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功能聚脲潤滑脂加工研磨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工研磨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聚脲潤滑脂加工研磨裝置。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研磨充分、研磨效率高、結構簡單易操作的多功能聚脲潤滑脂加工研磨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多功能聚脲潤滑脂加工研磨裝置,包括有混勻筒、齒圈、出料口Ⅰ、電控閥、研磨槽、移動板、壓輥和電機Ⅰ等,底支架上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左支架、支架Ⅳ和收集槽,左支架的右側設有軸承座Ⅰ和支架Ⅰ,軸承座Ⅰ設置在支架Ⅰ的下方,支架Ⅰ的底部中間設有電機Ⅱ,電機Ⅱ的右端設有齒輪。本實用新型達到了研磨更充分、研磨效率高、結構簡單易操作、設計合理、成本低的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多功能聚脲潤滑脂加工研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工研磨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聚脲潤滑脂加工研磨裝置。【背景技術】
[0002]聚脲潤滑脂,旨在保證電機軸承和滾球或輕負荷滾柱在高溫下運轉的性能和穩(wěn)定性。該系列的特點是機械剪切安定性好,防銹,抗沉淀,在高溫與高速的最苛刻條件下提供特別保護。該潤滑脂采用專有極端壓力添加劑包裝,可提供載荷能力,在高溫下不會降低潤滑脂的熱穩(wěn)定性。其他多用潤滑脂內使用的常規(guī)硫基或磷基極端壓力添加劑,在溫度超過 1210C時,開始迅速氧化。該潤滑脂可提高性能基準,即使溫度達到1770C,仍提供高級耐磨與極端壓力保護,不會迅速氧化耐磨或極端壓力添加劑組件。它的出色高溫潤滑性能,在 ASTMD3336潤滑脂壽命測試中可證明出來一平均ASTMD3336壽命超過450小時,比競爭性多用鋰基潤滑脂高出3-5倍。另外,在ASTMD3527高溫軸承試驗中,150小時后優(yōu)質鋰合成潤滑脂通常失效,而它成功運轉了 794小時。潤滑脂在各種工業(yè)和運輸應用中表現(xiàn)出非凡的性能,這種獨特的聚脲配方特別適合電機軸承。
[0003]現(xiàn)有的多功能聚脲潤滑脂加工研磨裝置存在研磨不充分、研磨效率低、結構復雜的缺點,因此亟需設計一種研磨充分、研磨效率高、結構簡單易操作的多功能聚脲潤滑脂加工研磨裝置?!緦嵱眯滦蛢热荨?br>[0004](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xiàn)有的多功能聚脲潤滑脂加工研磨裝置存在研磨不充分、研磨效率低、結構復雜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研磨充分、研磨效率高、結構簡單易操作的多功能聚脲潤滑脂加工研磨裝置。
[0006](2)技術方案
[000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多功能聚脲潤滑脂加工研磨裝置,包括有混勻筒、齒圈、出料口 1、電控閥、研磨槽、移動板、壓輥、電機1、出料口 n、氣缸l、氣缸m、氣缸iv、磨塊1、磨塊n、氣缸n、收集槽、支架iv、底支架、左支架、軸承座1、轉軸、 支架1、電機n、齒輪、支架n、軸承座n、軸承座m、螺母、支架m、絲桿、軸承座iv和電機m, 底支架上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左支架、支架iv和收集槽,左支架的右側設有軸承座I和支架I, 軸承座I設置在支架I的下方,支架I的底部中間設有電機n,電機n的右端設有齒輪,支架I 的右端設有支架n,支架n的左側設有軸承座n,軸承座I和軸承座n之間設有轉軸,轉軸上設有混勻筒,混勻筒的外圍設有齒圈,齒圈與齒輪嚙合,混勻筒的右下角設有出料口 I,出料口 I上設有電控閥,支架n的底端設有支架m,支架m的底部從左至右依次設有軸承座m、軸承座iv和電機m,軸承座m和軸承座iv之間設有絲桿,絲桿的右端與電機m連接,絲桿上設有螺母,絲桿與螺母配合,螺母底端設有移動板,移動板的底部對稱設有電機I,電機I的后方設有壓輥,支架IV的頂端設有研磨槽,壓輥與研磨槽接觸,研磨槽的底部右端從左至右依次設有氣缸1、出料口 n和氣缸m,氣缸I的底端設有氣缸n,氣缸n的右端設有磨塊 n,氣缸m的底端設有氣缸iv,氣缸iv的左端設有磨塊I。