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形成填充貫穿孔71Χ,62Χ,52Χ的通孔布線V2。代替于此,也可以省略通孔布線Vl的形成。在這種情況下,在基板30的上表面30Β上隔著粘合層71層積結構體42后,形成將貫穿孔5IX,30Χ,7IX,62Χ,52Χ填充的通孔布線V2。
[0250]?在上述第I實施方式以及上述各個變形例中,絕緣層52-56的貫穿孔52Υ-56Υ具有比位于絕緣層52-56的各自的正上方的粘合層72-76的貫穿孔72Χ-76Χ大的平面形狀。代替于此,例如圖32所示,貫穿孔52Υ-56Υ(圖32中只圖示貫穿孔52Υ,55Υ,56Υ)也可以具有與粘合層72-76的貫穿孔72Χ-76Χ(圖32中為貫穿孔72Χ,75Χ,76Χ)大致相同大小的平面形狀。這樣的結構,也具有與上述實施方式的(1)-(3)以及(5)-(14)同樣的優(yōu)點。
[0251].在上述第I實施方式以及上述各個變形例中,基板30的貫穿孔30X以及絕緣層51的貫穿孔51X具有比被層積在基板30上的粘合層71的貫穿孔71X大的平面形狀。代替于此,例如圖32所示,貫穿孔30X,5IX也可以具有與貫穿孔7IX大致相同大小的平面形狀。在這種情況下,例如也可以用通孔布線Vl填充貫穿孔51X,30X。或者也可以省略通孔布線VI,用通孔布線V2填充貫穿孔51X,30X,71X,62X,52X。
[0252].在上述第I實施方式以及上述各個變形例中,被層積在基板30上的結構體的數(shù)量不做特別地限定。例如,也可以在基板30的下表面30A上層積2個以上的結構體,也可以在基板30的上表面30B上層積1-5個、或7個以上結構體。并且,也可以對層積在基板30的下表面30A上結構體的數(shù)量、和層積在基板30的上表面30B上結構體的數(shù)量進行調整,以使基板30被配置在層積體23的厚度方向的中心附近。
[0253]?在上述第I實施方式以及上述各個變形例中,也可以省略基板30。例如,如圖33所示,電感器90A的層積體23A不包含相當于基板30的構成。在圖33中,在結構體41的絕緣層51上隔著粘合層71層積有結構體42。在該情況下,布線61和布線62通過填充貫穿孔71X,62X,52X的通孔布線V2電連接。通過像這樣省略基板30,從而能夠將布線61,62之間的層間距離設定為較短,所以能夠提高電感器90A的電感。并且,通過省略基板30,從而能夠實現(xiàn)整個電感器90A的薄型化。
[0254](第2實施方式)
[0255]接著,按照圖34-圖38對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256]在圖34示出的電感器90B的層積體23B中,從圖8B示出的電感器90省略了結構體41 (絕緣層51以及布線61)、基板30、以及通孔布線VI,并且結構體42被層積到粘合層71上。因此,在層積體23B中,粘合層71的下表面成為層積體23B的最表面(在此為最下層表面)。在該情況下,例如貫穿孔71X,62X,52X用通孔布線V2填充,該通孔布線V2的下端面從粘合層71露出。并且,絕緣膜25被形成為覆蓋通孔布線V2的下端面以及粘合層71的下表面。另外,在層積體23B中,由于布線62為最下層布線,所以代替連接部61A,連接部62A被形成在布線62的一個端部上。
[0257]接著,對電感器90B的制造方法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
[0258]首先,在圖35A示出的工序中,與圖12A以及12B示出的工序同樣地,在支承膜102的下表面102A上層積具有貫穿孔52X,52Y的絕緣層52,在該絕緣層52上層積具有金屬層62D,62E,82以及連接部62A的金屬箔。接著,將粘合層71配置在金屬層62D,62E,82的下方。
