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帶有拉式液壓缸的剪式提升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702980閱讀:287來源:國知局
      帶有拉式液壓缸的剪式提升機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公開內容涉及機械化提升機,更具體地涉及機械化剪式提升機。



      背景技術:

      機械化提升機通常用于升高和降低因重量和尺寸原因而難以手動升高和降低的重物。例如,機械化提升機通常用于升高和降低車輛,包括摩托車等小型車輛及其它較小的全地形車輛。該機械化提升機對于升高車輛(諸如,摩托車)并將其保持在升高位置是有用的,從而對摩托車進行操作,諸如,對摩托車進行清洗、維護、維修或進行其它改動。

      使用機械化提升機升高和降低摩托車的一個問題在于,如何將摩托車穩(wěn)定地支承在提升機上,使得摩托車在提升機上不會傾斜或掉落。另外,制造出來的摩托車具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尺寸。因此,需要具有通用性的并且能夠穩(wěn)定地支承各種摩托車的單個提升機。

      同樣需要易于升高和降低的機械化提升機。易于升高和降低提升機可減少對摩托車實際進行操作前后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額外地,易于升高和降低提升機可減少操作機械化提升機的人員的受傷風險,并且通過減少使用者所需要的力量而使更多人能夠使用提升機。

      最后,還需要具有緊湊尺寸的機械化提升機。更緊湊的提升機在提升機儲存和操作時占用更少的空間。更緊湊的提升機也更易于搬移。由于緊湊的提升機不會阻擋太多接近摩托車的通道,所以更緊湊的提升機還提供更多的通道以接近在提升機上的摩托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根據(jù)本公開內容的一個實施例,在本文中公開了用于支承和提升物體(諸如例如,摩托車或全地形車)的提升裝置。該提升裝置包括支承組件,用于支承物體以有助于接近該物體,例如,執(zhí)行維護或其它工作。該支承組件由提升組件升高和降低,該提升組件包括兩對剪式支腿。該提升組件的剪式支腿由提升機構操作,該提升機構由基底支承,以使剪式支腿接近和遠離基底。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提升機構包括聯(lián)接至所述提升組件的拉式液壓缸,使得當汽缸收縮,并且提升機構的長度變短時,提升組件升高支承組件。相反地,當汽缸擴張,且提升機構的長度變長時,提升組件降低支承組件。因此,該提升機構為拉式液壓缸。

      支承組件包括兩個臂,每個臂被布置成與一對剪式臂接觸。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每個臂包括至少一個墊,該墊沿所述臂是可調節(jié)的。例如,每個臂能夠包括沿臂可調節(jié)的兩個墊。支承組件進一步包括布置在兩個臂的每一個上的調節(jié)機構。該調節(jié)機構沿對應的臂調節(jié)墊的位置。該墊支承在提升裝置上的物體。

      附圖說明

      圖1描繪出本公開內容的提升裝置的透視圖。

      圖2描繪出處于升高位置的圖1的提升裝置的側視圖。

      圖3描繪出處于降低位置的圖1的提升裝置的側視圖。

      圖4A描繪出用于在圖1的提升裝置中使用的調節(jié)機構的俯視圖。

      圖4B描繪出圖1的調節(jié)機構的仰視圖。

      圖4C描繪出圖1的調節(jié)機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促進理解本公開內容的原理的目的,現(xiàn)將對在附圖中所圖示并在下列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參考。要理解的是,沒有由此意在限制本公開內容的范圍。要進一步理解的是,本公開內容包括對圖示的實施例的任意改變和修改,并且包括本公開內容的相關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將想到的本公開內容的原理的進一步應用。

      圖1-圖3描繪出提升裝置100,其被構造成支承并提升物體,諸如例如,摩托車或全地形車輛。提升裝置100包括基底108、提升組件112、支承組件116以及提升機構120?;?08被構造成保持靜止并為提升裝置100提供穩(wěn)定支承。提升組件112可移動地聯(lián)接至基底108、支承組件116以及提升機構120,并且提升組件112被構造成相對于基底108升高和降低支承組件116。提升機構120具有可調節(jié)的長度L(如在圖2和圖3中所示),并且固定地聯(lián)接至基底108并可移動地聯(lián)接至提升組件112。提升機構120操作提升組件112以便相對于基底108升高和降低支承組件116。

