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新咪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93073閱讀:43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新咪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是關于對植物病害菌具有殺菌活性的新咪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這種新咪唑衍生物作為農業(yè)園藝用殺菌劑的有效成分是有用的。
      許多咪唑衍生物已被人們所知,在日本專利申請詳細說明書公開的特開昭58-150590號公報中,公布了用通式
      (式中,R1表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R2表示低級烷基,X和Y分別表示碳原子或氮原子,但是,X為氮原子時,Y表示氮或碳原子;X為碳原子時,Y表示氮原子)表示的N,N′-置換偶氮羧基胺衍生物,作為對植物病害菌具有殺菌效力的咪唑化合物。
      特開昭58-150590號公報中表示的眾所周知的咪唑衍生物,對黃瓜白粉病和黃瓜黑星病等,使用這種咪唑衍生物的高濃度溶液(250~500ppm)進行處理時,可以期待這種植物病害的防除效果。但是,使用這種咪唑衍生物的低濃度溶液(100~10ppm)進行處理時,就幾乎顯示不出防除活性。并且,因為這種眾所周知的咪唑衍生物,幾乎不具有種子消毒效果,所以不能用作對水稻惡苗病和水稻胡麻斑病的種子消毒劑。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制造代替這些眾所周知的咪唑衍生物,更有效地用作農業(yè)園藝用的殺菌劑,特別是用作水稻惡苗病和水稻胡麻斑病的種子消毒劑的新咪唑衍生物的方法。
      本發(fā)明者們得到的產物雖然與上述眾所周知的咪唑衍生物和基本化學結構方面類似,但合成了許多上述眾所周知的咪唑衍生物所不具有的不同置換基的新咪唑化合物。他們認真研究的結果發(fā)現(xiàn),用通式(Ⅲ)
      (式中,R1表示氫原子或低級烷基、R2表示低級烷基、R3表示烯基、環(huán)烷基、環(huán)氧烷基或高級烷基、R4表示氫原子或低級烷基,X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表示的新咪唑衍生物,具有優(yōu)良的殺菌效力,作為農業(yè)園藝用的殺菌劑是更優(yōu)良,更有效。
      根據本發(fā)明,將下面通式(Ⅰ)
      (式中,R1、R2、R3、R4及X具有后面定義的意義)表示的氨基甲酰氯化合物,在對反應呈惰性的有機溶劑中,和下式(Ⅱ)
      表示的咪唑發(fā)生反應作為特征,提供下面通式(Ⅲ)
      (式中,R1表示氫原子或低級烷基、R2表示低級烷基、R3表示烯基、環(huán)烷基、環(huán)氧烷基或高級烷基、R4表示氫原子或低級烷基,X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表示的咪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在式(Ⅰ)或(Ⅲ)化合物中,R1、R2及R4表示低級烷基時,這種低級烷基為含有1~6個碳原子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異己基等。并且,R3表示低級烯基時,為含有2~10個碳原子的烯基,例如,乙烯基、丙烯基、1-丙烯基、2-甲基-2-丙烯基、1-甲基-2-丙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2-戊烯基、2,4-己烯二基,己烯基等。
      R表示環(huán)烷基時,為含有3~6個碳原子的環(huán)烷基,最好是環(huán)戊烷基或環(huán)己烷基。R3表示環(huán)氧烷基時,為含有2~6個碳原子的低級環(huán)氧一低級烷基,最好的環(huán)氧烷基例子是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丙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乙基、丙氧基乙基。
      R3表示高級烷基時,為含有10~20個碳原子的烷基。高級烷基的例子為十烷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二十烷基。
