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口服治療子宮癌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口服治療子宮癌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通常叫子宮癌,實際上是指子宮內膜癌,它發(fā)生在子宮內層。它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中常見的癌癥,在婦女最常見的癌中排名第四位。多見于50?60歲的婦女,常在絕經后發(fā)生。近年發(fā)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呈上升趨勢??梢赞D移到身體的許多部位:從子宮向下擴散到子宮頸管,從輸卵管向上擴散到卵巢;也可以浸潤到子宮周圍組織;或通過淋巴系統(tǒng)和血液循環(huán)轉移到遠離子宮的部位。主要治療方法為于術放療、化療、放療及激素治療。早期患者以手術為主,按手術的病理分期的結果及存在的復發(fā)高危因素選擇輔助治療;晚期則采用手術、放射、藥物等綜合治療。手術治療需要切除子宮,不適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婦女,化療、放療又會對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同時,化療放療又會對消化道和造血系統(tǒng)有相當的副作用。
[0003]本發(fā)明采用辨證的治療方法,可以彌補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不足,可以防止復發(fā)和轉移,為有生育需要的婦女保留子宮,通過中醫(yī)辨證施治的治療原則,采用純天然的中草藥,對患者進行安全、無刺激、無毒副作用的治療,控制患者的病情,緩解患者的癥狀、修復患者受損的機體,調節(jié)內環(huán)境,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根據中醫(yī)理論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備而成,以中草藥為主,成本低,治療費用不高,提供一種口服治療子宮癌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口服治療子宮癌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0005]為了實現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口服治療子宮癌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原料藥制成:
[0007]白花蛇舌草,赤茍,女貞子,大薊,兒茶,麝香,制天南星,烏梢蛇,三棱,川芎,魚腥草,地龍,老頭草,高山龍膽,獅子尾,鹿角霜,血余炭,海龍,沒藥。
[0008]優(yōu)選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質量比例的原料藥制成:
[0009]白花蛇舌草15克-30克,赤芍10克-20克,女貞子10克-20克,大薊8克-30克,兒茶5克-15克,麝香I克,制天南星10克-25克,烏梢蛇5克-15克,三棱8克-20克,川芎8克-20克,魚腥草5克-30克,地龍6克-20克,老頭草15克-30克,高山龍膽8克-20克,獅子尾8克-25克。鹿角霜5克-15,血余炭3克-20克,海龍3克-15克,沒藥5克-25克。
[0010]進一步優(yōu)選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質量比例的原料藥制成:
白花蛇舌草18克-25克,赤芍12克-18克,女貞子12克-18克,大薊10克-20克,兒茶8克-12克,麝香I克,制天南星15克-20克,烏梢蛇8克-12克,三棱10克-18克,川芎10克-18克,魚腥草10克-20克,地龍8克-15克,老頭草18克-25克,高山龍膽10克-15克,獅子尾10克-18克,鹿角霜6克-10克,血余炭5克-15克,海龍5克-10克,沒藥10克-20克。
[0011]更進一步優(yōu)選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質量比例的原料藥制成:
[0012]白花蛇舌草20克,赤芍15克,女貞子15克,大薊15克,兒茶10克,麝香I克,制天南星18克,烏梢蛇10克,三棱15克,川芎15克,魚腥草15克,地龍12克,老頭草20克,高山龍膽12克,獅子尾15克,鹿角霜8克,血余炭8克,海龍6克,沒藥12克。
[0013]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可以采用現有中藥制劑技術制備成任何常規(guī)內服制劑,例如可以將上述組份采用水煎得到水煎劑,還可以通過其它現有中藥制劑技術將所述中藥組合物制備成片劑、水蜜丸、膠囊劑、散劑、膏劑、口服液、顆粒劑。
[0014]優(yōu)選蜜丸,制備方法步驟為:
[0015](I)取白花蛇舌草20克,赤芍15克,女貞子15克,大薊15克,兒茶10克,麝香I克,制天南星18克,烏梢蛇10克,三棱15克,川芎15克,魚腥草15克,地龍12克,老頭草20克,高山龍膽12克,獅子尾15克,鹿角霜8克,血余炭8克,海龍6克,沒藥12克清洗干燥。
[0016](2)將白花蛇舌草20克,赤芍15克,女貞子15克,大薊15克,兒茶10克,制天南星18克,三棱15克,川芎15克,魚腥草15克,地龍12克,老頭草20克,高山龍膽12克,獅子尾15克,海龍6克,沒藥12克用水浸泡24小時,取汁液熬制濃縮制成膏劑,然后將膏劑干燥研磨制成粉末備用。
[0017](3)將步驟I中的麝香I克,烏梢蛇10克,鹿角霜8克,血余炭8克混合研磨成細粉備用。
[0018](4)將步驟2中的粉末和步驟3中的粉末混合加蜂蜜成型為藥丸,藥丸重量為2.5
克/粒。
[0019]白花蛇舌草,其成藥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消痛散結、利尿除濕。擅長治療多種癌腫。
[0020]赤芍,味苦,性微寒,歸肝經,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0021]女貞子,味甘、苦,性涼,歸肝、腎經,補益肝腎,明目,清虛熱。用于頭暈目眩,須發(fā)早白,視物昏花,陰虛發(fā)熱。
[0022]大薊,味甘、苦,性涼。歸心、肝經。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腫瘡毒。處方名多為:大薊、大薊草、大薊根、大薊炭、鮮大薊。