[〇〇〇8]工作原理:初始時,氣缸n和氣缸iv處于伸長狀態(tài),磨塊和磨塊n緊密接觸。將料液倒入混勻筒中,啟動電機n,電機n帶動齒輪旋轉,齒輪帶動齒圈旋轉,從而帶動混勻筒旋轉,混勻筒不斷地旋轉,使得料液混合均勻。料液混合均勻后,關閉電機n,打開電控閥, 料液通過出料口 I進入研磨槽中,此時啟動電機I,電機I帶動壓輥旋轉,再啟動電機m,電機 m帶動絲桿旋轉,絲桿帶動螺母左右移動,從而帶動壓輥在研磨槽內左右移動,壓輥旋轉并左右移動,可初步地研磨料液。初步研磨后的料液會從出料口 n流出,此時啟動氣缸I伸長, 從而帶動磨塊n上升,啟動氣缸m收縮,從而帶動磨塊I下降,然后再啟動氣缸I縮短,從而帶動磨塊n下降,啟動氣缸m伸長,從而帶動磨塊I上升,如此反復操作,磨塊I和磨塊n對到達磨塊I和磨塊n上的料液進行不斷研磨,將料液研磨得更加充分。料液充分研磨結束后,關閉電控閥、電機I和電機m,控制氣缸I和氣缸m復位,再啟動氣缸n和氣缸iv,使之收縮,磨塊I和磨塊n分離,使殘留在磨塊I和磨塊n上的料液流入收集槽中,料液全部流入收集槽中后,控制氣缸n和氣缸iv復位。
[0009](3)有益效果
[0010]本實用新型達到了研磨更充分、研磨效率高、結構簡單易操作、設計合理、成本低的效果?!靖綀D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0〇12] 附圖中的標記為:1-混勻筒,2-齒圈,3-出料口 I,4-電控閥,5-研磨槽,6-移動板, 7-壓輥,8-電機I,9_出料口 n,10-氣缸I,11-氣缸m,12-氣缸IV,13-磨塊I,14-磨塊n,15-氣缸n,16-收集槽,17-支架IV,18-底支架,19-左支架,20-軸承座I,21-轉軸,22-支架I, 23-電機n,24-齒輪,25-支架n,26-軸承座n,27-軸承座m,28-螺母,29-支架m,30-絲桿,31-軸承座IV,32-電機m?!揪唧w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4]實施例1
[0015]—種多功能聚脲潤滑脂加工研磨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有混勻筒1、齒圈2、出料口 13、電控閥4、研磨槽5、移動板6、壓輥7、電機18、出料口 II 9、氣缸110、氣缸m 11、氣缸IV12、 磨塊113、磨塊n 14、氣缸n 15、收集槽16、支架IV17、底支架18、左支架19、軸承座120、轉軸 21、支架122、電機1123、齒輪24、支架1125、軸承座1126、軸承座11127、螺母28、支架11129、絲桿30、軸承座IV31和電機11132,底支架18上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左支架19、支架IV17和收集槽 16,左支架19的右側設有軸承座120和支架122,軸承座120設置在支架122的下方,支架122 的底部中間設有電機II 23,電機II 23的右端設有齒輪24,支架122的右端設有支架II 25,支架n 25的左側設有軸承座n 26,軸承座120和軸承座n 26之間設有轉軸21,轉軸21上設有混勻筒1,混勻筒1的外圍設有齒圈2,齒圈2與齒輪24嚙合,混勻筒1的右下角設有出料口 13,出料口 13上設有電控閥4,支架n 25的底端設有支架m29,支架m29的底部從左至右依次設有軸承座m27、軸承座IV31和電機m32,軸承座m27和軸承座IV31之間設有絲桿30,絲桿30的右端與電機m32連接,絲桿30上設有螺母28,絲桿30與螺母28配合,螺母28底端設有移動板 6,移動板6的底部對稱設有電機18,電機18的后方設有壓輥7,支架IV17的頂端設有研磨槽 5,壓輥7與研磨槽5接觸,研磨槽5的底部右端從左至右依次設有氣缸110、出料口 119和氣缸 mil,氣缸11 〇的底端設有氣缸n 15,氣缸n 15的右端設有磨塊n 14,氣缸mil的底端設有氣缸IV12,氣缸IV12的左端設有磨塊113。