[0259]接著,在圖35B示出的工序中,與圖13A示出的工序同樣地,在絕緣層52的下表面層積半固化狀態(tài)的粘合層71,該粘合層71覆蓋金屬層62D,62E,82和連接部62A的整個表面。接著,與圖13B示出的工序同樣地,形成貫穿從貫穿孔52X露出的金屬層62E的貫穿孔62X、和貫穿粘合層71而與貫穿孔62X連通的貫穿孔71X。
[0260]接著,在圖35C示出的工序中,將結構體42隔著粘合層71層積到支承基板110的上表面110A。并且,例如通過真空沖壓而從上下對圖35C示出的結構進行例如加熱?加壓。然后,使粘合層71固化。由此,粘合層71與支承基板110粘接,并且粘合層71與結構體42粘接。此時,支承基板110的上表面IlOA的一部分從貫穿孔7IX露出。另外,作為支承基板110,例如可以使用金屬板或金屬箔。另外,作為支承基板110,還可以使用聚酰亞胺膜、PPS(聚苯硫醚)膜等樹脂膜或玻璃板等膠帶狀基板。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支承基板110使用銅板。支承基板110的厚度例如被形成為厚于布線62、且厚于絕緣層52。通過使用這樣的支承基板110,能夠充分地確保制造途中的結構體42的機械強度。因此,即使在省略了基板30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制造途中的結構體42的搬運性降低。
[0261]接著,在圖36A示出的工序中,在從貫穿孔71X露出的支承基板110的上表面I1A上形成通孔布線V2。貫穿孔71X,62X,52X用該通孔布線V2填充。通孔布線V2例如可以通過電鍍形成。例如通過將支承基板110 (在此為銅板)用作供電層的電鍍,而在從貫穿孔7IX露出的支承基板110上形成第I導電層(例如,Ni層)。接著,通過電鍍,而在第I導電層上形成第2導電層(例如,Cu層)。由此,形成雙層結構的通孔布線V2。作為第I導電層的材料,優(yōu)選為在后工序中蝕刻除去支承基板110時作為蝕刻停止層發(fā)揮作用的材料。像這樣,支承基板110作為制造過程中的支承體發(fā)揮作用,還作為電鍍中的供電層發(fā)揮作用。另外,通孔布線V2也可以通過填充金屬糊等其他方法形成。
[0262]接著,在圖36B示出的工序中,與圖15A-圖25B示出的工序同樣地,在被層積在支承基板110的上表面IlOA上的結構體42上層積結構體43-47。通過以上的制造工序,能夠制造層積體23B,該層積體23B具有在各個單個區(qū)域Al的支承基板110的上表面IlOA上依次層積的多個結構體42-47。另外,在通過電鍍形成通孔布線V3-V7的情況下,支承基板110以及通孔布線V2能夠作為供電層使用。
[0263]接著,在圖37A示出的工序中,與圖26A-圖28B示出的工序同樣地,通過起模等成形金屬層62E-67E(參照圖36B)從而將其加工成螺旋狀線圈的布線62-67的形狀。在該工序中,由于在層積體23B被層積在具有高剛性的支承基板110上的狀態(tài)下實施金屬層62E-67E的成形,所以能夠抑制在成形時的布線62-67的位置的移位。由此,能夠提高布線
62-67的位置精度,并能夠提高由這些布線62-67形成的線圈的位置精度。
[0264]接著,除去作為虛擬基板使用的支承基板110。例如在作為支承基板110使用銅板的情況下,通過使用了氯化鐵水溶液、氯化銅水溶液、過硫酸銨的水溶液等的濕法蝕刻,而選擇性地對通孔布線V2(具體地講,為Ni層的第I導電層)以及粘合層71進行蝕刻。由此,除去支承基板110。此時,通孔布線V2的第I導電層(Ni層)以及粘合層71作為在對支承基板110進行蝕刻時的蝕刻停止層(Etching stop layer)發(fā)揮作用。另外,在作為支承基板110使用PI (PolyimideFilm,聚酰亞胺薄膜)膜等的情況下或設置了剝離層的情況下,也可以從層積體23B機械地剝離支承基板110。通過除去支承基板110,如圖37B所示,通孔布線V2的下端面以及粘合層71的下表面露出于外部。
[0265]像這樣,一方面為了確保在制造過程中的結構體42-47以及粘合層71_76的機械強度而將支承基板110形成得較厚,另一方面在結構體42-47的層積后除去支承基板110。因此,不需要將層積體23B的各個部件較厚地形成。因此,能夠實現(xiàn)整個層積體23B的薄型化。
