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結合圖4及圖5所示,第二桿部42的一側設有自表面凹陷的若干卡位槽420,另一側設有凹陷的第一滑槽421。第一滑槽421的兩端分別形成一第一滑槽端壁422。
[0038]鎖定機構6包括套筒61、滑塊62、彈性件63、輥桿64、螺母65、一按推件66及限位塊67。
[0039]所述套筒61的一側設有自外向內凹陷的第二滑槽610、用以固定安裝所述螺母65的第二安裝孔611,第二滑槽610的底壁上設有可容輥桿64橫向穿過的通孔612 ;套筒61的另一側設有貫穿套筒61尾端并且貫穿套筒壁的兩開槽613及一限位塊孔616,兩開槽613之間形成一可彈性變形的舌片614,該舌片614上設有向套筒61內凸伸的限位凸起615。
[0040]所述滑塊62包括底板621、自底板621延伸的凸塊622。底板621的一端設有導滑部623,該導滑部623為一傾斜部(參閱圖4及圖5)。凸塊622設有用以安裝彈性件63的第一安裝槽624?;瑝K62進一步設有第二安裝槽625。
[0041]請結合圖6所示,所述按推件66設有用以安裝在滑塊62的第二安裝槽625內的卡持部661及方便用戶的手指按壓的按壓凹部662。
[0042]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套筒61安裝時,首先,將螺母65固定安裝于第二安裝孔611中,接著,將第二桿部42的一端插入套筒61中,即使套筒61套置于第二桿部42上,并使通孔612與第二桿部42的一個卡位槽420相對,同時使舌片614上的限位凸起615位于第一滑槽421內;然后,將限位塊67固定安裝于限位塊孔616中,并使限位塊67凸伸入第一滑槽421中;接著,將輥桿64通過通孔612橫放于卡位槽420內;接下來,將滑塊62從第一桿部41的第一端安裝于槽口 410中,使凸塊622通過槽口 410凸伸到第一桿部41的外偵U、底板621位于第一桿部41的內側;然后將彈性件63的一端安裝在第一桿部41的定位部421上,另一端安裝在滑塊62的第一安裝槽624內;接著,將前述安裝有套筒61的第二桿部42從第一桿部41的第一端插入空腔40中,使滑塊62的底板621放置于套筒61的第二滑槽610內,同時使螺母65與第一安裝孔411對齊,然后用螺釘或螺柱等連接件68將第一桿部41及套筒61固定在一起;最后將按推件66的卡持部661安裝于滑塊62的第二安裝槽625中。完成以上步驟,第一桿部41及第二桿部42安裝在一起形成支撐桿4。
[0043]由于套筒61設有兩開槽613,所以舌片614可以在垂直于套筒壁的方向上彈性變形,在將套筒61安裝在第二桿部42上時,限位凸起615可以順利地通過沒第二桿部42的端部進入第一滑槽421中。
[0044]在本實施方式中,按推件66設有按壓凹部662,可以方便用戶的手指推按。需要說明的是,該按推件66并非鎖定機構6的必要元件,也就是說,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鎖定機構6可以不設有按推件66,用戶可以直接推按滑塊62的凸塊622。同樣,限位塊67也并非定機構6的必要元件,也就是說,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鎖定機構6可以不設置限位塊67。限位塊67的作用下面會敘述。
[0045]滑塊62可以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間滑動,從而使得鎖定機構6可以在鎖定位置及解鎖位置之間變換。彈性件63的長度設置使得滑塊62與第一桿部41之間始終存在壓力,也就是說,彈性件63始終處于被壓縮的狀態(tài),只是被壓縮的程度不同。
[0046]請參閱圖4所示,圖4顯示了滑塊62在第一位置即鎖定機構6在鎖定位置的狀態(tài)。此時,輥桿64位于第二桿部42的卡位槽420內,按推件66處于不被用戶按推的狀態(tài),滑塊62在彈性件63的作用下位于槽口 410的底部,即滑塊62遠離定位部412?;瑝K62的底板621封閉套筒61的通孔612阻止棍桿64向卡位槽420外移動,因此,棍桿64被封閉在一個卡位槽420內,輥桿64阻止了第二桿部42相對第一桿部41滑動,即兩桿部被鎖定。在此狀態(tài)下,用戶只需向第一桿部41的第一端方向推動按推件66,使彈性件63進一步壓縮、滑塊62滑向定位部412、底板621的導滑部623位于通孔612的上方;此時,滑塊62在第二位置即鎖定機構6在解鎖位置的狀態(tài)。請參閱圖5所示,圖5顯示了滑塊62在第二位置即鎖定機構6在解鎖位置的狀態(tài)。由于導滑部623為一傾斜部,越靠近末端導滑部623越薄,因此,導滑部623讓出部分通孔612的空間給輥桿64,也就是說,輥桿64能夠向卡位槽420外側移動。這個時候,若推第二桿部42,卡位槽420的槽壁將擠推輥桿64,輥桿64將通過通孔612向卡位槽420外移動而使得輥桿64無法阻擋第二桿部42相對第一桿部41滑動而收縮進第一桿部41內。由于導滑部623始終位于通孔612上方,所以輥桿64并不會滑出通孔612。同理,在解鎖狀態(tài)下,拉第二桿部42,第二桿部42將向第一桿部41外滑動使得支撐桿4伸長。