[0016]工作原理:初始時,氣缸n 15和氣缸ivi2處于伸長狀態(tài),磨塊和磨塊n 14緊密接觸。將料液倒入混勻筒1中,啟動電機n 23,電機n 23帶動齒輪24旋轉,齒輪24帶動齒圈2旋轉,從而帶動混勻筒1旋轉,混勻筒1不斷地旋轉,使得料液混合均勻。料液混合均勻后,關閉電機n 23,打開電控閥4,料液通過出料口 13進入研磨槽5中,此時啟動電機18,電機18帶動壓輥7旋轉,再啟動電機m32,電機m32帶動絲桿30旋轉,絲桿30帶動螺母28左右移動,從而帶動壓輥7在研磨槽5內左右移動,壓輥7旋轉并左右移動,可初步地研磨料液。初步研磨后的料液會從出料口 n 9流出,此時啟動氣缸11〇伸長,從而帶動磨塊n 14上升,啟動氣缸mil 收縮,從而帶動磨塊113下降,然后再啟動氣缸110縮短,從而帶動磨塊n 14下降,啟動氣缸 mil伸長,從而帶動磨塊113上升,如此反復操作,磨塊113和磨塊n 14對到達磨塊113和磨塊n 14上的料液進行不斷研磨,將料液研磨得更加充分。料液充分研磨結束后,關閉電控閥 4、電機is和電機m32,控制氣缸i1和氣缸mil復位,再啟動氣缸n 15和氣缸ivi2,使之收縮,磨塊113和磨塊n 14分離,使殘留在磨塊113和磨塊n 14上的料液流入收集槽16中,料液全部流入收集槽16中后,控制氣缸n 15和氣缸IV12復位。
[0017]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多功能聚脲潤滑脂加工研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混勻筒(1)、齒圈(2)、出 料口 1(3)、電控閥(4)、研磨槽(5)、移動板(6)、壓輥(7)、電機1(8)、出料口 II (9)、氣缸I (1〇)、氣缸m (11)、氣缸iv(i2)、磨塊1(13)、磨塊n (14)、氣缸n (15)、收集槽(16)、支架iv (17)、底支架(18)、左支架(19)、軸承座1(20)、轉軸(21)、支架1(22)、電機II (23)、齒輪 (24)、支架11(25)、軸承座11(26)、軸承座111(27)、螺母(28)、支架111(29)、絲桿(30)、軸承座 IV(31)和電機m(32),底支架(18)上從左至右依次設有左支架(19)、支架IV(17)和收集槽 (16),左支架(19)的右側設有軸承座1(20)和支架1(22),軸承座1(20)設置在支架1(22)的 下方,支架1(22)的底部中間設有電機II (23),電機II (23)的右端設有齒輪(24),支架1(22) 的右端設有支架n (25),支架n (25)的左側設有軸承座n (26),軸承座1(20)和軸承座n (26)之間設有轉軸(21),轉軸(21)上設有混勻筒(1),混勻筒(1)的外圍設有齒圈(2),齒圈 (2)與齒輪(24)嚙合,混勻筒(1)的右下角設有出料口 1(3),出料口 1(3)上設有電控閥(4), 支架n(25)的底端設有支架m(29),支架m(29)的底部從左至右依次設有軸承座m(27)、 軸承座IV(31)和電機m(32),軸承座m(27)和軸承座IV(31)之間設有絲桿(30),絲桿(30) 的右端與電機m (32)連接,絲桿(30)上設有螺母(28),絲桿(30)與螺母(28)配合,螺母(28) 底端設有移動板(6),移動板(6)的底部對稱設有電機1(8),電機1(8)的后方設有壓輥(7), 支架IV(17)的頂端設有研磨槽(5),壓輥(7)與研磨槽(5)接觸,研磨槽(5)的底部右端從左 至右依次設有氣缸I (1〇)、出料口 n (9)和氣缸m a 1 ),氣缸I (1〇)的底端設有氣缸n (15), 氣缸n (15)的右端設有磨塊n (14 ),氣缸m a 1)的底端設有氣缸iv a 2 ),氣缸iv a 2)的左 端設有磨塊1(13)。
【文檔編號】B02C21/00GK205700969SQ201620384434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9日
【發(fā)明人】王宇遠
【申請人】龍南縣雪弗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