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起重機領域,具體是一種汽車起重機速度控制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汽車起重機速度控制主要是通過改變發(fā)動機轉速控制液壓泵的轉速和改變操縱桿(或手柄)的開度來實現(xiàn)的,其原理如圖1所示,包括先導泵5、單向閥4、先導控制閥1和溢流閥2,先導泵5與單向閥4、先導控制閥1和油箱依次相連,先導控制閥1的工作端接手柄進油口aa,溢流閥2與先導控制閥1并聯(lián)。此控制方式不能隨負載以及工況的改變實時地實現(xiàn)安全控制。當起重機的額定起重力矩即將達到超載臨界點時,只能靠操作人員的經(jīng)驗來控制速度,否則仍然可能全速動作。在吊載重量較大的時候,動作由全速變?yōu)橥V沟臅r候造成的沖擊相當大,有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汽車起重機速度控制系統(tǒng),通過力矩限制器實時監(jiān)測當前工況的力矩百分比,輸出一個電壓信號給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根據(jù)力矩限制器提供的輸入,來控制比例減壓閥的開度,實現(xiàn)速度控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汽車起重機速度控制系統(tǒng),包括先導泵、單向閥、先導控制閥、溢流閥、比例減壓閥、力矩限制器和控制模塊,先導泵與單向閥、先導控制閥和油箱依次相連,溢流閥和比例減壓閥都與先導控制閥并聯(lián),比例減壓閥的工作端與手柄進油口相接;力矩限制器與控制模塊電連接,控制模塊又與比例減壓閥的控制端連接。
汽車起重機的發(fā)動機驅動先導泵工作,壓力油通過單向閥分別進入先導控制閥、溢流閥和比例減壓閥。當先導控制閥線圈不工作時,壓力油通過先導控制閥的非工作位置接回油箱。比例減壓閥內(nèi)無壓力油通過,手柄進油口無壓力,整機不動作。當先導控制閥線圈工作時,先導控制閥內(nèi)油路不通,液壓油進入比例減壓閥的進油口,并通過比例減壓閥進入手柄進油口,此時通過操作手柄,可以實現(xiàn)整機動作。在整機動作的時候,力矩限制器輸出當前工況的力矩百分比信號給控制模塊;控制模塊將接受到的信號進行計算,并按照設定的要求,輸出對應的PWM信號作用到比例減壓閥上,實時控制比例減壓閥的開度,從而控制手柄進油口的壓力,實現(xiàn)對整機速度的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起重機速度控制系統(tǒng)在傳統(tǒng)的速度控制方式上,增加了一種自動的速度控制途徑。通過力矩限制器實時監(jiān)測當前工況的力矩百分比,輸出一個電壓信號給控制模塊,控制模塊根據(jù)力矩限制器提供的輸入,來控制比例減壓閥的開度,實現(xiàn)速度與工況的實時響應,輕載時能夠根據(jù)操作需要實現(xiàn)設計要求內(nèi)的任意速度動作;重載時可以實現(xiàn)相對較慢的動作,提高汽車起重機在重載情況下的動作平穩(wěn)性,降低潛在風險。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的汽車起重機速度控制系統(tǒng)的液壓原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汽車起重機速度控制系統(tǒng)的液壓原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汽車起重機速度控制系統(tǒng)的電器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汽車起重機速度控制系統(tǒng),如圖2、圖3所示,包括先導泵5、單向閥4、先導控制閥1、溢流閥2、比例減壓閥6、力矩限制器7和控制模塊8,先導泵5的出油口連接單向閥4、單向閥4與先導控制閥1的進油口P相接,先導控制閥1的回油口T直接與油箱相連,溢流閥2和比例減壓閥6都與先導控制閥1并聯(lián),比例減壓閥6的工作端與手柄進油口aa相接,比例減壓閥6的控制端Y1與控制模塊8電連接,控制模塊8又與力矩限制器7電連接,單向閥4與先導控制閥1之間還連接有蓄能器3。
汽車起重機的發(fā)動機驅動先導泵5工作,壓力油通過單向閥4分別進入先導控制閥1、溢流閥2和比例減壓閥6。當先導控制閥1線圈不工作時,壓力油通過先導控制閥1的非工作位置(圖2中所示的位置)接回油箱。比例減壓閥6內(nèi)無壓力油通過,手柄進油口aa無壓力,整機不動作。當先導控制閥1線圈工作時,先導控制閥1內(nèi)油路不通,液壓油進入比例減壓閥6的進油口,并通過比例減壓閥6進入手柄進油口aa,此時通過操作手柄,可以實現(xiàn)整機動作。在整機動作的時候,力矩限制器7輸出當前工況的力矩百分比信號給控制模塊8;控制模塊8將接受到的信號進行計算,并按照設定的要求,輸出對應的PWM信號作用到比例減壓閥6上,實時控制比例減壓閥6的開度,從而控制手柄進油口aa的壓力,實現(xiàn)對整機速度的控制。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設計原理的情況下,利用上述技術內(nèi)容所作的更動或修飾,均應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