      更具體地,基底108包括支承梁124、兩個軌道128以及另外的支承梁132。支承梁124和另外的支承梁132相對地布置且平行于彼此。在所示實施例中,支承梁124和另外的支承梁132由中空方管制成,并且每個管的一個側面設置有最低表面136,用于使基底108安置在地面或地板上。因此,支承梁124和另外的支承梁132被成形成以便提供穩(wěn)定且牢固的表面136,使基底108能夠安置在表面136上,并且因為支承梁是中空的,所以支承梁沒有給提升裝置100添加不必要的重量。在替代實施例中,支承梁124和另外的支承梁132能夠具有不同的形狀,該不同的形狀提供穩(wěn)定且牢固的表面,使基底108能夠安置在該表面上,并且沒有給提升裝置100添加不必要的重量。

      軌道128相對地布置且平行于彼此,并且每個軌道128附接至支承梁124的面朝內的表面138并且附接至另外的支承梁132的面朝內的表面138,使得支承梁124、另外的支承梁132和軌道128形成基底108的矩形形狀。在所示實施例中,每一個軌道128是U形形狀的,具有最低表面136和側壁140。側壁140之間形成溝槽144(如在圖1中所示),溝槽144在與最低表面136相對的方向上面朝上。每個軌道128的最低表面136與支承梁124和另外的支承梁132的最低表面136共面,以便進一步提供穩(wěn)定且牢固的表面使基底108能夠安置在其上。

      支承梁124包括與面朝內的表面138相對布置的面朝外的表面148。支承梁124的每個面朝外的表面148和面朝內的表面138包括開口152,開口152被構造成容納從該開口通過的提升機構120的液壓缸156的筒體154。在開口152中的筒體154的布置使提升機構120聯(lián)接至基底108。提升機構120聯(lián)接至基底108使得容納在筒體154內的液壓缸156的活塞160(如在圖2和圖3中所示)始終布置在基底108內,并且液壓缸156的動力源164始終布置在基底108外。

      支承梁124進一步包括兩個凸出部168(在圖2和圖3的每一個中示出其中的一個)。凸出部168的每一個從支承梁124的面朝內的表面138的相對端朝向另外的支承梁132的面朝內的表面138延伸。與軌道128相比,凸出部168被布置成在支承梁124上距離彼此更遠。換言之,凸出部168布置在軌道128外側。凸出部168還與支承梁124的最低表面136間隔分開。換言之,凸出部168布置在軌道128上方。凸出部168的每一個聯(lián)接至提升組件112的一對剪式支腿176。

      提升組件112包括兩對剪式支腿176(在圖2和圖3的每一個中示出其中的一對),剪式支腿的每一對聯(lián)接至支承組件116、基底108和提升機構120。剪式支腿176的每一對包括第一支腿180和第二支腿184,該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在鉸接點188處可轉動地聯(lián)接在一起。換言之,每個第一支腿180能夠圍繞形成在鉸接點188處的轉動軸線192(如在圖1中所示)而相對于它那對剪式支腿176的第二支腿184轉動。

      每個第一支腿180包括第一端部196和第二端部200。每個第一支腿180的第一端部196在固定位置198處可轉動地聯(lián)接至支承組件116,并且每個第一支腿180的第二端部200可滑動地聯(lián)接至基底108。更具體地,每個第一支腿180的第二端部200包括被構造成沿相應軌道128滑動的滑動器204。在所示實施例中,滑動器204為可轉動地聯(lián)接至每個第一支腿180的第二端部200的輪,并且該滑動器被構造成裝配在相應軌道128的側壁140之間的溝槽144(如圖1所示)中。該輪轉動以適應第一支腿180的第二端部200的移動,該輪沿軌道128滑動或滾動。在替代實施例中,滑動器204不必是輪,并且軌道128不必包括溝槽。在替代實施例中,滑動器204和軌道128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形成,使得滑動器204沿軌道128滑動或滾動。

      第一支腿180的第二端部200通過提升機構120的橫桿208相對于彼此固定。橫桿208聯(lián)接至每個第一支腿180的第二端部200,使得橫桿208平行于基底108的支承梁124和另外的支承梁132,并且垂直于軌道128。橫桿208還聯(lián)接至提升機構120的活塞160,并且垂直于提升機構120的活塞160。

