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第一殼體20分開設置以簡化加工,降低成本,而且使得所述功率板42與所述散熱底板12的接觸面積增大,增大了散熱面積,從而有利于散熱;通過將所述功率板42貼合并固定于所述散熱底板12上,以使所述功率板42上的接線柱44等器件產(chǎn)生的熱量直接通過所述散熱底板12傳遞出去,提高了散熱效率;同時,利用所述密封墊50緊密連接于所述第一殼體20與所述散熱底板12之間以及利用所述密封圈60緊密連接于所述第一殼體20與所述接線柱44之間以將所述集成電路結構40密封于所述收容空間30內,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
[0063]在該實施例中,所述密封圈60的數(shù)量至少與所述接線柱44的數(shù)量相同,即各所述接線柱44上至少設有一個密封圈60,以起到防水之目的。優(yōu)選地,各所述接線柱44上設置有兩個密封圈60,以起到有效防水的目的。
[0064]請參照圖4,在該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底板12上設有多個固定孔120,所述電動車控制器還包括穿過所述固定孔120鎖緊于所述第一殼體20中的緊固件(未標示)。用所述緊固件穿過所述固定孔120并鎖緊于所述第一殼體20內,以使所述散熱器10與所述第一殼體20固定連接在一起。優(yōu)選地,所述緊固件可以是螺絲、螺釘?shù)取?br>[0065]在該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器10由導熱材料制成,例如鋁型材。利用所述散熱底板12固定所述集成電路結構40并且該散熱底板12與所述第一殼體20相對設置以共同形成所述電動車控制器的外殼結構,增加了所述集成電路結構40的散熱面積,提高了散熱效果。而且通過在所述散熱底板12上設置多個并排設置的所述散熱鰭片14,以增大散熱面積,從而提高了所述散熱底板12的散熱效率。
[0066]在該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殼體20由非金屬材料制成,例如,塑料等。
[0067]在該實施例中,鎖緊所述接線柱44的所述緊固件45可以是螺絲、螺釘或者螺栓等。
[0068]在該實施例中,所述密封墊50和所述密封圈60由硅膠制成,裝配時,所述密封墊50與所述散熱底板12過盈配合以起到防水作用,同樣地,所述密封圈60與所述第一殼體20過盈配合而起到防水作用。
[0069]請參照圖1至圖5,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殼體20包括與所述散熱底板12相對設置的殼體部22以及沿殼體部22四周延伸的側壁24,所述側壁24設有開口朝向所述散熱底板12以限制所述密封墊50的收容槽240。所述第一殼體20由O殼體部22和所述側壁24—體成型且大致呈盤狀,與所述散熱底板12形成密閉的所述收容空間30,以將所述集成電路結構40收容于該密閉的收容空間30內,可以起到有效防水的目的。通過在所述側壁24底部設置有收容所述密封圈60的收容槽240,以對所述密封圈60起到定位和限制作用,保證所述第一殼體20與所述散熱底板12的密封性能。
[0070]請參照圖2至圖5,進一步地,殼體部22設有供所述接線柱44伸出至所述收容空間30外的導通孔26,所述接線柱44設有收容所述密封圈60且開口朝向所述導通孔26內壁的凹陷槽445。通過設置所述凹陷槽445以部分收容所述密封圈60,對所述密封圈60起到定位和限制作用,避免所述密封圈60沿著所述接線柱44軸向移動,從而有效起到密封固定作用。
[0071]請參照圖1至圖4以及圖6,進一步地,所述電動車控制器還包括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殼體20以遮蔽所述接線柱44的第二殼體70,所述第二殼體70設有與所述導通孔26相通以供外部線纜連接至所述接線柱44的連接孔72,所述連接孔72與所述導通孔26非軸向相通。利用所述第二殼體70與所述第一殼體20相互扣合以使所述第二殼體70可拆卸連接于所述第一殼體20,拆裝方便。在完成所述接線柱44與外部線纜連接后,將所述第二殼體70扣合于所述第一殼體20上以避免所述接線柱44外露,起到遮蔽所述接線柱44的作用,使得整個電動車控制器外型簡潔、美觀。通過設置所述連接孔72與所述導通孔26相通以供所述外部線纜伸入至所述第一殼體20與所述第二殼體70之間而與所述接線柱44連接,所述連接孔72的數(shù)量對應于所述接線柱44的數(shù)量,且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70的兩側。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孔72的軸線與所述接線柱44的軸線垂直。