      在本發(fā)明的方法中,氨基甲酰氯化合物(Ⅰ)和咪唑(Ⅱ)的反應,最好在堿金屬碳酸鹽、酸式碳酸鹽及氫氧化物或三烷基胺及吡啶這樣的堿存在下進行。
      這種堿的最好例子,是碳酸鉀、碳酸氫鈉、氫氧化鈉、三乙基胺或吡啶等堿。反應溶劑使用有機溶劑,其例子有丙酮、甲基乙基甲酮、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亞砜或二噁烷等對反應呈惰性的溶劑。用于這種反應的咪唑的量,對1摩爾通式(Ⅰ)氨基甲酰氯化合物最好是1.0~5.0摩爾的范圍。堿的用量,對通式(Ⅰ)氨基甲酰氯化合物最好是0.5~5.0摩爾的范圍。該反應在20~150℃的溫度下進行,最好是在50~120℃的溫度下進行。
      用上述通式(Ⅰ)表示的原料氨基甲酰氯化合物,將下式(Ⅳ)
      (式中R1、R2、R3、R4及X與上述具有相同的意義)表示的仲胺化合物,在對反應呈惰性的有機溶劑中,和光氣(COCl2)或下式(Ⅴ)
      表示的三氯甲基甲酸酯發(fā)生反應,就能容易地進行合成。這種合成的反應方程式表示如下
      第1表例示用本發(fā)明的方法所制得的通式(Ⅲ)咪唑衍生物化合物的代表例。
      上述第1表所列的化合物編號,可以參照下面敘述的實施例。
      下面,用實施例具體說明用本發(fā)明制造通式(Ⅲ)化合物的方法。
      實施例1N-1-(1-環(huán)己氧基羰基丁基)-N-(1-咪唑基羰基)-糠基胺(化合物No16)的制造將4g(0.012摩爾)N-1-(1-環(huán)己氧基羰基丁基)-N-糠基·氨基甲酰氯化合物溶解在50ml二甲基亞砜中,添加2.5g(0.037摩爾)咪唑及1.5g(0.015摩爾)三乙胺,并且,在100℃下,加熱攪拌30分鐘。反應終了以后,加水,用甲苯萃取,濃縮有機層,并用柱型色層分離法進行精制,從而得到2.8g黃橙色液體。這就是標題的目的化合物。
      實施例2N-1-(1-烯丙氧基羰基丙基)-N-(1-咪唑基羰基)-糠基胺(化合物No19)的制造將10g(0.033摩爾)N-1-(1-烯丙氧基羰基丙基)-N-糖基·氨基甲酰氯化合物溶解在100ml二甲基甲酰胺中,添加10g(0.15摩爾)咪唑及5g(0.036摩爾)碳酸鉀,并且,在70℃下,加熱攪拌1小時。反應終了以后,加水,用甲苯萃取,濃縮有機層后,用甲苯/n-己烷混合溶劑進行再結晶,即得到9.2g白色結晶,這就是標題的目的化合物。
      實施例3N-1-(1-烯丙氧基羰基丁基)-N-(1-咪唑基羰基)-2-噻嗯基甲基胺(化合物No35)的制造將3.2g(0.10摩爾)N-1-(1-烯丙氧基羰基丁基)-N-2-噻嗯基甲基·氨基甲酰氯化合物溶解在50ml乙腈中,添加0.9g(0.013摩爾)咪唑和3.5g(0.044摩爾)吡啶,并且,在80℃下,加熱2小時。反應終了以后,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操作,得到1.5g黃橙色液體,這就是標題的目的化合物。
      用本發(fā)明的方法制造的式(Ⅲ)咪唑衍生物,作為農業(yè)園藝用的殺菌劑使用時,能夠以粉劑、水和劑、乳劑、粒劑、微粒劑及其他一般慣用形態(tài)的制劑進行使用。調配這種制劑的時候所使用的載體是固體或液體均可,并不限定特定的載體。作為固體載體,如各種粘土類、高嶺土、白土、硅藻土、滑石、硅石等;作為液體載體,可以使用對式(Ⅲ)咪唑衍生物成為溶劑的液體,如使用其非溶劑液體,則要使用輔助劑,以使上述咪唑化合物分散或溶解。比如,可以使用苯、二甲苯、甲苯、煤油、醇類、酮類、二甲苯亞砜、二甲苯甲酰胺等。在這些液體中,混合適當的表面活性劑及其他輔助劑、如展著劑、粘合劑等,制成水溶液或乳劑的形態(tài)。在所得之通式(Ⅲ)咪唑衍生物和固體或液體載體的混合物中,通式(Ⅲ)咪唑衍生物的含量為上述混合物總量的1%~90%。通式(Ⅲ)咪唑衍生物可用于受蟲害和(或)受病害菌傳染的水稻、小麥、大麥種植地里。當通式(Ⅲ)的化合物用于植物種子消毒時,種子浸漬在咪唑衍生物水溶液中,咪唑衍生物在水溶液中的濃度為500ppm到4000ppm,并且,為了提高省力化及防除效果,通式(Ⅲ)咪唑化合物可以補加其它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等配合使用。
      通式(Ⅲ)咪唑化合物用作農業(yè)園藝的殺菌劑時,可用于受蟲害和受病害菌傳染的種植地里,其使用比例為每10公畝地里用50克到1000克上述咪唑化合物。
      下面,敘述將通式(Ⅲ)咪唑化合物作為農業(yè)園藝用的殺菌劑使用的若干實施例子,但并不限于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4(粉劑)將2份No17化合物和98份白土進行均勻混合與粉碎,即制得含有效成分2%的粉劑。
