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擾流板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特別是一種擾流板組件。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汽車制造技術越來越先進,汽車的時速也在與日俱增?,F(xiàn)在一般的轎車時速都能達到100公里以上,并且一些高性能的汽車,最高時速能到200公里以上甚至是300公里,面對這么快的汽車速度,現(xiàn)在各個汽車制造廠商在設計汽車時越來越注重空氣動力學,以減少汽車在高速行駛時所產生的升力。為此現(xiàn)在汽車設計不僅僅只是從汽車自身的車型來改進,比如將車身整體向前方向傾斜而在前輪上產生向下的壓力,并且現(xiàn)在非常普遍的做法是在汽車行李箱蓋上的后端安裝一個擾流板,將從車頂沖下來的氣流阻檔而形成向下壓的作用力,以防止汽車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向上升。
[0003]現(xiàn)在市面上的擾流板的連接處均增加了焊接筋等附加焊接結構,該種工藝成型的擾流板較重,剛性較差,且外觀質量與整體動感較差。隨著現(xiàn)在汽車整車重量朝著越來越輕的方向發(fā)展,對相應的車身零部件也要求越來越輕,而隨著現(xiàn)代審美觀念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汽車的外觀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發(fā)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擾流板組件,通過結構上的調整,簡化了擾流板的結構,減輕了擾流板組件的重量,且該擾流板組件外觀流暢,剛性好。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擾流板組件,包括上擾流板和下擾流板,所述上擾流板包括上擾流板體、上擾流板尾,上擾流板尾向所述上擾流板體的下端面彎曲形成第一折彎部,所述上擾流板體的前部設有第一焊接部;所述下擾流板包括下擾流板體、下擾流板尾,下擾流板尾向所述下擾流板體的下端面彎曲形成第二折彎部,所述下擾流板體的前部為與第一焊接部焊接配合的第二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的下表面設有階梯狀的凹槽;所述第二折彎部上設有向前凹的凹陷部,所述上擾流板尾的末端與凹陷部的底部彈性接觸。
[0006]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最新得焊接工藝焊接,不需要附加焊接筋等附加焊接結構,僅需要第一焊接部的下表面和第二焊接部的上表面貼緊,用焊接頭直接插入到接縫處,讓塑料融化達到焊接效果,在減輕了整車的重量的同時還節(jié)省了材料。采用上擾流板和下擾流板配合組成的擾流板組件,剛性強,第二焊接部的下表面設有階梯狀的凹槽,在保證下擾流板剛度的同時,使得第二焊接部處能更容易彎曲。
[0007]作為一種改進,所述下擾流板尾的末端和下擾流板體的前端均設有密封條,加強擾流板組件與汽車連接處的密封性,防止水從下擾流板體與車體的連接處進入車內。
[0008]作為一種改進,所述上擾流板和所述下擾流板之間具有空腔。
[0009]作為一種改進,所述上擾流板體和所述上擾流板尾的夾角為銳角,以增加上擾流板的剛性。
[0010]進一步的,所述上擾流板體與所述第一折彎部的夾角為鈍角,線條更加飽滿順暢,使得上擾流板更符合流體力學。
[0011]作為一種改進,所述下擾流板體和所述下擾流板尾的夾角為銳角,配合汽車尾部的結構的同時,以增加下擾流板的剛性。
[0012]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不需要附加焊接筋等附加焊接結構,在減輕了整車的重量的同時還節(jié)省了材料;采用上擾流板和下擾流板配合組成的擾流板組件,剛性強,上擾流板設計合理,線條更加飽滿順暢,更符合流體力學。
【附圖說明】
[001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斷面圖;
[0015]圖2為圖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17]如圖1所示的一種擾流板組件,包括上擾流板I和下擾流板2,上擾流板I包括上擾流板體12、上擾流板尾14,上擾流板尾14向上擾流板體12的下端面彎曲形成第一折彎部13,上擾流板體12的前部設有第一焊接部11 ;下擾流板2包括下擾流板體22、下擾流板尾24,下擾流板尾24向下擾流板體22的下端面彎曲形成第二折彎部23,下擾流板體22的前部為與第一焊接部11焊接配合的第二焊接部21,如圖2所示,第二焊接部21的下表面設有階梯狀的凹槽;第二折彎部23上設有向前凹的凹陷部25,上擾流板尾14的末端與凹陷部25的底部彈性接觸。
[0018]如圖1所示,下擾流板尾24的末端和下擾流板體22的前端均設有密封條3。
[0019]如圖1所示,上擾流板I和下擾流板2之間具有空腔。
[0020]如圖1所示,上擾流板體12和上擾流板尾14的夾角為銳角。
[0021]如圖1所示,上擾流板體12與第一折彎部13的夾角為鈍角。
[0022]如圖1所示,下擾流板體22和下擾流板尾24的夾角為銳角。
[0023]本實用新型運用最新得焊接工藝焊接,不需要附加焊接筋等附加焊接結構,僅需要第一焊接部11的下表面和第二焊接部21的上表面貼緊,用焊接頭直接插入到接縫處,讓塑料融化達到焊接效果,在減輕了整車的重量的同時還節(jié)省了材料。使用時下擾流板2的前端與下擾流板尾24與汽車尾部連接,下擾流板尾24更靠近汽車的尾部。
[002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上、下、前、后、如圖1中的坐標軸所示。
[0025]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以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擾流板組件,包括上擾流板(I)和下擾流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擾流板(I)包括上擾流板體(12)、上擾流板尾(14),上擾流板尾(14)向所述上擾流板體(12)的下端面彎曲形成第一折彎部(13),所述上擾流板體(12)的前部設有第一焊接部(11);所述下擾流板(2)包括下擾流板體(22)、下擾流板尾(24),下擾流板尾(24)向所述下擾流板體(22)的下端面彎曲形成第二折彎部(23),所述下擾流板體(22)的前部為與第一焊接部(II)焊接配合的第二焊接部(21),第二焊接部(21)的下表面設有階梯狀的凹槽;所述第二折彎部(23)上設有向前凹的凹陷部(25),所述上擾流板尾(14)的末端與凹陷部(25)的底部彈性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擾流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擾流板尾(24)的末端和所述下擾流板體(22)的前端均設有密封條(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擾流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擾流板(I)和所述下擾流板⑵之間具有空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擾流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擾流板體(12)和所述上擾流板尾(14)的夾角為銳角。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擾流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擾流板體(12)與所述第一折彎部(13)的夾角為鈍角。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擾流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擾流板體(22)和所述下擾流板尾(24)的夾角為銳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擾流板組件,包括上擾流板和下擾流板,上擾流板包括上擾流板體、上擾流板尾,上擾流板尾向上擾流板體的下端面彎曲形成第一折彎部,上擾流板體的前部設有第一焊接部;下擾流板包括下擾流板體、下擾流板尾,下擾流板尾向下擾流板體的下端面彎曲形成第二折彎部,下擾流板體的前部為與第一焊接部焊接配合的第二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的下表面設有階梯狀的凹槽;第二折彎部上設有向前凹的凹陷部,上擾流板尾的末端與凹陷部的底部彈性接觸。本實用新型在減輕了整車的重量的同時還節(jié)省了材料;還具有剛性強,線條更加飽滿順暢,更符合流體力學的優(yōu)點。
【IPC分類】B62D37-02
【公開號】CN204323508
【申請?zhí)枴緾N201420824253
【發(fā)明人】黃偉峰
【申請人】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13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