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扇輪轂平衡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是涉及一種風扇輪轂平衡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利用沖孔或打孔檢料方式,來去除輪轂上的多余重量部位,以使輪轂可達到平衡的風扇輪轂平衡結構。
【背景技術】
[0002]一般的計算機風扇的輪轂所采用的材質(zhì)概略可以分為金屬及塑膠此二種輪轂,而在現(xiàn)行的風扇的生產(chǎn)流程中,為達到風扇運轉時的最佳平衡,借以減少不必要的震動,如以“減重量”的平衡方式(Reduce-to-Balance)處理一個不良品,則需將其輪轂的過重的部位予以減重。其中以金屬(如鐵材質(zhì))輪轂做說明,由于一般金屬輪轂是通過一模具沖壓成型,并在沖壓拉伸成型出金屬輪轂時并無法達到較均一的厚度,使得成型后的金屬輪轂重量會不一致,以導致金屬輪轂不平衡過大。因此,業(yè)者為了改善金屬輪轂不平衡的問題,便利用沖壓模具整形、調(diào)整幾何公差(如同心度、偏擺渡、垂直度)來改善成型后的金屬輪轂的不平衡量。
[0003]但上述此方式改善金屬輪轂的不平衡量不佳,因金屬輪轂的頂部表面與側部表面的重量并沒有實質(zhì)減少或增加,僅通過沖壓模具偏移調(diào)整,導致平衡的改善成效不明顯。
[0004]而目前現(xiàn)有的的金屬輪轂平衡結構,是利用一模具以沖孔方式對金屬輪轂1的頂部11上確認哪個角度重量較大而沖孔去料,令該金屬輪轂1來達到平衡的效果。雖現(xiàn)有技術利用沖孔方式可改善金屬輪轂1的不平衡量,但卻延伸出另一問題就是,因現(xiàn)有金屬輪轂1的頂部11上中央處開設有一供一軸心插設的開口 111,并相鄰該開口 111的周緣處設有一凹槽113,所以當對金屬輪轂1進行平衡而對該頂部11沖孔去料時,會受到凹槽113的影響而導致該頂部11整體強度受到影響。
[0005]另外由于目前沖壓模具是為上下沖模設計,使得該金屬輪轂1的側部12表面無法使用沖孔方式來改善金屬輪轂1的不平衡量的問題;若是將金屬輪轂1的側部12翻轉90度,使該側部12的一周緣表面與另一周緣表面分別相對該沖壓模具的上沖模與下沖模時,因受沖孔的該側部的一周緣表面與另一周緣表面分別的內(nèi)側都未有另一支撐物來支撐住,使得該側部12的一周緣表面受到上沖模沖孔后,會導致該金屬輪轂1的側部12整體發(fā)生嚴重變形或是沖孔毛邊的問題,進而還會導致容設于該金屬輪轂1內(nèi)的磁鐵受到?jīng)_孔毛邊刮傷或邊形的問題。
[0006]因此,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的問題與缺失,又能在不增加厚度下符合輕薄的要求,即為本案的發(fā)明人與從事此行業(yè)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令該輪轂本體達到平衡效果的風扇輪轂平衡結構。
[0008]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達到施工便利的風扇輪轂平衡結構。
[0009]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風扇輪轂平衡結構,包括:一輪轂本體,該輪轂本體具有一頂部、一側部、一唇部,該側部設有一上端及一下端,該上端連接相對該頂部的周緣,該下端與相對該唇部的一端相連接,并該側部與頂部界定一容置空間,該唇部從該下端上朝遠離該輪轂的中心方向向外延伸構成,且其具有至少一多余重量部位,該多余重量部位位于該唇部上,并被去除后形成一平衡部位形成在該唇部上。
[0010]該側部的下端具有一彎折處,該彎折處從該下端上朝該側部的外側方向彎折所構成,并延接相對該唇部的一端。
[0011]該平衡部位系為一穿孔,該平衡部位貫穿形成在該唇部的一端與唇部的外周緣之間。
[0012]該平衡部位為一凹孔,該平衡部位系凹設形成在該唇部相對該側部外側的一側上,且位于該唇部的一端與唇部的外周緣之間。
[0013]該平衡部位為一穿孔,該平衡部位從相鄰該唇部的一端至唇部的外周緣貫穿形成。
[0014]該平衡部位為一凹孔,該平衡部位從相鄰該唇部的一端至唇部的外周緣凹設形成在該唇部相對該側部外側的一側上。
[0015]該開口供相對的一軸心插設,該軸心的一端插接于該開口內(nèi),其另一端則容設于該容置空間內(nèi)。
[0016]該輪轂本體的外側包覆形成有一塑膠材質(zhì)的葉片組,該葉片組與輪轂本體一體構成一扇輪,該扇輪容設于一風扇具有的一扇框內(nèi)。
[0017]該輪轂本體以金屬材質(zhì)所構成。
[0018]該頂部與該側部及該唇部一體成型為所述輪轂本體。
[0019]通過本發(fā)明此結構的設計,使得有效讓輪轂本體達到平衡效果,以及施工便利性佳。
