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單向調壓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調壓閥,具有單向調壓功能,可用于單向調壓的液壓系統(tǒng) 中,特別適用于汽車液壓制動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大部分輕卡車型都存在制動跑偏問題,但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F(xiàn) 今大部分汽車制動系統(tǒng)都采用前后雙回路制動系統(tǒng),對于前后車輪制動力的分配由感 載比例閥等元件來實現(xiàn),但對于左右車輪制動力卻沒有相應的調節(jié)技術。本實用新型 提供了一種單向調壓閥,將其設置在制動管路系統(tǒng)中對左右車輪制動力進行調節(jié),就 可有效解決制動跑偏問題,同時還可解決制動發(fā)熱等問題。特別適用于專利申請?zhí)?200920279176.X所指的制動管路系統(tǒng)。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是依據(jù)普通調壓閥的原理,設計出了能夠單向調壓的全新結構的單 回路單向調壓閥和雙回路單向調壓閥。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方式完 成的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包括閥體、調壓閥芯、調壓彈簧、調壓彈簧座、調壓 彈簧座密封圈、調節(jié)螺釘、卸壓閥芯、復位彈簧、閥蓋密封圈、閥蓋;設置在所述閥體 調壓腔內(nèi)調壓側并可沿該調壓腔軸向移動的調壓閥芯和設置在該調壓腔另一側即進油側 可沿該調壓腔軸向移動的卸壓閥芯通過一個沿該調壓腔軸向的圓錐面配合密封將所述單 回路單向調壓閥的進口和出口隔斷,構成關閉狀態(tài)的閥門,該圓錐面配合最好采用所述 調壓閥芯的外圓錐面與所述卸壓閥芯的內(nèi)圓錐面相配合;所述調壓彈簧沿所述閥體調壓腔軸向設置在所述調壓彈簧座與所述調壓閥芯之 間,并依靠其彈力推動所述調壓閥芯使其軸肩頂靠在所述閥體調壓腔內(nèi)孔中調壓側限位 臺階上,與此同時所述調壓閥芯的圓錐面端部沿調壓閥芯的移動方向穿過所述閥體調壓 腔內(nèi)孔中與調壓側限位臺階相連的直徑較小的圓孔,該直徑較小的圓孔與所述調壓閥芯 的處于其軸肩與圓錐面端部之間的圓柱形外圓周相配合;所述調節(jié)螺釘安裝在所述閥體調壓腔的調壓側端部,兩者之間為螺紋聯(lián)接,通 過旋轉所述調節(jié)螺釘可使其朝向所述調壓閥芯推進或遠離,所述調節(jié)螺釘一端頂靠在設 置在所述閥體調壓腔內(nèi)調壓側并可沿該調壓腔軸向移動的所述調壓彈簧座的一端,所述 調壓彈簧座的不與所述調節(jié)螺釘接觸的一端頂靠在所述調壓彈簧的不與所述調壓閥芯接 觸的一端,在所述調壓彈簧座與所述閥體之間設計有至少一道密封圈進行密封;所述閥蓋設置在所述閥體調壓腔進油側端部,其與所述閥體之間采用螺栓聯(lián) 接,同時所述閥蓋與所述閥體之間采用密封圈進行密封;所述復位彈簧沿所述調壓腔軸 向設置在所述卸壓閥芯和所述閥蓋之間,通過其彈力使所述卸壓閥芯端部內(nèi)圓錐面頂緊 所述調壓閥芯的端部外圓錐面實現(xiàn)配合密封;所述閥體調壓腔內(nèi)孔中進油側設有進油側限位臺階,它用于限制所述卸壓閥芯的極限位置,當卸壓閥芯受到所述復位彈簧和所述 單回路單向調壓閥進口液壓力的共同作用時,其大端端面壓緊在該限位臺階上并停止移 動,這兩者壓緊還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制動液通過此通道由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 進口流入出口。在所述調壓閥芯與所述卸壓閥芯的配合密封圓錐面之間設計有例如一個微小通 道,用于解決制動撤除后制動液徹底回流的問題,此微小通道可以是設計在所述調壓閥 芯圓錐密封面上的小槽,或/和是設計在所述卸壓閥芯圓錐密封面上的小槽,也可以是 在所述調壓閥芯與所述卸壓閥芯之間的圓錐面密封之間設計的任何微小間隙,此微小通 道的存在可以提高閥的性能,但它并不是必須具有的,沒有它并不影響所述單回路單向 調壓閥功能的實現(xiàn);在所述調壓閥芯的中部設有例如一個平衡孔,其一端與所述閥體調壓腔相通, 另一端與所述閥體出口相通;在所述卸壓閥芯的不帶圓錐面的一端設計有貫穿所述卸壓 閥芯內(nèi)外圓周的回油槽或回油孔。根據(jù)上述構想,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的閥體具有一個進口、一個出口以及一 個與所述進口、出口相通的具有分段圓柱形內(nèi)圓周的調壓腔,此調壓腔兩端貫通閥體, 其調壓側端部為螺紋孔,在調壓腔調壓側還設有調壓側限位臺階,調壓腔另一側為進油 側,在進油側設有另一個限位臺階。