[0047]當?shù)诙U部42拉伸至最長狀態(tài)時,限位凸起615沿第一滑槽421滑動至第一滑槽421的端部而于第一滑槽端壁422接觸,第一滑槽端壁422阻擋限位凸起615防止第二桿部42繼續(xù)拉伸而脫離第一桿部41。當?shù)诙U部42收縮至最短狀態(tài)時,限位塊67與另一端的第一滑槽端壁422接觸,第一滑槽端壁422阻擋限位塊67防止第二桿部42繼續(xù)收縮。在不設置限位塊67的實施方式中,限位凸起615將與另一端的第一滑槽端壁422接觸,防止第二桿部42繼續(xù)收縮。
[0048]在本實施方式中,卡位槽420設置為V形,更有利于卡位槽420的槽壁擠推輥桿64,增加了第二桿部42伸縮的順滑性。
[0049]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電動車的支撐桿4能夠伸縮,在用戶騎行時,可以將支撐桿拉伸至合適的長度,在不使用時,可以將支撐桿收縮至最短,以減小車體占用的空間,方便攜帶。
[0050]本發(fā)明的電動平衡車還進一步在主體的下部設置有支撐機構,以方便電動平衡車停放。本發(fā)明的支撐機構分兩種實施例敘述。
[0051]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圖7至圖10所示,支撐機構7包括安裝于主體I下部的固定體71、設置于固定體71內的彈簧72、抵壓于彈簧72上的抵壓片73、通過轉軸74安裝于固定體71上且用以抵壓抵壓片73的撐腳75。撐腳75通過轉軸74可在撐開及閉合狀態(tài)間旋轉。
[0052]固定體71設有收容空間70、凸伸入收容空間70內的四根凸柱711、位于收容空間70 一端的兩個導向柱712、位于收容空間70另一端的兩個限位柱713。所述彈簧72為四根,分別安裝于四根凸柱711上,每一彈簧72可以在凸柱711的延伸方向上壓縮或伸長。所述抵壓片73的一端設有與兩導向柱712配合的限位槽730,另一端設有與兩限位柱713配合的兩限位槽730。固定體71設有轉軸孔710,用以安裝轉軸74。撐腳75的一端設置為凸輪部752,凸輪部752上設有用以容轉軸74通過的轉軸孔750。
[0053]該支撐機構7組裝可采用如下步驟,將四個彈簧72分別套置于四個凸柱711上;然后將抵壓片73放置于彈簧72上,使兩導向柱712及兩限位柱713分別放置于四個限位槽730中,且抵壓片73可以沿導向柱712或限位柱713移動;接著,將撐腳75放置于抵壓片73上,并使撐腳75的轉軸孔750與固定體71的轉軸孔710對齊;之后,將轉軸74插置于轉軸孔750,710中,使撐腳75可以轉動。
[0054]請參閱圖9所示,圖9顯示了撐腳75在撐開位置的狀態(tài)。在收容空間70內,抵壓片73在彈簧72的作用下頂?shù)謸文_75的凸輪部752,使撐腳75有進一步撐開的趨勢,撐腳75的背面753抵靠于限位柱713上使撐腳75不可以進一步撐開。在抵壓片73及限位柱713共同作用下,撐腳75穩(wěn)定位于最大撐開狀態(tài)。在此狀態(tài)下,撐腳75與電動平衡車的兩個輪子形成三點著地的支撐狀態(tài),電動平衡車不需要依靠外部物體可以穩(wěn)定站立,方便隨地停靠。當用戶用力推撐腳75的背面753,撐腳75的凸輪部752將抵壓抵壓片73,并使抵押片73抵壓彈簧72,抵壓片73壓向彈簧72使得撐腳75可以繞轉軸74旋轉,直至處于閉合狀態(tài)。請參閱圖10,圖10顯示了撐腳75在閉合位置的狀態(tài)。此時,撐腳75的凸輪部752轉過凸出部位751,此時,抵壓片73的作用力使撐腳75有進一步閉合的趨勢,但撐腳75內面754頂在固定體71上,阻止了撐腳75的進一步閉合,因此撐腳75能夠穩(wěn)定在閉合狀態(tài)。在閉合狀態(tài)時,撐腳75離開地面,脫離對車體的支撐,電動平衡車可以騎行。當需要打開撐腳75時,用力推撐腳75的內面754,直至撐腳75處于圖8所示的撐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