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調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配備有蓄熱單元(thermal storage unit)的空調機。
背景技術:
歷來,在熱泵(heat pump)式空調機中,當制暖運轉時在室外熱交換器上結霜的情況下,通過將四通閥從制暖循環(huán)切換為制冷循環(huán),由此進行除霜運轉。在該除霜方式中,雖然室內風扇(indoor fan)停止,但是冷氣從室內機逐漸釋放,因此存在熱感喪失的缺點。因此,有一種提案是,在設置于室外機的壓縮機的周圍配置蓄熱裝置,將制暖運轉中的壓縮機的廢熱蓄積在蓄熱裝置中,由此利用該蓄積的熱進行除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F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平3-31666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但是,在專利文獻I所述的蓄熱裝置中,作為蓄積在壓縮機中產生的熱、并且將該熱向蓄熱熱交換器傳遞的蓄熱部件,采用熱容量大的液體材料。根據這樣的結構,在將所蓄積的熱從液體的蓄熱部件向金屬的蓄熱熱交換器傳遞時,大的熱阻力發(fā)生作用,因此不能在短時間內傳遞。本發(fā)明是用來解決上述現有的課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縮短從蓄熱部件向蓄熱熱交換器的熱移動的時間的空調機。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空調機配備:壓縮機;和配置為與壓縮機接觸的、用來蓄積在壓縮機中產生的熱的蓄熱單元,蓄熱單元包括:配置為圍繞壓縮機的、蓄積在壓縮機中產生的熱的蓄熱部件;和將蓄熱部件所蓄積的熱向在內部流動的制冷劑傳遞的蓄熱熱交換器,蓄熱部件采用鋁形成。發(fā)明效果根據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縮短從蓄熱部件向蓄熱熱交換器的熱移動的時間的空調機。
在繼續(xù)闡述本發(fā)明之前,在附圖中對相同的部件標注相同的參考符號。以下根據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空調機的制冷循環(huán)的結構圖。
圖2是實施方式中的蓄熱單元的外觀立體圖。圖3是實施方式中的蓄熱單元的外觀立體圖。圖4是實施方式中的沿著圖3的線X-X的蓄熱單元的斷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發(fā)明的空調機配備:壓縮機;和配置為與壓縮機接觸的、用來蓄積在壓縮機中產生的熱的蓄熱單元,蓄熱單元包括:配置為圍繞壓縮機的、蓄積在壓縮機中產生的熱的蓄熱部件;和將蓄熱部件所蓄積的熱向在內部流動的制冷劑傳遞的蓄熱熱交換器,蓄熱部件采用鋁形成,由此能夠縮短從蓄熱部件向蓄熱熱交換器的熱移動的時間。另外,采用鋁形成蓄熱部件,由此熱傳導性好、且能夠低成本生產。而且,鋁是金屬,因此其組成不會隨時間流逝而變化。由此,能夠穩(wěn)定蓄熱部件的品質。像這樣,在蓄熱單元中,能夠同時實現保持蓄熱性能和降低成本。第二發(fā)明的空調機在于,特別是在第一發(fā)明中,在蓄熱部件上設置沿著上下方向貫通的貫通孔,在貫通孔中配置蓄熱熱交換器,由此采用簡單的結構就能在蓄熱部件與蓄熱熱交換器之間進行熱交換。第三發(fā)明的空調機在于,特別是在第二發(fā)明中,蓄熱熱交換器在被插入貫通孔中后被擴管配置于其中,由此,蓄熱部件與蓄熱熱交換器的緊貼性提高,能夠提高蓄熱部件以及蓄熱熱交換器之間的熱傳導效率。即,能夠縮短從蓄熱部件向蓄熱熱交換器的熱移動的時間。第四發(fā)明的空調機在于,特別是在第二或者第三發(fā)明中,蓄熱熱交換器具備:配置于貫通孔并且筆直地延伸的多個直管;和連接鄰接的直管的從貫通孔露出的部分的多個連接管,由此采用簡單的結構,能夠在蓄熱部件與蓄熱熱交換器之間進行熱交換。第五發(fā)明的空調機在于,特別是在從第二至第四中任意一個發(fā)明中,壓縮機配置為與蓄熱部件的內側表面接觸,貫通孔是形成于蓄熱部件的外側表面的槽,由此能夠配合壓縮機的形狀決定蓄熱部件的內側表面的形狀。因此,不僅能夠提高蓄熱部件與壓縮機的緊貼性,并且能夠使蓄熱部件有效地蓄積在壓縮機中產生的熱。