      實施例5(水和劑)將30份No11化合物、3份烷基苯磺酸鈣、5份聚氧化乙烯壬基苯基醚和62份白土進行均勻混合與粉碎,即得到組成均勻的微粉末狀的含有效成分30%的水和劑。使用這種水和劑時,要用水稀釋到600~1000倍,再撒布到植物上。
      實施例6(乳劑)將30份No15化合物和40份甲基乙基甲酮、30份聚氧化乙烯壬基苯基醚進行混合、溶解,就得到含有效成分30%的乳劑。使用這種乳劑作殺菌劑時,要用水稀釋到600~1000倍,再撒布到植物上。
      實施例7(粒劑)將5份No5化合物、1.5份月桂基磺酸酯、1.5份木質素磺酸鈣、25份膨潤土和67份白土,加15份水,用混練機進行混練。然后,進行造粒,并用流動干燥機進行干燥,就得到含有效成分5%的粒劑。
      下面,用試驗例子說明以式(Ⅲ)咪唑衍生物化合物,作為農業(yè)園藝用的殺菌劑使用時的防除效果。
      并且,下試驗例中的比較例所使用的比較化合物為特開昭58-150590號公報中記載的具有下面化學結構式的化合物。
      比較化合物No1
      比較化合物No2
      比較化合物No3
      試驗例1 水稻瘟病的防除試驗對在溫室內用直徑9cm的素坯缽耕土栽培的水稻(品種朝日)的第3葉期苗,撒布按照實施例5調配,以第2表所列的供試化合物為有效成分的水和劑稀釋到規(guī)定有效成分濃度的藥液,撒布1天以后,噴霧水稻瘟病菌的孢子懸濁液,進行接種。按種后,在溫室條件下(濕度95~100%,溫度24~25℃),將水稻菌保持一夜。接種5天以后,調查水稻第3葉期的每1葉水稻瘟病的病斑數,用下面的計算式算出防除率(%)。并用以下指標調查對水稻的藥害。結果如第2表所列防除率(%)=(1- (撒布區(qū)的病斑數)/(無撒布區(qū)的病斑數) )×100藥害的調查指標5很甚 4甚 3多2若干 1稍許 0無表2供試驗用化合物 撒布液的有效成分濃度 防除率 藥害No (ppm) (%) 程度12 200 90 013 200 100 014 200 100 025 200 100 0比較例比較化合物No1 200 0 0比較化合物No2 200 50 0比較化合物No4(IBP) 480 72 0無撒布區(qū) - 0 -(25)注1)比較化合物No4 IBP為含有硫代磷酸S-苯甲基O·O-二異丙基的市售殺菌劑。
      注2)括號內的數值表示無撒布區(qū)每1葉的平均病斑數。
      試驗例2 水稻胡麻斑病的防除試驗對在溫室內直徑9cm的素坯缽耕土栽培的水稻(品種朝日)的第4葉期苗,撒布稀釋到規(guī)定有效成分濃度的藥液,撒布1天以后,噴霧水稻胡麻斑病菌的分生孢子懸濁液,進行接種。接種5天以后,調查第4葉期的每1葉的病斑數,用下面的計算式算出防除率(%)。并且,用與試驗例1同樣的方法調查對水稻的藥害。結果如第3表所列。
      防除率(%)=(1- (撒布區(qū)的病斑數)/(無撒布區(qū)的病斑數) )×100表3供試驗用化合物 撒布液的有效成分濃度 防除率 藥害No (ppm) (%) 程度1 200 100 02 200 100 03 200 100 05 200 100 08 200 100 011 200 100 012 200 100 013 200 100 014 200 100 015 200 100 016 200 95 017 200 97 018 200 100 0
      19 200 98 020 200 98 021 200 100 023 200 100 024 200 100 025 200 100 026 200 80 027 200 100 028 200 100 029 200 95 030 200 100 031 200 100 033 200 100 035 200 100 036 200 100 037 200 100 0比較例比較化合物No1 200 0 0比較例比較化合物No2 200 0 0比較化合物No5 200 98 0(伊普羅吉翁)無處理區(qū) - 0 -(53)注1)比較化合物No5伊普羅吉翁(イプロジオン)為含有3-(3,5-二氯苯基)-N-異丙基2,4-對二羥基咪唑啉嗪-1-羧基酰胺的市售殺菌劑。
      注2)括號內的數值表示無處理區(qū)每1葉的平均病斑數。
      試驗例3 大麥白粉病的防除試驗對在溫室內用直徑9cm的素坯缽耕土栽培的大麥(品種阿滋瑪哥路旦(アズマゴ-ルデン)的第1葉期苗,將按照實施例5調配的水和劑稀釋到規(guī)定的有效成分濃度,每2缽撒布10ml。第二天,將預先準備的在大麥葉上使其發(fā)病的大麥白粉病菌細胞輕輕地撒布,篩掉在葉子上,接種孢子、接種7天以后,調查每1葉的大麥白粉病菌的菌數,用下面的計算式算出防除率(%)。并用與試驗例1同樣的指標調查對大麥的藥害。
