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線材軋鋼機軋輥的尺寸及表面質量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軋輥是線材軋鋼機的中心部件,在對釓件進行釓制加工的過程中,使金屬產(chǎn)生塑性變形的主要工具。因此,軋輥的尺寸及表面質量至關重要,出廠前需要由質檢人員進行人工測量及檢查,確認軋輥尺寸及表面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然而,人工檢測軋輥尺寸及表面質量的方式費時費力,檢測標準常常不統(tǒng)一,檢測結果不夠精準,易受質檢人員操作方式及主觀影響?,F(xiàn)有技術中亟需一種易于操作、工作效率高、節(jié)省勞力、檢測標準統(tǒng)一、檢測結果更加精準的軋輥尺寸及表面質量檢測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易于操作、工作效率高、節(jié)省勞力、檢測標準統(tǒng)一、檢測結果更加精準的線材軋鋼機軋輥的尺寸及表面質量檢測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線材軋鋼機軋輥的尺寸及表面質量檢測裝置,包括電控柜、設置于電控柜上端的工作臺面及設置于工作臺面上的三爪定位卡盤、設置于三爪定位卡盤下端的用于驅動該三爪定位卡盤旋轉的旋轉驅動機構、第一CCD相機檢測機構、第二CCD相機檢測機構、第一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第二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和送料叉塊機構,所述第一CCD相機檢測機構、所述第二CCD相機檢測機構、所述第一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所述第二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均對應于所述三爪定位卡盤上的待測件位于該三爪定位卡盤的旁側,所述送料叉塊機構包括Y軸向導軌、設置于Y軸向導軌上的滑塊、設置于滑塊上的支架、連接于支架上的升降伺服驅動機構及與升降伺服驅動機構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叉塊,所述Y軸向導軌的末端延伸至所述三爪定位卡盤處。
所述工作臺面上還設置有輔助上料機構,該輔助上料機構包括X軸向導軌、設置于X軸向導軌上的滑塊、設置于滑塊上的支架及與支架連接的上料平臺,所述X軸向導軌的末端延伸至所述Y軸向導軌處,所述上料平臺設置有用于定位待測件的定位銷。
所述工作臺面還設置有透明防護罩,所述三爪定位卡盤、所述旋轉驅動機構、所述第一CCD相機檢測機構、所述第二CCD相機檢測機構、所述第一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及所述第二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均位于該透明防護罩內,透明防護罩的出入口設置有上下抽拉門,所述送料叉塊機構設置于所述透明防護罩外側,所述Y軸向導軌穿過所述透明防護罩的出入口延伸至該透明防護罩內部。
所述第一CCD相機檢測機構包括X軸向伺服驅動機構、與X軸向伺服驅動機構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第一Z軸向伺服驅動機構及與第一Z軸向伺服驅動機構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第一CCD相機。
所述X軸向伺服驅動機構、所述第一Z軸向伺服驅動機構均包括導軌、設置于導軌上的滑塊、伺服電機及設置于伺服電機與滑塊之間絲杠。
所述第二CCD相機檢測機構包括Y軸向伺服驅動機構、與Y軸向伺服驅動機構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第二Z軸向伺服驅動機構及與第二Z軸向伺服驅動機構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第二CCD相機。
所述Y軸向伺服驅動機構、所述第二Z軸向伺服驅動機構均包括導軌、設置于導軌上的滑塊、伺服電機及設置于伺服電機與滑塊之間絲杠。
所述第一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包括第一調整支架、與第一調整支架連接的升降驅動氣缸及與升降驅動氣缸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內腔激光位移傳感器。
所述第一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包括第二調整支架及與該第二調整支架連接的頂部激光位移傳感器和側面激光位移傳感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用于檢測線材軋鋼機軋輥的尺寸及表面質量,它易于操作,工作效率高,節(jié)省勞力,檢測標準統(tǒng)一,檢測結果更加精準。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在圖中;1-工作臺面;2-電控柜;3-顯示屏;4-輔助上料機構;5-X軸向導軌;6-上料平臺;7-定位銷;8-送料叉塊機構;9-Y軸向導軌;10-叉塊;11-升降伺服驅動機構;12-旋轉驅動機構;13-三爪定位卡盤;14-第一CCD相機檢測機構;15-X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6-第一Z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7-Y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8-第二Z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9-第二CCD相機檢測機構;20-第一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21-第一調整支架;22-內腔激光位移傳感器;23-升降驅動氣缸;24-第二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25-第二調整支架;26-頂部激光位移傳感器;27-側面激光位移傳感器;28-待測件;29-第一CCD相機;30-第二CCD相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如圖1、圖2所示,一種線材軋鋼機軋輥的尺寸及表面質量檢測裝置,包括電控柜2、設置于電控柜2上端的工作臺面1及設置于工作臺面1上的三爪定位卡盤13、設置于三爪定位卡盤13下端