[0266]接著,在圖38示出的工序中,形成絕緣膜25,該絕緣膜25覆蓋包括貫穿孔23X的內壁面在內的層積體23B的整個表面。由此,在各個單個區(qū)域Al制造線圈基板20。然后,通過實施與圖30B-圖31B示出的工序同樣的工序,從而能夠制造圖34示出的電感器90B。
[0267]通過像這樣省略結構體41 (絕緣層51以及布線61)、基板30、以及通孔布線VI,從而能夠提高電感器90B的電感。
[0268](其他實施方式)
[0269]另外,上述各實施方式也可以變更為如下的方式。
[0270].在上述各個實施方式以及上述各個變形例中,也可以省略金屬層81-87。
[0271].在上述各個實施方式以及上述各個變形例中,也可以省略金屬層61D-67D(虛擬圖案)。
[0272].在上述各個實施方式以及上述各個變形例中,也可以省略絕緣膜25。例如在封固樹脂91不含磁體的情況下,由于不需要將線圈基板20覆蓋的絕緣膜25,所以也可以省略絕緣膜25。在該情況下,由于封固樹脂91不包含成為短路原因的磁體,所以能夠直接在線圈基板20上形成封固樹脂91。
[0273].在上述各個實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絕緣層51。在該情況下,為了提高基板30與布線61的密合性,優(yōu)選地對基板30的下表面30A實施等離子處理等表面處理。即使在該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基板30充分地確保布線61和布線62之間的絕緣。
[0274].在上述各個實施方式以及上述各個變形例中,在結構體41-47上的布線的圈數(shù)可以任意地組合。如上述實施方式,也可以組合大致I圈的布線和大致3/4圈的布線,也可以組合大致I圈的布線和大致1/2圈的布線。在使用大致3/4圈的布線的情況下,需要4種圖案(上述實施方式的例中為布線62,63,64,65)的布線,而在使用大致1/2圈的布線的情況下,只用2種圖案的布線就可以形成螺旋狀線圈。
【主權項】
1.一種電感器,其具備: 層積體; 第I貫穿孔,其沿厚度方向貫穿所述層積體;以及 絕緣膜,其覆蓋所述層積體的表面, 所述層積體包括: 第I布線; 第I絕緣層,其包括將所述第I布線的上表面的一部分露出的第2貫穿孔,并被層積在所述第I布線的上表面; 第I粘合層,其包括與所述第2貫穿孔連通的第3貫穿孔,并被層積在所述第I絕緣層的上表面; 第2布線,其包括與所述第3貫穿孔連通的第4貫穿孔,并被層積在所述第I粘合層的上表面; 第2絕緣層,其包括與所述第4貫穿孔連通的第5貫穿孔和將所述第2布線的上表面的一部分露出的第6貫穿孔,并被層積在所述第2布線的上表面;以及 第I貫穿電極,其填充所述第2貫穿孔、所述第3貫穿孔、所述第4貫穿孔、以及所述第5貫穿孔, 所述第I布線與所述第2布線串聯(lián)連接,從而形成螺旋狀線圈, 所述第5貫穿孔具有比所述第4貫穿孔大的平面形狀。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感器,其中, 所述第2貫穿孔具有比所述第3貫穿孔大的平面形狀, 所述第I粘合層覆蓋所述第2布線的側面的一部分,并覆蓋所述第2貫穿孔的內側面, 所述第3貫穿孔的一部分被形成在所述第2貫穿孔內。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感器,其中, 所述第I絕緣層進一步包括第7貫穿孔, 所述第I布線包括第8貫穿孔, 所述層積體進一步包括: 第2粘合層,其包括與所述第7貫穿孔和所述第8貫穿孔連通的第9貫穿孔,并被層積在所述第I布線的下表面;以及 第2貫穿電極,其填充所述第7貫穿孔、所述第8貫穿孔、以及所述第9貫穿孔, 所述第2貫穿電極的下端面從所述第2粘合層的下表面露出。