      防除率(%)=(1- (撒布區(qū)每1葉的菌叢數)/(無撒布區(qū)每1葉的菌叢數) )×100其結果如第4表所列。
      表4供試驗用化合物 撒布液的有效成分濃度 防除率 藥害No (ppm) (%) 程度1 100 100 02 100 100 03 100 100 04 100 100 05 100 100 06 100 100 07 100 98 09 100 95 010 100 100 011 100 100 012 100 100 0
      13 100 100 014 100 97 015 100 100 016 100 97 018 100 95 020 100 100 021 100 100 022 100 100 023 100 100 024 100 100 025 100 100 026 100 100 027 100 100 028 100 96 029 100 100 030 100 100 031 100 100 032 100 100 033 100 98 034 100 99 035 100 93 037 100 96 0
      比較例比較化合物No1 100 0 0比較化合物No3 100 0 0比較化合物No6 100 85 0(凱諾邁奇奧)無撒布區(qū) - 0 -(100)注1)比較化合物No6凱諾邁奇奧(キノメチォネ-ト)為含有S,S-6-甲基對二氮雜萘-2,3-偶酰的市售殺菌劑。
      注2)括號內的數值表示無撒布區(qū)每1葉的平均菌叢數。
      試驗例4 水稻紋枯病的防除試驗對用直徑9cm的素坯瓶耕土栽培的6葉期苗,將規(guī)定有效成分濃度的藥液,每3瓶各撒布40ml,然后,把苗放置在玻璃房內。在藥液撒布1天以后,把在添加蔗糖的馬鈴薯細菌培養(yǎng)基的培地上予先培養(yǎng)(27℃,48小時)的菌叢周圍用直徑為10mm木塞穿孔器穿通的細菌培養(yǎng)基盤貼到葉鞘根部,進行病菌接種。其后,在濕室內保持一夜。發(fā)病調查為,在接種6天以后,調查每1莖桿的水稻紋枯病的病斑長,用與無撒布區(qū)的對比求出防除率(%)。并且,用與試驗例1同樣的方法調查對水稻的藥害。
      防除率(%)=(1- (撒布區(qū)的病斑長)/(無撒布區(qū)的病斑長) )×100該試驗結果如第5表所列。
      表5供試驗用化合物 撒布液的有效成分濃度 防除率 藥害
      No (ppm) (%) 程度12 200 100 013 200 95 0比較例比較化合物No1 200 0 0比較化合物No7 30 88 0(巴里達瑪森A)無撒布區(qū) - 0 -(17)注1)括號內的數值表示無撒布區(qū)的病斑長(cm)。
      試驗例5 黃瓜灰色霉菌病的防除試驗對在溫室內用直徑9cm大小的素坯缽耕土栽培的第1葉期的黃瓜(品種相模半白),將以按照實施例5調配的第6表所列的供試化合物為有效成分的水和劑規(guī)定濃度的液體,每缽各撒布10ml。1天以后,將在馬鈴薯煎汁細菌培養(yǎng)基的培地上予先培養(yǎng)(20℃,2天)的黃瓜灰色霉病菌的菌叢前端部位用直徑5mm的木塞穿孔器穿通的含菌細菌培養(yǎng)基片接種到黃瓜第1葉期的每1單葉的中央部位。其后,收藏在20℃的濕室內,保持3天,促使發(fā)病。調查為,在接種3天以后,用游標卡尺測定黃瓜灰色霉病斑長,用下式算出防除率(%)。并且,用與試驗例1同樣的指標調查對黃瓜的藥害。
      防除率(%)=(1- (撒布區(qū)的黃瓜灰色霉病病斑長)/(無撒布區(qū)的黃瓜灰色霉病病斑長) )×100試驗采用1濃度2聯(lián)制進行,算出其平均防除率(%)。結果如第6表所列。
      表6供試驗用化合物 撒布液的有效成分濃度 防除率 藥害
      No (ppm) (%) 程度5 200 98 06 200 95 011 200 100 012 200 88 015 200 100 026 200 100 027 200 99 029 200 95 031 200 96 0比較例比較化合物No1 200 0 0比較化合物No3 200 0 0比較化合物No8 200 98 0(普羅西咪冬)無撒布區(qū) - 0 -(34)注1)比較化合物No8普羅西咪冬(プロシミドン)為含有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丙烷-1,2-二羧基酰胺的市售殺菌劑。
      注2)括號內的數值表示無撒布區(qū)的病斑長(mm)。
