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信用保安單體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通信技術,具體說,本案系有關一種電信用保安單體裝置。
在現(xiàn)有技術中,通常傳統(tǒng)式電信保安單體結構如圖6所示,該裝置在外蓋7內(nèi)部兩側各以一連接桿63連接一氣路短路器6,在短路器上方各設一警示器61,該警示器穿過孔洞71,短路器與外蓋內(nèi)面頂部之間各設彈簧62,彈簧與氣體短路器之間夾設熱融金屬片8,當電信線路遭雷擊時,金屬片融化,氣體短路器6與警示器61一體上升,警示柱伸出外蓋以示報警。這種結構,存在如下缺點1結構設計不合理,造成組裝困難,工時長,成本高。(2)當產(chǎn)生作用后,警示器上升距離甚短,檢測靈敏度低。(3)尤于采用熱線圈做過電流保護,反應速度慢,無法保護電子交換機電子電路。
基于傳統(tǒng)式電信保安單體裝置存在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式電信用保安單體裝置,使其檢測靈敏度高,反應速度快組成容易,組裝工時短,使生產(chǎn)成本可大大降低。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其單體裝置包括底座,外蓋,接地件、氣體短路器、熱融金屬片,接觸彈片及警示器。在接地件夾持部配設一警示器,該警示器兩側具有一體成型,呈無數(shù)彎折的彈性拉臂,警示器有一中央扣片,在中央扣片下端及兩側彈性拉臂下端各有一扣孔,接地件兩側各有一接觸彈片,該接觸彈片上各設一警示器扣鉤片,接地件夾持部內(nèi)面與氣體短路器之間設有一熱融金屬片。接地件夾持部上有一扣鉤。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結構及其工作原理
圖1為本實用新型各部件分解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警示器扣鉤片及接地件扣鉤同時將警示器鉤扣定位的剖際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接地件扣鉤扣入警示器扣孔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熱融金屬片融化后報警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接地件扣鉤脫離警示器扣孔示意圖。
圖6為現(xiàn)有技術中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1—圖5中,1為外蓋;11為孔洞;2為底座;3為接地件;311為氣體短路器;32為扣鉤;33為熱融金屬片;4為接觸彈片;4 1為警示器扣鉤片;5為警示器;51為中央扣片;54為扣孔,52為彈性拉臂,53為警示柱。
參見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在接地件3的夾持部31上配設警示器5,該警示器兩側具一體成型呈無數(shù)個彎折的單性拉臂;警示器5中央扣片下方有一扣孔,上方有二個警示柱,彈性拉臂下方也各有一扣孔54,藉設于接地件3兩側的警示器扣鉤片41分別扣合于扣孔54中接地件夾持部中有一扣鉤,接地件3的夾持部31內(nèi)面與氣體短路器311之間夾設有一熱融金屬片33,而使接地件3的夾持部31外徑增大而藉扣鉤32扣固于警示器5的中央扣片51所設扣孔511上,而使向上推拉使其兩側頂端所設警示柱53突出外蓋1的頂部孔洞11,也就是在此種情況下(參見圖2、圖3)中央扣片51得以被扣固定位。而當電信線路遭雷電電擊時,夾持部31與氣體短路器311之間的熱融金屬片33因氣體短路器短路發(fā)熱而產(chǎn)生融化。使夾持部內(nèi)縮,并使夾持部31外側扣鉤32從扣孔511脫離,致使警示器5兩側受拉伸的彈性拉臂52收縮恢復原位置,進而使警示器5上的凸柱53內(nèi)縮,即起到報警作用,以告知應換保安單體。這一過程如圖4、圖5所示。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其結構設計合理,組裝容易及警示效果明顯。并可降低生產(chǎn)的成本。
權利要求一種電信用保安單體裝置,包括外蓋、底座、氣體短路器、熱融金屬片,警示器,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還包括接地件,接觸彈片,警示器扣鉤片,所述的接地件夾持部配設警示器,該警示器兩側具一體成型呈無數(shù)個彎折的彈性拉臂,警示器中央扣片下方有一扣孔,兩側彈性拉臂下方也各有一扣孔,上方有二個臂示柱,藉設于接地件兩側的警示器扣鉤片分別扣合于彈性拉臂下方的扣孔中,接地件夾持部下方的扣鉤則扣于警示器中央扣片下方的扣孔中,接地件夾持部內(nèi)面與氣體短路器之間設有一熱融金屬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電通信技術,具體說,本案涉及一種電信用保安單體裝置,該裝置主要在接地件夾持部配設有一兩側具一體成型呈無數(shù)彎折的彈性拉臂,警示器中央扣片下方及彈性拉臂下方各有一扣孔,警示器上方有二個警示柱,藉設于接地件兩側的警示器扣鉤片分別扣合于彈性拉臂下方的扣孔中,接地件夾持部的扣鉤扣于警示器中央扣片下方的扣孔中,接地件夾持部內(nèi)面與氣體短路器之間設一熱融金屬片,當電信線路遭雷擊時,氣體短路器產(chǎn)生的熱量使熱融金屬片融化,使警示柱內(nèi)縮,以達到告知更換保安單體的目的。實施本實用新型,警示效果明顯且成本低。
文檔編號G01K11/00GK2231826SQ95216299
公開日1996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1995年7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7月18日
發(fā)明者李得雄 申請人:李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