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感器,其中, 所述層積體進一步包括: 第2粘合層,其被層積在所述第I布線的下表面; 基板,其被層積在所述第2粘合層的下表面; 第3絕緣層,其被層積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以及 第3布線,其被層積在所述第3絕緣層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層積體的最下層, 所述第3布線、所述第I布線和所述第2布線串聯(lián)連接,從而形成所述螺旋狀線圈, 所述基板的厚度厚于所述第I絕緣層、且厚于所述第2絕緣層、且厚于所述第3絕緣層。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感器,其中, 所述層積體進一步包括: 第3粘合層,其包括與所述第6貫穿孔連通的第10貫穿孔,并被層積在所述第2絕緣層的上表面; 第4布線,其包括與所述第10貫穿孔連通的第11貫穿孔,并被層積在所述第3粘合層的上表面; 第4絕緣層,其包括與所述第11貫穿孔連通的第12貫穿孔;以及第3貫穿電極,其填充所述第6貫穿孔、所述第10貫穿孔、所述第11貫穿孔、以及所述第12貫穿孔, 所述第12貫穿孔具有比所述第11貫穿孔大的平面形狀, 所述第6貫穿孔具有比所述第10貫穿孔大的平面形狀, 所述第3粘合層覆蓋所述第4布線的側面的一部分,并覆蓋所述第6貫穿孔的內側面, 所述第10貫穿孔的一部分被形成在所述第6貫穿孔內。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感器,其中, 所述螺旋狀線圈包括一對連接部,該一對連接部被設置在所述螺旋狀線圈的兩端,所述絕緣膜覆蓋在所述第I貫穿孔的內壁面露出的、所述第I布線的側面以及所述第2布線的側面, 所述連接部從所述絕緣膜露出, 所述電感器進一步具備: 封固樹脂,其將所述層積體以及所述絕緣膜覆蓋,但所述連接部除外,并填充所述第I貫穿孔;以及 一對電極,其將所述封固樹脂覆蓋,并分別與所述一對連接部電連接, 所述封固樹脂含有磁體。7.—種線圈基板,其具備: 區(qū)塊,該區(qū)塊包括被形成在多個區(qū)域的多個單位線圈基板, 所述多個單位線圈基板分別包括: 層積體; 第I貫穿孔,其沿厚度方向貫穿所述層積體;以及 絕緣膜,其覆蓋所述層積體的表面, 所述層積體包括: 第I布線; 第I絕緣層,其包括將所述第I布線的上表面的一部分露出的第2貫穿孔,并被層積在所述第I布線的上表面; 第I粘合層,其包括與所述第2貫穿孔連通的第3貫穿孔,并被層積在所述第I絕緣層的上表面; 第2布線,其包括與所述第3貫穿孔連通的第4貫穿孔,并被層積在所述第I粘合層的上表面; 第2絕緣層,其包括與所述第4貫穿孔連通的第5貫穿孔、和將所述第2布線的上表面的一部分露出的第6貫穿孔,并被層積在所述第2布線的上表面;以及 第I貫穿電極,其填充所述第2貫穿孔、所述第3貫穿孔、所述第4貫穿孔、以及所述第5貫穿孔, 所述第I布線與所述第2布線串聯(lián)連接,從而形成螺旋狀線圈, 所述第5貫穿孔具有比所述第4貫穿孔大的平面形狀。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線圈基板,其中, 所述層積體進一步包括: 第2粘合層,其被層積在所述第I布線的下表面; 基板,其被層積在所述第2粘合層的下表面; 第3絕緣層,其被層積在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以及 第3布線,其被層積在所述第3絕緣層的下表面,并位于所述層積體的最下層, 所述線圈基板進一步具備外框,該外框由所述基板形成,并從所述區(qū)塊向外側延伸, 所述外框包括貫穿孔,該貫穿孔用于所述線圈基板的搬送或者定位。9.