      試驗例6 水稻惡苗病種子的消毒試驗以在水稻(品種近于33號)的開花期,噴霧水稻惡苗病菌(フザリウムモニリホルム)的濃厚孢子懸濁液進行接種得到的感染了水稻惡苗病菌的稻谷種子為供試驗用稻谷。種子的消毒按如下進行,即用按照實施例5調配,使用含有供試驗用化合物的水和劑,作成稀釋到規(guī)定有效成分濃度的藥液,在這種藥液中,將上述種稻谷和藥液量的比(v/v)配成1∶1,再把種稻谷在20℃下浸漬24小時,進行消毒。消毒后的種稻谷,在20℃下浸漬3天以后,再在30℃下保持24小時,使其催芽,成鴿子胸部狀的種稻谷,按照箱育苗法播種到成團的粒狀培土上(吳羽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制),然后,在玻璃溫室內進行栽培。
      發(fā)病調查為,在播種25天后(4葉期),抽取處理區(qū)全苗,調查水稻惡苗病發(fā)病的苗數,求出發(fā)病苗率(%),由此算出防除率(%)。并且,用與試驗例1同樣標準調查對水稻的藥害。
      本試驗以1區(qū)3聯(lián)制進行,求出平均種子消毒率(%)。其結果如第7表所列。
      發(fā)病苗率(%)= (發(fā)病苗數)/(調查苗數) ×100種子消毒率(%)=(1- (處理區(qū)的發(fā)病苗率)/(無處理區(qū)的發(fā)病苗率) )×100表7供試驗用化合物 處理用藥液的有效成分濃度 種子消毒率 藥害No (ppm) (%) 程度1 1000 95 02 1000 96 03 1000 100 04 1000 100 05 1000 97 06 1000 98 07 1000 100 08 1000 95 011 1000 100 013 1000 100 0
      14 1000 100 015 1000 95 017 1000 100 018 1000 100 019 1000 100 020 1000 100 021 1000 100 024 1000 100 025 1000 96 026 1000 100 027 1000 100 028 1000 95 029 1000 97 030 1000 98 031 1000 100 0比較例比較化合物No2 1000 60 0比較化合物No3 1000 0 0比較化合物No9 1000 95 0(拜諾米爾)無處理區(qū) - 0 0(57.3)注1)比較化合物No9拜諾米爾(ベノミル)為含有1-(n-丁基氨基甲酰)-2苯咪唑氨基甲酸甲酯的市售種子消毒劑。
      注2)括號內的數值表示無處理區(qū)的發(fā)病苗率(%)。
      試驗例7 水稻胡麻斑病種子的消毒試驗在水稻胡麻斑病多發(fā)的地方,采集水稻胡麻斑病菌[コクリォボルスミャベァヌス(cochliobolus miyabeanus)]自然感染的稻谷,作為供試驗稻谷。種子消毒的方法和操作順序,與試驗例6同樣進行。發(fā)病調查在播種20天以后進行。調查水稻胡麻斑病的發(fā)病苗數,與水稻惡苗病的種子消毒試驗的場合同樣,算出種子消毒率(%)。并且,用與試驗例4同一標準調查藥害。
      本試驗以1區(qū)3聯(lián)制進行,求出平均種子消毒率(%)。其結果如第8表所列。
      表8供試驗用化合物 處理用藥液的有效成分濃度 種子消毒率 藥害No (ppm) (%) 程度1 1000 100 02 1000 100 03 1000 100 04 1000 100 05 1000 100 06 1000 100 07 1000 100 08 1000 100 011 1000 87 012 1000 99 013 1000 100 014 1000 100 015 1000 97 017 1000 100 018 1000 100 019 1000 100 0
      20 1000 100 021 1000 100 023 1000 100 024 1000 100 025 1000 100 026 1000 100 027 1000 100 028 1000 100 029 1000 100 030 1000 100 031 1000 100 035 1000 98 037 1000 99 0比較例比較化合物No2 1000 0 0比較化合物No3 1000 53 0比較化合物No5 1000 95 0(伊普羅吉翁)無處理區(qū) - 0 -(45)注1)比較化合物No5伊普羅吉翁(イプロジォン)與試驗例2相同。
      注2)括號內的數值表示無處理區(qū)的發(fā)病菌率(%)。