的用于驅動該三爪定位卡盤13旋轉的旋轉驅動機構12、第一CCD相機檢測機構14、第二CCD相機檢測機構19、第一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20、第二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24和送料叉塊機構8,第一CCD相機檢測機構14、第二CCD相機檢測機構19、第一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20、第二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24均對應于三爪定位卡盤13上的待測件28位于該三爪定位卡盤13的旁側,送料叉塊機構8包括Y軸向導軌9、設置于Y軸向導軌9上的滑塊、設置于滑塊上的支架、連接于支架上的升降伺服驅動機構11及與升降伺服驅動機構11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叉塊10,Y軸向導軌9的末端延伸至三爪定位卡盤13處。
其中,升降伺服驅動機構11由設置于支架上的馬達及縱向的絲杠構成,叉塊10與絲杠的絲母連接。第一CCD相機檢測機構14與第二CCD相機檢測機構19于X、Y方向錯開。工作臺面1上還設置有顯示屏3。
工作臺面1上還設置有輔助上料機構4,該輔助上料機構4包括X軸向導軌5、設置于X軸向導軌5上的滑塊、設置于滑塊上的支架及與支架連接的上料平臺6,X軸向導軌5的末端延伸至Y軸向導軌9處,上料平臺6設置有用于定位待測件28的定位銷7。通過輔助上料機構4給送料叉塊機構8的叉塊10上料,解決了人工搬運重物料對位操作困難的問題。
工作臺面1還設置有透明防護罩(圖中未畫出),三爪定位卡盤13、旋轉驅動機構12、第一CCD相機檢測機構14、第二CCD相機檢測機構19、第一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20及第二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24均位于該透明防護罩內,透明防護罩的出入口設置有上下抽拉門,送料叉塊機構8設置于透明防護罩外側,Y軸向導軌9穿過透明防護罩的出入口延伸至該透明防護罩內部。
第一CCD相機檢測機構14包括X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5、與X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5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第一Z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6及與第一Z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6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第一CCD相機29。X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5、第一Z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6均包括導軌、設置于導軌上的滑塊、伺服電機及設置于伺服電機與滑塊之間絲杠。
第二CCD相機檢測機構19包括Y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7、與Y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7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第二Z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8及與第二Z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8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第二CCD相機30。Y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7、第二Z軸向伺服驅動機構18均包括導軌、設置于導軌上的滑塊、伺服電機及設置于伺服電機與滑塊之間絲杠。
參見圖2,第一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20包括第一調整支架21、與第一調整支架21連接的升降驅動氣缸23及與升降驅動氣缸23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內腔激光位移傳感器22。
第一激光位移傳感器檢測機構20包括第二調整支架25及與該第二調整支架25連接的頂部激光位移傳感器26和側面激光位移傳感器27。
工作時,將待測件28置于輔助上料機構4的上料平臺6上,將定位銷7插入上料平臺6的銷孔,防止待測件28滑落。將上料平臺6沿X軸向導軌5推行至X軸向導軌5末端,此時上料平臺6上的待測件28位于Y軸向導軌9的正上方。叉塊10由升降伺服驅動機構11驅動位于托舉位,沿Y軸向導軌9推動叉塊10,使其慢慢靠近待測件28,直至待叉塊10的左右兩個叉腳伸入待測件28側面的勾槽后,將定位銷7拔掉,將輔助上料機構4拉回。沿Y軸向導軌9繼續(xù)向前推動叉塊10至Y軸向導軌9末端,此時待測件28位于三爪定位卡盤13的正上方。按下啟動按鈕,升降伺服驅動機構11驅動叉塊10下降,使待測件28下降于旋轉驅動機構12的旋轉平臺上,將送料叉塊機構8拉回。啟動三爪定位卡盤13,使其將待測件28撐緊定位。啟動升降驅動氣缸23,使內腔激光位移傳感器22下移至待測件28的內圈處。啟動內腔激光位移傳感器22、頂部激光位移傳感器26、側面激光位移傳感器27、第一CCD相機29及第二CCD相機30。啟動旋轉驅動機構12,待測件28每轉10度記錄一次測量值,需要測量的數(shù)據(jù)包括端面平整度、內孔同軸度、外徑同軸度、凹槽的直徑、兩個凹槽的平行度等,觀察顯示屏3內各項數(shù)據(jù),系統(tǒng)計算36次結果的平均值,結果誤差在0.02毫米內合格。檢測完畢后,內腔激光位移傳感器22上升,三爪定位卡盤13回位松開工件,由送料叉塊機構8、輔助上料機構4將工件運回,一個檢測周期結束。
本實用新型用于檢測線材軋鋼機軋輥的尺寸及表面質量,它易于操作,工作效率高,節(jié)省勞力,檢測標準統(tǒng)一,檢測結果更加精準。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內容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的簡單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