      與第一支腿180類似,每個第二支腿184也包括第一端部212和第二端部216。每個第二支腿184的第一端部212可轉動地聯(lián)接至基底108的支承梁124的相應凸出部168。換言之,每個第二支腿180能夠圍繞轉動軸線220(如在圖2和圖3中所示)相對于基底108轉動,轉動軸線220在平行于支承梁124的方向上形成在相應的凸出部168處。每個第二支腿184的第二端部216可滑動地聯(lián)接至支承組件116。在所示實施例中,每個第二端部216包括柱銷(peg)224,柱銷224被構造成容納在形成于支承組件116中的相應槽228中。柱銷224在槽228內滑動以便可滑動地適應提升組件112相對于支承組件116的移動。在替代實施例中,柱銷224能夠以不同方式形成,并且槽228能夠以不同方式形成以便可滑動地適應提升組件112相對于支承組件116的移動。例如,槽228能夠是任意滑軌,并且柱銷224能夠是被構造成沿該滑軌滑動的任意滑動器。

      如圖所示,提升裝置100具有對稱的剪式構造。因為第一支腿180在鉸接點188處聯(lián)接至第二支腿184,第二支腿184的第一端部212聯(lián)接至基底180的凸出部168,并且第一支腿180的第二端部200通過提升機構120的橫桿208聯(lián)接在一起,所以剪式支腿對176相對于基底108彼此對稱地操作,使得兩個第一支腿180和兩個第二支腿184一起移動。提升裝置100的剪式構造為由支承組件116支承的物體提供穩(wěn)定性,并且同時為由支承組件116支承的物體提供可接近性。

      在使用中,液壓缸156限定提升機構120的長度L。當活塞160延伸出液壓缸156的筒體154時(如在圖3中所示),長度L大于活塞160收縮至筒體152中時的長度(如在圖2中所示)。因此,圖3描繪出處于降低位置的提升裝置100,并且圖2描繪出位于升高位置的提升裝置100。當動力源164操作液壓缸156以使活塞160延伸出筒體154時,提升組件112使支承組件116降低。相反地,當動力源164操作液壓缸156以使活塞160收縮至筒體154中時,提升組件112使支承組件116升高。

      在提升裝置100中使用拉式液壓缸156的一個優(yōu)勢在于,當提升裝置100處于升高位置時,活塞160收縮至筒體154中,從而在對支承組件116上的物體進行操作時,防止活塞160被工具或其它物品損壞或撞擊。

      更具體地,為了相對于基底108升高支承組件116,動力源164操作液壓缸156以使活塞160收縮至筒體154中。在活塞160被拉至筒體154中時,橫桿208被拉向基底108的支承梁124。由于提升組件116的第一支腿180的第二端部200聯(lián)接至橫桿208,所以在橫桿208被拉向支承梁124時,第一支腿180的第二端部200被拉向第二支腿184的第一端部212,該第一端部212聯(lián)接至支承梁124上的凸出部168。在第一支腿180的第二端部200被拉向第二支腿184的第一端部212時,滑動器204沿基底108的軌道128滑動,以有助于提升組件112的順暢且平穩(wěn)的移動。

      由于第一支腿180和第二支腿184在鉸接點188處聯(lián)接在一起,所以在第一支腿180的第二端部200被拉向第二支腿184的第一端部212時,第二支腿184的第二端部216也被拉向第一支腿180的第一端部196。第一支腿180的第一端部196可轉動地固定在支承組件116的固定位置198處。因此,第二支腿184的第二端部216經(jīng)由柱銷224和槽228相對于支承組件116滑動。支承組件116能夠升高到的高度取決于活塞160和筒體154的長度。當活塞160完全容納在筒體154內時,支承組件116能夠升高至最高。

      為了相對于基底108降低支承組件116,動力源164操作液壓缸156以使活塞160從筒體154中延伸。在活塞160從筒體154中延伸時,橫桿208被推離基底的支承梁124。因此,相對于基底108降低支承組件116的過程與相對于基底108升高支承組件116的過程相反。支承組件116能夠降低到的最低高度取決于活塞160和筒體154相對于軌道128的長度。當提升機構120的橫桿208接觸提升組件112的另外的支承梁132時,支承組件116能夠降至最低。在所示實施例中,當活塞160從筒體154中完全延伸時,軌道128比提升機構120的長度L長。因此,支承組件116能夠降低到的最低高度由支承組件116與提升機構120的液壓缸156的接觸限制。因此,當活塞160從筒體154中完全延伸時,提升裝置100具有低的外形。由于低的外形有利于從支承組件116裝載和裝卸物體,并且由于低的外形減少儲存時提升裝置100所占據(jù)的空間量,因此,低的外形是有利的。