      試驗例9 甜菜立枯病的防除試驗取100g甜菜立枯病菌[リゾクトニア·ソラニ(Rhzoctonia solani)]污染的土壤和按照實施例4調配的粉劑,進行很好的混合,以規(guī)定的濃度配制含有效成分的土壤,將它裝填在塑料瓶內,每瓶各播種10粒甜菜種子[品種索羅拉白(ソロラ-ベ)]。播種以后,在20℃下保存。在播種10天以后,調查苗立枯死數,并由下式算出防除率(%)。
      防除率(%)=(1- (處理區(qū)的苗立枯率)/(無處理區(qū)的苗立枯率) )×100本試驗以1區(qū)3瓶制進行,用3瓶的平均苗立枯率求出防除率(%)。并且,用與試驗例1同樣的方法調查對甜菜的藥害。結果如第9表所列。
      表9供試驗用化合物 土壤中的有效成分濃度 防除率 藥害No (ppm) (%) 程度1 50 95 02 50 100 03 50 100 04 50 100 05 50 100 06 50 100 07 50 100 08 50 100 09 50 100 010 50 100 011 50 100 012 50 100 013 50 100 014 50 100 015 50 100 117 50 100 0
      18 50 100 119 50 100 020 50 100 021 50 100 022 50 100 023 50 100 024 50 100 025 50 100 026 50 100 027 50 100 028 50 100 029 50 100 030 50 100 031 50 100 032 50 100 033 50 100 036 50 95 037 50 100 0比較例比較化合物No1 50 75 1比較化合物No2 50 50 1比較化合物No10 50 85 0(PCNB)無處理區(qū) 0(70)注1)比較化合物No10PCNB為含有五氯硝基苯的市售殺菌劑。
      注2)括號內的數值表示無處理區(qū)的發(fā)病枯死苗率(%)。
      權利要求
      1.以下通式(m)
      (式中,R1表示氫原子或低級烷基、R2表示低級烷基、R3表示烯基、環(huán)烷基、環(huán)氧烷基或高級烷基、R4表示氫原子或低級烷基,X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表示的咪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將下面通式(I)(I)
      (式中,R1、R2、R3、R4及X具有上面定義的意義)表示的氨基甲酰氯化合物,在對反應呈惰性的有機溶劑中,和下式(Ⅱ)
      表示的咪唑發(fā)生反應。
      2.一種對水稻、大麥、小麥植物及其種子的病害菌有殺菌作用的試劑,其特征在于,它含有通式(Ⅲ)所表示的咪唑衍生物,
      式中R1表示氫原子或低級烷基、R2表示低級烷基、R3表示烯基、環(huán)烷基、環(huán)氧烷基或高級烷基、R4表示氫原子或低級烷基、X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以及其混合物形態(tài)的固體或液體載體。
      3.植物或植物種子病害菌的殺菌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將通式(Ⅲ)所表示的咪唑衍生物,
      (式中R表示氫原子或低級烷基、R表示低級烷基、R表示烯基、環(huán)烷基、環(huán)氧烷基或高級烷基、R表示氫原子或低級烷基、X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以及其混合物形態(tài)的固體或液體載體,)用于受蟲害和(或)受上述病害菌傳染的植物種植地里,使用比例為每10公畝地里用50克~1000克上述咪唑衍生物,或用含有500ppm到4000ppm上述咪唑衍生物的水溶液處理種子。
      專利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對植物病害菌具有殺菌活性的新咪唑衍生物的制造方法,這種新咪唑衍生物作為農業(yè)園藝的殺菌劑的有效成分是有用的。該衍生物用以下通式表示
      文檔編號C07D409/00GK85105560SQ85105560
      公開日1987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1985年7月20日
      發(fā)明者廣田洋二郎, 杉浦久雄, 黑田信行, 和田拓雄, 辻本一幸 申請人:宇部興產株式會社(宇部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北興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