[0023]兒茶,味苦、澀,性微寒。歸肺、心經?;钛雇?,止血生肌,收濕斂瘡。
[0024]制天南星為天南星的炮制品,:味苦、辛,性溫;歸肺、肝、脾經。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
[0025]烏梢蛇,味甘,性平。歸肝經。祛風,通絡,止痙。用于風濕頑痹,麻木拘攣,瘰疬惡瘡。
[0026]三棱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塊莖。味辛、苦,性平。歸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用于癥瘕痞塊,痛經,瘀血經閉,胸痹心痛,食積脹痛。
[0027]魚腥草味辛,性寒涼,歸肺經。能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利尿除濕、清熱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實熱、熱毒、濕邪、疾熱為患的肺癰、瘡瘍腫毒、痔瘡便血、脾胃積熱等?,F代藥理實驗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利尿等作用。處方名:魚腥草、蕺菜;折耳根。
[0028]地龍又名蚯蚓《中藥大辭典》,清熱,鎮(zhèn)痙,利尿,解毒。熱病驚狂、小兒驚風、咳喘、頭痛目赤、咽喉腫痛、小便不通、風濕關節(jié)疼痛,半身不遂等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稱之為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的作用,
[0029]老頭草,別名火絨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植物的全草入藥。微苦,性涼清熱涼血,益腎利水。《蒙植藥志》記載其治肺熱咳嗽,咳痰不爽,肺膿瘍,咳喘,痰中帶血,感冒咳嗽。
[0030]高山龍膽又名天莖龍膽,味苦;性寒,瀉火解毒;鎮(zhèn)咳;利濕。
[0031]鹿角霜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角熬制鹿角膠后剩余的骨渣。具有溫腎助陽,收斂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脾腎陽虛,白帶過多,遺尿尿頻,崩漏下血,瘡瘍不斂等病癥的治療。
[0032]血余炭為人發(fā)制成的炭化物。取頭發(fā),除去雜質,堿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凈,曬干,燜煅成炭,放涼。其味苦,性平。歸肝、胃經。收斂止血,化瘀,利尿。
[0033]海龍為已除去或未除去內臟的干燥海龍全體,其味咸甘,溫,補腎壯陽,治陽瘺。
[0034]沒藥為橄欖科植物地丁樹或哈地丁樹的干燥樹脂。具有散瘀定痛,消腫生肌之功效。常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經經閉,產后瘀阻,癥瘕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腫瘡瘍等病癥的治療。
[0035]獅子尾是天南星科崖角藤屬的植物。分布在老撾、加里曼丹島、緬甸、泰國、越南以及中國等地,生于熱帶溝谷雨林內的樹干上以及石崖上,當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清熱潤肺,消炎解毒,舒筋活絡,散瘀止痛。
[0036]川芎,又名京芎(《本草圖經》),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钛铕?;行氣開郁;祛風止痛。主治癥瘕腫塊;胸脅疼痛;頭痛眩暈;風寒濕痹?!侗静菡份d散風寒,治痛,破瘀蓄,通血脈,解結氣,逐疼痛,排膿消腫,逐血通經?!?br>[0037]麝香,又名當門子、臍香(《雷公炮炙論》),麝臍香(《綱目》),四味臭(《東醫(yī)寶鑒》)、臭子、臘子(《中藥志》)、香臍子(《中藥材手冊》)。處方名:麝香、麝香仁。麝香性溫、無毒、味苦。入心、脾、肝經,有開竅、辟穢、通絡、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風、痰厥、驚癇、中惡煩悶、心腹暴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003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0039]解決傳統(tǒng)手術需要切除子宮,不能滿足生育患者的要求,本方劑清熱解毒,祛瘀,原料易得,制作簡單,成本低,能滿足不同子宮癌患者需要。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下面結合本發(fā)明人幾十年行醫(yī)經歷,通過試驗例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fā)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施例,凡基于本
【發(fā)明內容】
所實現的技術均屬于本發(fā)明的范圍。
[0041]實施例1
[0042]臨床觀察患者20例,性別女,平均年齡(55.49±5.70)歲。根據GB/T15657-1995中醫(yī)病證分類與代碼以及《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的診斷依據認定病癥,符合子宮癌病證,秤取白花蛇舌草15克,赤芍10克,女貞子10克,大薊8克,兒茶5克,麝香I克,制天南星10克,烏梢蛇5克,三棱8克,川芎8克,魚腥草5克,地龍6克,老頭草15克,高山龍膽8克,獅子尾8克,鹿角霜5克,血余炭3克,海龍3克,沒藥5克。水煎口服,每人每日一劑,治療50?60日后,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中,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療效統(tǒng)計:治愈,體質增強,四肢有力,小腹不適明顯緩解,CT顯示子宮腫瘤縮小,其它部位未發(fā)現新腫瘤;好轉,身體有勁,小腹不適有所緩解,子宮腫瘤未見增長,其它部位未發(fā)現新腫瘤。未愈,病癥無變化,子宮腫瘤增大,或者其它部位有新生腫瘤。結果治愈10例、好轉6例、未愈4例。
[0043]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