[0072]請參照圖1至圖4,進一步地,所述散熱器10包括多個沿所述散熱底板12突出延伸且并排間隔設置的散熱鰭片14,各所述散熱鰭片14與所述功率板42分別位于所述散熱底板12的相對兩表面。通過在所述散熱底板12上設置多個并排設置的所述散熱鰭片14,以增大散熱面積,從而提高了所述散熱底板12的散熱效率;通過將所述功率板42和所述散熱鰭片14分別設置于所述散熱底板12的兩相對表面上,以使熱量能夠快速地通過所述散熱底板12傳遞出去,提高散熱效率。利用貼合設置有所述功率板42的散熱底板12與散熱鰭片14 一體設置以改善散熱效果,使得所述集成電路結構40產(chǎn)生的熱量能經(jīng)所述散熱底板12迅速傳遞至所述散熱鰭片14上而得以散發(fā),散熱效果更加明顯且結構簡單,拆裝方便
[0073]優(yōu)選地,各所述散熱鰭片14的兩相對表面呈波紋狀。通過將所述散熱鰭片14的表面設置成波紋狀,以增加散熱面積,提高散熱效率。
[0074]請參照圖1至圖4,進一步地,所述散熱器10還包括一對沿所述散熱底板12兩側邊朝向所述第一殼體20—側彎折延伸并靠近所述第一殼體20的延伸壁15,兩所述延伸壁15與所述散熱底板12形成半包圍所述第一殼體20的U型結構。通過在所述第一殼體20外側設置延伸壁15以對所述集成電路結構40產(chǎn)生的熱量進行散發(fā),有效地增大了散熱面積,提高了散熱效率。所述延伸壁15與所述散熱底板12相互垂直并靠近所述第一殼體20,以散發(fā)所述收容空間30內的所述集成電路結構40產(chǎn)生的熱量,并且,整個所述散熱器10呈敞開式的U型結構以增加空氣對流,提高散熱效率。
[0075]在該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底板12、所述散熱鰭片14和所述延伸壁15由一體成型而制成。
[0076]請參照圖1至圖4,在該實施例中,所述延伸壁15包括貼近所述第一殼體20的內延伸壁150以及與所述內延伸壁150間隔設置的外延伸壁152,所述內延伸壁150與所述外延伸壁152相面對的表面呈波紋狀設置。所述內延伸壁150位于所述第一殼體20與所述外延伸壁152之間,且所述內延伸壁150上的波紋狀結構設置于背離所述第一殼體20的表面上。通過設置所述內延伸壁150和所述外延伸壁152,以對所述收容空間30內的所述集成電路結構40產(chǎn)生的熱量進行散熱處理,且所述內延伸壁150與所述外延伸壁152間隔設置以增加散熱面積,提高散熱效率,并且有利于空氣流動并且空氣穿過所述內延伸壁150與所述外延伸壁152之間的間隙,而帶走所述內延伸壁150與所述外延伸壁152上的熱量,提高了散熱效率。通過在所述內延伸壁150和所述外延伸壁152上均設置波紋結構以進一步增加散熱面積,提高散熱效率。
[0077]在該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器10還包括沿所述散熱底板12兩側朝所述延伸壁15外突出延伸的固定板16。通過設置所述固定板16以將整個電動車控制器固定安裝于安裝位置上,以起到安裝固定的作用。
[0078]請參照圖2至圖4以及圖7至圖9,進一步地,所述集成電路板結構還包括與所述功率板42電性連接且相互層疊設置的控制板48、固定于所述控制板48上以輸出弱電信號的排針47以及多個固定安裝于所述控制板48上的電容器49,所述功率板42位于所述散熱底板12與所述控制板48之間。通過將所述功率板42與所述控制板48層疊設置以擴大電路集成的數(shù)量和將大小功率電子元器件分開設置,以改善所述功率板42和所述控制板48的承載能力。大功率電子元器件設置于所述功率板42上,以使得大功率電子元器件產(chǎn)生的熱量通過所述功率板42和所述散熱底板12迅速傳遞出去,減小了熱輻射對所述控制板48的干擾。優(yōu)選地,大功率電子元器件可以是功率管、電源接線柱44、電源電容等等。利用排針47可以使得所述電動車控制器與外部設備實現(xiàn)插接,插接方式可以是標準接口之類的,連接方便。在該實施例中,所述控制板48與所述功率板42通過排針47插接實現(xiàn)電連接。所述電容器49可以是電源電容或者其他類型電容。
[0079]請參照圖2至圖4以及圖10,進一步地,所述集成電路板結構還包括與所述功率板42電性連接且相互層疊設置的控制板48、固定于所述控制板48上以輸出弱電信號的排針47以及多個固定安裝于所述功率板42上的電容器49,所述功率板42位于所述散熱底板12與所述控制板48之間,所述控制板48設有供所述電容器49穿過的避讓孔480。通過將所述功率板42與所述控制板48層疊設置以擴大電路集成的數(shù)量和將大小功率電子元器件分開設置,以改善所述功率板42和所述控制板48的承載能力。大功率電子元器件設置于所述功率板42上,以使得大功率電子元器件產(chǎn)生的熱量通過所述功率板42和所述散熱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