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車身零部件領域,具體為一種汽車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結構。
背景技術:
1、汽車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通常位于汽車頂蓋外板與頂蓋后橫梁的腔體內(nèi)用于安裝汽車后背門鉸鏈。目前,為了滿足安裝點及后背門鉸鏈整體性能的需要,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與頂蓋后橫梁以及頂蓋外板進行焊接,與d柱上加強板螺栓連接,結構形式可根據(jù)后背門鉸鏈的位置進行調(diào)整,為汽車后背門鉸鏈的布置提供更多的選擇,因此在車身設計中被普遍使用。但是,為了同時滿足后背門鉸鏈安裝點剛度要求以及滿足背門門洞扭轉(zhuǎn)剛度的要求,現(xiàn)有汽車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滿足以上要求較為困難,且工藝復雜。
2、現(xiàn)有汽車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結構,后背門鉸鏈安裝點剛度不易滿足。后背門鉸鏈作為運動件,且后背門鉸鏈承受后背門重量,較為關鍵,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剛度不足可導致結構變形等問題進而影響后背門關開性能、nvh(平順性)等性能要求。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了提升汽車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自身剛度以及滿足后背門鉸鏈安裝點剛度要求,同時滿足背門門洞扭轉(zhuǎn)剛度的要求,本申請?zhí)峁┑囊环N汽車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結構。
2、本申請?zhí)峁┑钠図斏w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為冷沖壓成型的鈑金件,側(cè)翻邊結構與頂蓋后橫梁焊接,第二腹板以及下翻邊結構與頂蓋外板焊接,所述的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后背門鉸鏈的安裝板與頂蓋外板貼合并設有安裝孔,用來固定后背門鉸鏈;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通過第一安裝孔、第二安裝孔、第三安裝孔上的焊接方螺母與d柱上加強板螺栓連接;整個加強板呈“z”型結構。
3、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與頂蓋后橫梁以及頂蓋外板焊接,與d柱上加強板螺栓連接,加強整體剛度,且滿足了后背門鉸鏈的固定要求,并方便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工藝成型。
4、優(yōu)選的,第一連接板,第一腹板,第二連接板以及第四連接板,設有減重孔并且減重孔周圍帶有加強筋結構,提高輕量化的同時提升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與d柱上加強板,頂蓋后橫梁以及頂蓋外板的連接剛度;
5、優(yōu)選的,后背門鉸鏈的安裝板與頂蓋外板連接,提高后背門鉸鏈安裝點以及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與頂蓋外板連接剛度;
6、優(yōu)選的,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后背門鉸鏈的安裝板設有后背門鉸鏈裝配孔,所述后背門鉸鏈通過螺栓與安裝板相固定;
7、優(yōu)選的,整個支架設有連接板,腹板及翻邊結構,所述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與頂蓋后橫梁及頂蓋外板形成腔體結構,提升了此處安裝點的剛度與抗扭強度;
8、優(yōu)選的,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不僅成本較低,而且便于工藝成型,同時保證了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的剛度,減少結構變形的風險。
1.一種汽車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板存在用于安裝后背門鉸鏈的裝配孔,以及存在用于與d柱上加強板(1)配合的螺栓連接孔,加強板設置有雙腹板結構,分別為,第一腹板(215)與第二腹板(217),加強板的邊緣設置有翻邊結構,分別為,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的側(cè)翻邊結構(211)與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的下翻邊結構(223),整個加強板呈“z”型結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腹板(217)以及下翻邊結構(223),與頂蓋外板焊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后背門鉸鏈的安裝板(225)設有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后背門鉸鏈的第一安裝孔(221)以及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后背門鉸鏈的第二安裝孔(222),后背門鉸鏈用穿過安裝孔的螺栓以及匹配的螺母與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后背門鉸鏈的安裝板(225)固定。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cè)翻邊結構(211)與頂蓋后橫梁(3)二層焊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通過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焊接方螺母的第一安裝孔(224)、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焊接方螺母的第二安裝孔(226)、為頂蓋后橫梁鉸鏈加強板焊接方螺母的第三安裝孔(230)上的焊接方螺母與d柱上加強板(1)螺栓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