【附圖說明】
[0020]圖1A為現(xiàn)有技術的立體示意圖;
[0021]圖1B為現(xiàn)有的俯視不意圖;
[0022]圖2為本發(fā)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0023]圖3為本發(fā)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0024]圖4為本發(fā)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0025]圖5為本發(fā)明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0026]圖6為本發(fā)明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0027]圖7為本發(fā)明的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0028]圖8為本發(fā)明的第四較佳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0029]圖9為本發(fā)明的第四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0030]圖10為本發(fā)明的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0031]符號說明
[0032]輪轂本體…2
[0033]頂部…21
[0034]凹陷槽…211
[0035]側部…22
[0036]上端…221
[0037]下端…222
[0038]彎折處…224
[0039]唇部…24
[0040]開口…25
[0041]容置空間…26
[0042]多余重量部位…27
[0043]平衡部位…28
[0044]風扇…3
[0045]扇框…31
[0046]扇輪…32
[0047]葉片組…321
[0048]葉片…3211
[0049]軸心…33
[0050]定子…34
[0051]軸筒…35
[0052]磁性件…36
【具體實施方式】
[0053]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風扇輪轂平衡結構,請參閱圖2、3,為本發(fā)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與俯視示意圖,并輔以參閱圖4所示;該風扇輪轂平衡結構包括一輪轂本體2,該輪轂本體2以金屬材質(zhì)(如鐵、鋁)所構成,且該輪轂本體2具有一頂部21、一側部22、一唇部24及一開口 25,該開口 25開設于該頂部21的中央處,其用以供一軸心33相插設,亦即該軸心33的一端插接于該開口 25內(nèi),其另一端則容設于該輪轂本體2的一容置空間26內(nèi),并該側部22設有一上端221及一下端222,該下端222具有一彎折處224,該彎折處224從該側部22的下端222上朝該側部22的外側方向彎折所構成。
[0054]而前述上端221連接相對該頂部21的周緣,該下端222則與相對該唇部24的一端相連接,亦即,該側部22從該頂部21的周緣垂直向下延伸(即所述側部22從該頂部21的周緣上朝遠離該頂部21方向垂直向外延伸),并彎折出該彎折處224延接相對前述唇部24的一端。其中前述頂部21與側部22及唇部24 —體成型所述輪轂本體2。
[0055]并前述側部22與頂部21共同界定所述容置空間26,該容置空間26連通該開口25,而該頂部21具有一大略呈梯形之凹陷槽211,該凹陷槽211從該頂部21上沿相鄰對應該開口 25的周緣朝該側部22的下端222方向凹設構成,并前述開口 25內(nèi)的深度會隨著該凹陷槽211的凹陷深度而調(diào)整;所述唇部24從該下端222上朝遠離該輪轂的中心方向向外延伸構成,并于該較佳實施例的唇部24的一端面與相對該側部22的外側之間形成一夾角角度,該夾角角度系以90度做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體實施時,使用者根據(jù)擺設空間位置需求,調(diào)整設計前述夾角角度,如夾角角度為45度、60度、120度或135度。
[0056]續(xù)參閱圖2、4,前述唇部24具有至少一多余重量部位27,該多余重量部位27位于該唇部24上,并被去除后形成一平衡部位28形成在該唇部24上,即本發(fā)明是通過以機械加工方式如一模具(圖中未示)的上下沖模以沖孔(或打洞)方式朝該唇部24上的多余重量部位27去除后,令該唇部24上被去除(減料)的部位則形成前述平衡部位28,借以使該輪轂本體2可達到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