第六發(fā)明的空調機在于,特別是在從第一至第五中任意一個發(fā)明中,蓄熱部件被分割地配置,由此能夠容易組裝蓄熱單元。而且,還能夠容易地做出沿著壓縮機的彎曲面的形狀。第七發(fā)明的空調機在于,特別是在從第一至第六中任意一個發(fā)明中,蓄熱部件通過擠壓成形而制成,由此也可以不設置為用來拔出的圓錐形狀,因此能夠抑制壓縮機與蓄熱部件的接觸面的接觸不良。下面,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此外,本發(fā)明并非限定于該實施方式。(實施方式)圖1是實施方式的空調機的制冷循環(huán)(refrigeration cycle)的結構圖。本實施方式的空調機構成為用制冷劑配管3連接設置于室內的室內機I與設置于室外的室外機2。室內機I包括:使室內空氣與制冷劑進行熱交換的室內熱交換器5 ;和用來促進室內熱交換器5中的熱交換并且將被熱交換后的空氣向室內送出的室內送風風扇6。室內機I還配備:檢測室內溫度的裝置(室內溫度檢測裝置)即溫度傳感器(temperature sensor)7 ;和檢測室內熱交換器的溫度的裝置(室內熱交換器溫度檢測裝置)即溫度傳感器8。室外機2包括:使室外空氣與制冷劑進行熱交換的室外熱交換器9 ;促進室外熱交換器9中的熱交換并且對熱交換后的空氣進行排風的室外風扇10 ;壓縮制冷劑并且排出高溫制冷劑的壓縮機11 ;切換制冷劑的流路的順逆的四通閥12 ;對制冷劑進行減壓的減壓裝置13 ;檢測室外熱交換器的溫度的裝置(室外熱交換器溫度檢測裝置)即溫度傳感器14 ;和檢測外界空氣的溫度的裝置(外界空氣溫度檢測裝置)即溫度傳感器15。在制冷運轉時,制冷劑依次流經壓縮機11、四通閥12、室外熱交換器9、減壓裝置
13、室內熱交換器5、四通閥12、壓縮機11,由此構成制冷循環(huán)。另一方面,在制暖運轉時,制冷劑依次流經壓縮機11、四通閥12、室內熱交換器5、減壓裝置13、室外熱交換器9、四通閥12、壓縮機11,由此構成制冷循環(huán)。即,通過切換四通閥12,制暖運轉時的制冷劑的流路與制冷運轉時相反。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空調機配備向室內機I發(fā)出運轉指示的遙控裝置(未圖示)。使用遙控裝置(remote controller),能夠進行制冷運轉以及制暖運轉的指示和室內設定溫度的設定。在通常的空調運轉中,實施空調運轉,以達到室內設定溫度。另外,在壓縮機11的周圍配置蓄熱單元18。蓄熱單元18配置為與壓縮機11接觸,蓄積在壓縮機11中產生的熱。對于蓄熱單元18的具體結構,在后面進行闡述。按照將壓縮機11的噴出管與減壓裝置13以及室外熱交換器9之間旁通(bypass)連接的方式,設置除霜用旁通回路21。在除霜用旁通回路21的中途設置有除霜用二通閥22。通過打開(開控制)除霜用二通閥22,制冷劑流經除霜用旁通回路21。在按照以上方式構成的空調機中,對除霜運轉進行說明。根據實施方式的制冷循環(huán)的構成,一邊繼續(xù)制暖運轉一邊實施除霜運轉。首先,由溫度傳感器14檢測出的室外熱交換器9的溫度變成預先設定的除霜運轉開始條件的溫度時,開始空調機的除霜運轉。此外,也可以在檢測室外熱交換器9的溫度時,檢測室外熱交換器9的制冷劑管的溫度。另外,除霜運轉開始的條件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追加外界空氣溫度的條件等。或者,也可以在低于除霜運轉開始條件的溫度的時間繼續(xù)了規(guī)定時間的情況下,開始除
霜運轉。開始除霜運轉時,打開除霜用二通閥22以及旁通用二通閥17,將減壓裝置13控制在適當的開度。由此,能夠一邊繼續(xù)制暖運轉一邊實施除霜運轉。像這樣在繼續(xù)制暖運轉的同時實施的除霜運轉,在打開除霜用二通閥22以及旁通用二通閥17雙方的狀態(tài)下開始進行,但在本實施方式中,與旁通用二通閥17相比先打開除霜用二通閥22。這樣,通過在除霜用二通閥22的打開控制與旁通用二通閥17的打開控制中設定適當的時間差,使來自室外熱交換器9的制冷劑以及來自室內熱交換器5的制冷劑不同時吸入壓縮機11中。由此,能夠極力控制制冷劑的壓力變動,提高壓縮機11的可靠性。接著,對蓄熱單元18的結構進行說明。圖2是本實施方式的壓縮機11與蓄熱單元18的外觀立體圖。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蓄熱單元18具備:配置為圍繞壓縮機11并且蓄積在壓縮機11中產生的熱的蓄熱部件19 ;和將蓄熱部件19所蓄積的熱向在內部流動的制冷劑傳遞的蓄熱熱交換器20。