      在所示實施例中,動力源164由手柄232致動。手柄232能夠被構造成使得相對于基底108提起手柄232來操作液壓缸156以使活塞160收縮至筒體154中,由此升高支承組件116。手柄232能夠進一步被構造成使得相對于基底108降低手柄232來操作液壓缸156以使活塞160從筒體154中延伸,由此降低支承組件116。替代地,手柄232能夠被構造成使得提起和降低手柄232在支承組件116上具有相反的結果。在另一個替代實施例中,手柄232能夠用于控制活塞160從筒體154中延伸或收縮至筒體154中的速率。

      將動力源164布置在支承梁124的面朝外的表面148上的一個優(yōu)勢在于,動力源164的最低表面236能夠與支承梁124的最低表面136共面。因此,動力源164能夠被穩(wěn)定地支承在與基底108相同的表面上。將動力源164布置在支承梁124的面朝外的表面148上的另一個優(yōu)勢在于,動力源164與布置在基底108矩形形狀內的提升組件112和支承組件116間隔分開。因此,接近由支承組件116支承的物體的通道被最大化。

      如圖1所示,支承組件116包括由橫向構件244聯(lián)接在一起的第一臂236和第二臂240。第一臂236包括一個固定位置198,在固定位置198處,第一臂236聯(lián)接至一對剪式支腿176的第一支腿180的第一端部196。第一臂236進一步包括一個槽228,在槽228處,第一臂236聯(lián)接至該對剪式支腿176的第二支腿184的第二端部216。第一臂236在最靠近固定位置198的端部處聯(lián)接至橫向構件244。類似地,第二臂240包括另一個固定位置198,在該另一個固定位置198處,第二臂240聯(lián)接至另一對剪式支腿176的第一支腿180的第一端部196。第二臂240進一步包括另一個槽228,在該另一個槽228處,第二臂240聯(lián)接至該另一對剪式支腿176的第二支腿184的第二端部216。第二臂240也在最靠近固定位置198的端部處聯(lián)接至橫向構件244。

      第一臂236和第二臂240被布置成為平行于軌道128并且位于軌道128上方。第一臂236和第二臂240可以在軌道128上方正好對齊,也可以不對齊。第一臂236和第二臂240每一個包括最高表面248,最高表面248面朝與支承梁124、軌道128和另外的支承梁132的最低表面136相反的方向。在所示實施例中,第一臂236和第二臂240進一步包括在朝向基底108的方向上從最高表面248向下延伸的側壁252。槽228形成在側壁252內,使得在第二支腿184的第二端部216上的柱銷224與臂236、240的側壁252接合。在所示實施例中,第二支腿184的第二端部216布置在側壁252之間,并且布置在支腿236、240內。然而,在替代實施例中,槽252能夠形成在除側壁252以外的第一臂和第二臂236、240的其它部分中,并且第二支腿184的第二端部216能夠以不同的方式與第一臂和第二臂236、240接合。例如,第二支腿184的第二端部216能夠布置在側壁252外側。

      橫向構件244聯(lián)接至最高表面248以及第一臂和第二臂236、240中的每一個的側壁252。在所示實施例中,橫向構件244形成為平板。在替代實施例中,橫向構件244能夠具有在第一臂236和第二臂240之間延伸以便將第一臂和第二臂236、240聯(lián)接在一起的其它形式。橫向構件244平行于提升機構120的橫桿208。在所示實施例中,橫向構件244包括缺口254,該缺口朝向基底108開放并且被構造成容納提升機構120的液壓缸156。因此,通過在支承組件116的橫向構件244接觸提升機構120之前缺口254部分地容納液壓缸156的筒體154,缺口254能夠使得提升裝置100被降低至較低的最低位置。

      支承組件116進一步包括一對支承墊256,支承墊256布置在第一臂和第二臂236、240中的每一個的最高表面248上。支承墊256被構造成接觸并支承在支承組件116上被支承的物體。支承墊256由比第一臂和第二臂236、240的材料更軟、更柔韌的材料制成,以防止物體因接觸第一臂和第二臂236而損壞。另外,支承墊256為物體提供額外的穩(wěn)定性。

