沿車寬方向長的長孔構成,所以,能夠吸收頭燈13、13的車寬方向的位置誤差而有效地進行定位。此外,在頭燈13、13中,不僅安裝托架13b、13b被固定在定位托架15、15上,與定位托架15、15相比位于車寬方向外側的多個未圖示的固定部也固定在車身上。接下來,在將上梁21的上梁定位孔21c、21c從上向下嵌合并定位在定位托架15、15的上梁定位銷15g、15g上的狀態(tài)下,將從上向下插入到上梁21的上梁固定孔21d、21d以及定位托架15、15的上梁固定孔15h、15h中的螺栓30、30螺合在焊接螺母23、23上,由此,將上梁21以定位狀態(tài)固定在定位托架15、15上。然后,通過將前保險杠皮11的前保險杠格柵12固定在上梁21上,能夠將前保險杠格柵12相對于定位托架15、15組裝在正確的位置上。此時,由于上梁21的上梁定位孔21c、21c由車寬方向上長的長孔構成,所以,能夠有效地吸收上梁21的車寬方向的錯位而高精度地定位。 如上所述,將具有發(fā)動機罩定位孔15f、15f、頭燈定位孔15e、15e以及上梁定位銷15g、15g的定位托架15、15以定位在前隔框17上的狀態(tài)下固定,并在通過發(fā)動機罩定位孔15f、15f、頭燈定位孔15e、15e以及上梁定位銷15g、15g分別對發(fā)動機罩14、頭燈13、13以及上梁21 (即前保險杠格柵12)進行定位的狀態(tài)下進行組裝,所以,能夠高精度地管理發(fā)動機罩14、頭燈13、13以及前保險杠格柵12集合的部分(圖I的a部)的間隙的大小從而提高外觀性。此時,由于定位托架15的發(fā)動機罩定位孔15f、頭燈定位孔15e以及上梁定位銷15g以構成三角形(參照圖5的雙點劃線)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夠以更高的精度對發(fā)動機罩14、頭燈13、13以及前保險杠格柵12間的間隙的大小進行管理從而進一步提高外觀性。另外,定位托架15由于在與頭燈定位孔15e相鄰的位置處具有頭燈固定孔15d,所以,能夠在確保由頭燈定位孔15e實現的頭燈13的定位精度的狀態(tài)下將頭燈13固定在定位托架15上。同樣,定位托架15由于在與上梁定位銷15g相鄰的位置處具有上梁固定孔15h,所以,能夠在確保上梁21 (也就是說前保險杠格柵12)的定位精度的狀態(tài)下將上梁21固定在定位托架15上。另外,由于將左右一對定位托架15、15分別通過上下兩根螺栓26、27緊固在前隔框17的左右的側構件20、20上、且通過左右一對定位托架15、15對前保險杠格柵12的上梁21的車寬方向兩端部進行定位并固定,所以,能夠將前保險杠格柵12的重量經由左右一對定位托架15、15可靠地傳遞至前隔框17的左右的側構件20、20,能夠防止前保險杠格柵12的左右兩端部因重力而下垂。另外,通過左右一對連結部件33、33將前保險杠格柵12的上梁21和前隔框17的上構件18在車身前后方向上連接,并通過喇叭支架34將左右一對連結部件33、33在車寬方向上連接,所以,能夠通過連結部件33、33以及喇叭支架34對上梁21進行加強從而進一步提高前保險杠格柵12相對于前隔框17的支承強度。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設計變更。例如,在實施方式中,將發(fā)動機罩14經由定位夾具32而相對于定位托架15、15間接地定位,但是,也可以通過使設在發(fā)動機罩14上的定位銷嵌合在定位托架15、15的發(fā)動機罩定位孔15f、15f中等的手段,將發(fā)動機罩14直接定位在定位托架15、15 上。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的車身前部構造,在汽車的車身前部至少組裝有發(fā)動機罩(14)、頭燈(13)以及前保險杠(12),其特征在于 在前隔框(17)上固定定位托架(15),該定位托架(15)具有發(fā)動機罩安裝基準(15f)、頭燈安裝基準(15e)以及前保險杠安裝基準(15g),通過所述發(fā)動機罩安裝基準(15f)、所述頭燈安裝基準(15e)以及所述前保險杠安裝基準(15g)分別對所述發(fā)動機罩(14)、所述頭燈(13)以及所述前保險杠(12)進行定位并固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的車身前部構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發(fā)動機罩安裝基準(15f)、所述頭燈安裝基準(15e)以及所述前保險杠安裝基準(15g)以構成三角形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定位托架(15)上。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車的車身前部構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托架(15)在與所述頭燈安裝基準(15e)相鄰的位置處具有頭燈緊固部(15d),并且在與所述前保險杠安裝基準(15g)相鄰的位置處具有前保險杠緊固部(15h)。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的車身前部構造,其特征在于, 左右一對所述定位托架(15)分別在至少上下兩處緊固在所述前隔框(17)的左右的側構件(20)上,所述前保險杠(12)的上梁(21)的車寬方向兩端部通過左右一對所述定位托架(15)的所述前保險杠安裝基準(15g)而被定位并通過所述前保險杠緊固部(15h)被緊固。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的車身前部構造,其特征在于, 具有將所述上梁(21)和所述前隔框(17)的上構件(18)沿車身前后方向連接的左右一對連結部件(33);和將所述左右一對連結部件(33)沿車寬方向連接的喇叭支架(34)。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車身前部構造,能夠將彼此相鄰配置的發(fā)動機罩、頭燈以及前保險杠高精度地固定以使得這些部件之間的間隙的大小均勻。將具有發(fā)動機罩安裝基準(15f)、頭燈安裝基準(15e)以及前保險杠安裝基準(15g)的定位托架(15)固定在前隔框(18、20)上,因此,通過定位托架(15)的發(fā)動機罩安裝基準(15f)、頭燈安裝基準(15e)以及前保險杠安裝基準(15g)分別對發(fā)動機罩、頭燈(13)以及前保險杠格柵(12)的上梁(21)進行定位并固定,由此,能夠在發(fā)動機罩、頭燈(13)以及前保險杠格柵(12)集合的部分處高精度地管理相互間的間隙的大小從而提高外觀性。
文檔編號B62D25/08GK102887173SQ20121018114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20日
發(fā)明者田中啟文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