蓄熱部件19采用鋁(aluminum)形成。具體而言,通過鋁的擠壓成形制成蓄熱部件19。像這樣制成的蓄熱部件19在以圍繞壓縮機11的側面的方式緊貼壓縮機11的狀態(tài)下,與蓄熱熱交換器20以及蓄能器(accumulator) 30 一起被兩根皮帶52a、52b牢固地固定。根據這種結構,壓縮機11配置為接觸蓄熱部件19的內側表面。圖3是本實施方式的蓄熱單元18的外觀立體圖。蓄熱熱交換器20具備筆直地延伸的多個直管20b和連接鄰接的直管20b的多個連接管20a。具體而言,用連接管20a連接相鄰的直管20b的各個端部,由此形成蛇行的一條制冷劑流路。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管20a具有U字形狀,但并非限于這種形狀,只要具有能夠連接直管20b的形狀即可。在按照這種方式構成的蓄熱部件19以及蓄熱熱交換器20中,蓄熱熱交換器20(特別是直管20b)配置于設置在蓄熱部件19上的沿著上下方向貫通的貫通孔31中。貫通孔31貫通蓄熱部件19的上端和下端。蓄熱熱交換器20的連接管20a連接鄰接的直管20b的從貫通孔31露出的部分。此外,本實施方式的蓄熱部件19的貫通孔31是形成于蓄熱部件19的外側表面的槽。此處所說的蓄熱部件19的外側表面是蓄熱部件19的側面中的不與壓縮機11接觸的部分。蓄熱熱交換器20在將直管20b插入貫通孔31中后被擴管(tubeexpanding)配置于其中。圖4是沿著圖3的線X-X的蓄熱單元18的斷面圖。在本實施方式中,蓄熱部件19包括兩個部件18a和18b。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使蓄熱單元18的內徑(蓄熱部件19的內徑)比壓縮機11的外徑略大。由此,壓縮機11被穩(wěn)定地收納在蓄熱單元18的內側。如以上那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調機,通過采用金屬單體形成蓄熱部件19,蓄熱部件19的與壓縮機11的接觸面以及與蓄熱熱交換器20的接觸面成為相同材料。由此,能夠容易地將壓縮機11的熱傳遞到流經蓄熱熱交換器20的制冷劑。另外,通過采用熱傳導性高、且成本低的鋁形成蓄熱部件19,能夠縮短從蓄熱部件19向蓄熱熱交換器20的熱移動的時間。即,在蓄熱單元18中,能夠同時實現保持蓄熱性能和降低成本。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調機,在蓄熱部件19上設置沿著上下方向貫通的貫通孔31,并且在貫通孔31中配置蓄熱熱交換器20,由此,使制冷劑主要沿著上下方向流動。由此,與在蓄熱熱交換器20中制冷劑沿著橫向流動的情況相比,不需要沿著蓄熱部件19的彎曲面形成制冷劑管,因此能夠容易地制作蓄熱熱交換器20。即,采用簡單的結構,就能在蓄熱部件19與蓄熱熱交換器20之間進行熱交換。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調機,將蓄熱熱交換器20在被插入貫通孔31中后被擴管配置于其中,由此,提高貫通孔31的表面與蓄熱熱交換器20的直管20b的外表面的緊貼性。由此,蓄熱部件19與蓄熱熱交換器20的緊貼性提高,能夠提高蓄熱部件19以及蓄熱熱交換器20之間的熱傳導效率。即,能夠縮短從蓄熱部件19向蓄熱熱交換器20的熱移動的時間。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調機,蓄熱熱交換器20具備:配置于貫通孔31中且筆直地延伸的多個直管20b ;和連接鄰接的直管20b的從貫通孔31露出的部分的多個連接管20a。由此,通過組合直管20b和連接管20a,能夠容易地制成蓄熱熱交換器20。S卩,采用簡單的結構,就能在蓄熱部件19與蓄熱熱交換器20之間進行熱交換。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調機,將壓縮機11配置為與蓄熱部件19的內側表面接觸,并且將貫通孔31形成為蓄熱部件19的外側表面的槽。根據這種構造,不需要在蓄熱部件19的內側表面設置槽,因此能夠配合壓縮機11的形狀來決定蓄熱部件19的內側表面的形狀。因此,不僅能夠提高蓄熱部件19與壓縮機11的緊貼性,并且能夠使蓄熱部件19有效地蓄積在壓縮機11中產生的熱。另外,根據將貫通孔31形成為蓄熱部件19的外側表面的槽的構造,與在內側表面設置槽的情況相比,能夠縮小貫通孔31的圓度,并且能夠獲得具有接近預期的圓形的形狀的貫通孔31。于是,蓄熱單元18的加工性也得以提高。