一種制造線圈基板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準備第I結構體,該第I結構體包括第I金屬層和被層積在所述第I金屬層的上表面的第I絕緣層; 準備多個第2結構體,所述多個第2結構體分別包括第2金屬層和被層積在所述第2金屬層的上表面的第2絕緣層; 將在所述線圈基板的厚度方向相鄰的所述第I金屬層和所述第2金屬層串聯(lián)連接、且將在所述厚度方向相鄰的所述第2金屬層相互串聯(lián)連接的同時,通過在所述第I結構體上依次層積所述多個第2結構體,從而形成層積體,所述層積體包括多個第I粘合層,在所述多個第2結構體的第2金屬層的下表面各層積一層第I粘合層,該第I粘合層將所述第I結構體以及所述多個第2結構體中的相鄰的兩個結構體粘接;以及 通過成形所述層積體并將所述第I金屬層和所述第2金屬層加工成多個布線形狀,從而由串聯(lián)連接的所述多個布線形成螺旋狀線圈, 準備所述第I結構體的步驟包括: 形成第I貫穿孔,該第I貫穿孔沿厚度方向貫穿所述第I絕緣層,而使所述第I金屬層的上表面的一部分露出, 準備所述多個第2結構體的步驟包括:在各個第2結構體的制造中, 在支承部件的下表面層積所述第2絕緣層; 形成第2貫穿孔,該第2貫穿孔沿厚度方向貫穿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第2絕緣層; 在所述第2絕緣層的下表面層積所述第2金屬層; 在所述第2絕緣層的下表面形成所述第I粘合層,所述第I粘合層覆蓋所述第2金屬層的下表面以及側面;以及 形成第3貫穿孔和第4貫穿孔,所述第3貫穿孔沿厚度方向貫穿從所述第2貫穿孔露出的所述第2金屬層、且具有比所述第2貫穿孔小的平面形狀,所述第4貫穿孔沿厚度方向貫穿所述第I粘合層、且與所述第3貫穿孔連通, 形成所述層積體的步驟包括: 以所述支承部件被配置在外側、且所述第4貫穿孔與所述第I貫穿孔連通的方式,隔著所述第I粘合層在所述第I結構體上層積所述第2結構體; 除去所述支承部件; 形成第I貫穿電極,該第I貫穿電極填充所述第I貫穿孔、第2貫穿孔、第3貫穿孔、以及第4貫穿孔,并與所述第I金屬層連接。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形成所述第I貫穿孔的步驟,包括形成具有比所述第4貫穿孔大的平面形狀的所述第I貫穿孔, 在所述第I結構體上層積所述第2結構體的步驟包括通過所述第I粘合層覆蓋所述第I貫穿孔的內側面。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 準備所述第I結構體的步驟,包括在支承基板的上表面隔著第2粘合層層積所述第I結構體, 并進一步包括在形成所述螺旋狀線圈后,除去所述支承基板。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容易進行小型化的電感器、線圈基板以及線圈基板的制造方法。電感器包括層積體和將該層積體覆蓋的絕緣膜。層積體包括:第1絕緣層,其包括第1布線和將第1布線的上表面的一部分露出的第2貫穿孔,并被層積在第1布線的上表面;第1粘合層,其包括與第2貫穿孔連通的第3貫穿孔,并被層積在第1絕緣層的上表面;第2布線,其與第3貫穿孔連通的第4貫穿孔,并被層積在第1粘合層的上表面;第2絕緣層,其包括與第4貫穿孔連通的第5貫穿孔,并被層積在第2布線的上表面;以及第1貫穿電極,其填充第2-第5貫穿孔。第1布線與第2布線串聯(lián)連接,從而形成螺旋狀線圈。第5貫穿孔具有比第4貫穿孔大的平面形狀。
【IPC分類】H01F37/00, H01F27/30, H01F27/28, H01F41/04
【公開號】CN105097247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56308
【發(fā)明人】中村敦, 中西元, 佐藤清和
【申請人】新光電氣工業(yè)株式會社
【公開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9日
【公告號】US2015034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