      支承組件116進一步包括調節(jié)機構260,調節(jié)機構260聯(lián)接至每對支承墊256。換言之,一個調節(jié)機構260聯(lián)接至在第一臂236上的支承墊256,另一個調節(jié)機構260聯(lián)接至在第二臂240上的支承墊256。調節(jié)機構260被構造成使支承墊256沿第一臂和第二臂236、240移動。在所示實施例中,每一個調節(jié)機構260包括旋鈕272,旋鈕272相對于橫向構件244在第一方向上轉動,以將布置在同一臂上的支承墊256沿該臂拉向彼此,并且相對于橫向構件244在第二方向上轉動,以迫使布置在同一臂上的支承墊256沿該臂遠離彼此。通過使支承墊256沿臂236、240移動,從而可調節(jié)支承組件116以在支承組件116的不同位置提供支承和穩(wěn)定性。換言之,支承墊256是可移動的,以給具有各種質心和各種形狀的不同物體提供通用支承。

      在圖4A-4C中示出調節(jié)機構260的示例性實施例。對于該描述而言,調節(jié)機構260與第一臂236一起被示出。然而,相同的調節(jié)機構260能夠與第二臂240一起使用。如在圖4B中所示,調節(jié)機構260包括螺桿264,螺桿264布置在臂236內的側壁252之間。螺桿264延伸通過形成在橫向構件244中的開口268,并且包括布置在橫向構件244的另一側上的臂236外側的旋鈕272。旋鈕272固定聯(lián)接至螺桿264,使得旋鈕272的轉動使螺桿264轉動。調節(jié)機構260進一步包括螺母276,螺母276通過聯(lián)接件278(如在圖4C中所示)固定聯(lián)接至支承墊256的每一個,并且螺紋連接至螺桿264上。

      當螺桿264經(jīng)由旋鈕272轉動時,螺母276沿臂236行進并且沿臂236帶動支承墊256。螺母276在相反方向上被螺紋連接,使得螺桿264的轉動導致螺母276沿臂236在相反方向上行進。因此,螺桿264在第一方向上的轉動引起螺母276和支承墊256沿臂236更靠近彼此,并且螺桿264在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轉動使螺母276和支承墊256沿臂236移動而遠離彼此。

      如在圖4A中所示,臂236的最高表面248包括槽280,槽280被構造成容納支承墊256的聯(lián)接件278(如在圖4C中所示)以及螺母276,聯(lián)接件278布置在臂236之上,螺母276布置在臂236內的螺桿264上。每個槽280沿臂236形成,并且支承墊256的移動范圍由聯(lián)接件278和槽280的端部的接觸所限制。

      調節(jié)機構260布置在臂236、240內,使得螺桿264和螺母276不與第二支腿184的第二端部216相對于支承組件116的臂236、240的移動干涉,或者不與柱銷224在形成于臂236、240的側壁252中的槽228內的移動干涉。因此,在圖4C中,通過形成在側壁252中的槽228看不到調節(jié)機構260的螺桿264。調節(jié)機構260可彼此獨立操作,使得與第二臂240的支承墊256相比,第一臂236的支承墊256能夠以不同的距離隔開。

      在替代實施例中,調節(jié)機構260能夠包括不同結構并且能夠以不同方式布置,使得調節(jié)機構260可操作以在不與提升組件112相對于支承組件116的移動干涉的情況下,使支承墊256沿臂236、240更靠近彼此和遠離彼此。

      在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支承墊256螺紋聯(lián)接至相應的聯(lián)接件278,使得相對于該支承墊256的相應聯(lián)接件278轉動每一個支承墊256使該支承墊256相對于臂236豎向移動。換言之,相對于聯(lián)接件278在第一方向上轉動支承墊256使該支承墊256朝向臂236豎向移動,并且相對于聯(lián)接件278在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相反)上轉動支承墊256使該支承墊256遠離臂236豎向移動。通過使支承墊256能夠適應相對于彼此具有不同高度的物體的不同部分,使得每一個支承墊256的豎向可調節(jié)性進一步增強了支承組件116的通用性。在替代實施例中,支承墊256能夠以不同方式聯(lián)接至聯(lián)接件278,以便能夠實現(xiàn)支承墊256相對于臂236、240的豎向可調節(jié)性。

      雖然在附圖和以上描述中已經(jīng)詳細描述了本公開內容,但其實質上應被視為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應當理解的是,僅優(yōu)選實施例已經(jīng)被呈現(xiàn),但在本公開內容的精神范圍內的所有變化、修改及其他應用都要被保護。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