而且,與在內側表面設置槽的情況相比,在外側表面設置槽的情況下,能夠容易地在蓄熱部件19上安裝蓄熱熱交換器20,因此蓄熱單元18的加工性好。另外,在進行蓄熱熱交換器20的相鄰的直管20b彼此的定位時,與在蓄熱部件19的內部設置貫通孔31的情況相比,在外側表面設置槽的情況下,也可以不必考慮到蓄熱部件19的徑向的距離外側表面和內側表面的距離,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定位。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調機,蓄熱部件19被分割地配置。通過采用這種方式構成,能夠制成多個形狀相同的部件,通過將它們組合,能夠制造蓄熱單元18。因此,能夠容易地組裝蓄熱單元18。而且,沿著壓縮機11的彎曲面的形狀也容易制作。另外,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空調機,蓄熱部件19通過擠壓成形而制成。由此,也可以不在蓄熱部件19的內側表面設置在噴射成形等中所需的、用于拔出的圓錐形狀(taperedshape),因此能夠抑制壓縮機11與蓄熱部件19的接觸面的接觸不良。此外,通過適當組合上述各種實施方式中的任意的實施方式,能夠發(fā)揮各自所具有的效果。如以上那樣,本發(fā)明不僅適用在一臺室外機上連接一臺室內機的空調機,也可以適用在一臺室外機上連接多臺室內機的復式(mult1-type)的空調機。參照附圖,與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相關充分地記載了本發(fā)明,但是,對于本技術領域的人員而言,各種變形和修正是顯而易見的。只要這種變形和修正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的本發(fā)明的范圍,就應理解為包含在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空調機,其特征在于,具備: 壓縮機;和 配置為與所述壓縮機接觸的、用來蓄積在所述壓縮機中產生的熱的蓄熱單元, 所述蓄熱單元包括:配置為圍繞所述壓縮機的、蓄積在所述壓縮機中產生的熱的蓄熱部件;和將所述蓄熱部件所蓄積的熱傳遞到在內部流動的制冷劑的蓄熱熱交換器, 所述蓄熱部件采用鋁形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蓄熱部件上設置沿著上下方向貫通的貫通孔,在所述貫通孔中配置所述蓄熱熱交換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熱熱交換器在被插入所述貫通孔中后被擴管配置于其中。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熱熱交換器具備:配置于所述貫通孔中并且筆直地延伸的多個直管;和連接鄰接的所述直管的從貫通孔露出的部分的多個連接管。
5.如權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壓縮機配置為與所述蓄熱部件的內側表面接觸, 所述貫通孔是形成于所述蓄熱部件的外側表面的槽。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熱部件被分割地配置。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空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熱部件通過擠壓成形而制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縮短從蓄熱部件向蓄熱熱交換器的熱移動的時間的空調機??照{機具備壓縮機(11);和配置為與壓縮機(11)接觸的、用于蓄積在壓縮機(11)中產生的熱的蓄熱單元(18),蓄熱單元18)包括配置為圍繞壓縮機(11)的、蓄積在壓縮機(11)中產生的熱的蓄熱部件(19);和將蓄熱部件(19)所蓄積的熱傳遞到在內部流動的制冷劑的蓄熱熱交換器(20),蓄熱部件(19)采用鋁形成。
文檔編號F25B47/00GK103162361SQ201210517770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8日
發(fā)明者栗須谷廣治, 久保次雄, 大久保順市, 三柳幸隆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