根據(jù)上述構想,所述調壓閥芯具有一圓錐面端部,最好是外圓錐面;具有一個 軸肩,在所述軸肩與所述圓錐面端部之間為一段圓柱形外圓周,所述軸肩具有比所述圓 柱形外圓周較大的直徑;在調壓閥芯的中心設計有例如一個軸向小孔,此軸向小孔一端 與調壓閥芯非圓錐面端部端面相通,另一端軸向不打通;在所述軸肩與圓錐面端部之間 的圓柱形外圓周上設計有至少一個徑向小孔,該徑向小孔與所述調壓閥芯中心的軸向小 孔相通,共同構成平衡孔;該徑向小孔軸向位置的確定應保證所述調壓閥芯在任何工作 或非工作狀態(tài)下時,該徑向小孔始終與所述閥體出口相通。根據(jù)上述構想,所述卸壓閥芯具有分段圓柱形外圓周和內(nèi)圓周以及一端最好是 大端的圓錐面,此圓錐面最好是內(nèi)圓錐面;具有另一端最好是小端的至少一個徑向開口 槽,此開口槽貫通所述卸壓閥芯內(nèi)外圓周,起回流作用,此開口槽也可設計成貫通所述 卸壓閥芯內(nèi)外圓周的徑向通孔。因為汽車前制動管路分左側管路和右側管路,分別通向左輪制動器和右輪制動 器,所以應在左側管路和右側管路中分別增加一個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就可以很大 范圍地調節(jié)制動跑偏問題。為了安裝和調節(jié)方便,可以將兩個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集成在一個總閥體 內(nèi),這就構成了所述雙回路單向調壓閥。所述兩個單回路單向調壓閥的進口通過設置在 所述總閥體內(nèi)的一個三通結構與所述總閥體總進口相通。所述兩個單回路單向調壓閥的 出口就是所述總閥體的出口。即所述雙回路單向調壓閥有一個總進口和兩個出口。
圖1為本實用新型單回路單向調壓閥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單回路單向調壓閥閥芯局部放大圖[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單回路單向調壓閥閥體結構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調壓閥芯結構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卸壓閥芯結構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雙回路單向調壓閥結構示意圖,圖7的D-D向剖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雙回路單向調壓閥結構示意圖,圖6的C-C向剖視圖圖中符號說明如下I單回路單向調壓閥II總閥體III三通結構A雙回路單向調壓閥的總進口 Al、A2單回路單向調壓閥的進口Bi、B2單回路單向調壓閥的出口Bi、B2雙回路單向調壓閥的出口T調壓側L進油側1閥體11調壓側限位臺階12螺紋孔13調壓腔14直徑較小的圓孔15進油側限位臺階 2調壓閥芯21調壓閥芯軸肩 22軸向小孔 23徑向小孔24外圓錐面 25圓柱形外圓周 3調壓彈簧4調壓彈簧座 5調壓彈簧座密封圈6調節(jié)螺釘7卸壓閥芯 71徑向開口槽 72徑向通孔73內(nèi)圓錐面 74卸壓閥芯大端端面8復位彈簧9閥蓋密封圈 10閥蓋27圓錐面配合密封27,微小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表示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其實施例,下面再結合附圖進一步描述其實施 例的有關細節(jié)及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包括閥體1、調壓閥芯2、調壓彈簧3、 調壓彈簧座4、調壓彈簧座密封圈5、調節(jié)螺釘6、卸壓閥芯7、復位彈簧8、閥蓋密封圈 9、閥蓋10;設置在所述閥體1調壓腔13內(nèi)調壓側T并可沿該調壓腔13軸向移動的的調 壓閥芯2和設置在該調壓腔13另一側即進油側L可沿該調壓腔13軸向移動的卸壓閥芯7 通過一個沿調壓腔13軸向的圓錐面配合密封27 (如圖2所示)將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I 的進口 Al和出口 Bl隔斷,構成關閉狀態(tài)的閥門,該圓錐面配合密封27最好采用所述調 壓閥芯2的外圓錐面24與所述卸壓閥芯7的內(nèi)圓錐73面相配合;所述調壓彈簧3沿所述閥體1調壓腔13軸向設置在所述調壓彈簧座4與所述調 壓閥芯2之間,并依靠其彈力推動所述調壓閥芯2使其軸肩21頂靠在所述閥體1調壓腔 13內(nèi)孔調壓側限位臺階11上,與此同時所述調壓閥芯2的外圓錐面24端部沿調壓閥芯2 的移動方向穿過所述閥體1調壓腔13內(nèi)孔中與調壓側限位臺階11相連的直徑較小的圓孔 14,此直徑較小的圓孔14與所述調壓閥芯2的處于其軸肩21與圓錐面端部24之間的圓 柱形外圓周25相配合;所述調節(jié)螺釘6安裝在所述閥體1調壓腔13的調壓側T端部,兩者之間為螺紋 聯(lián)接,通過旋轉所述調節(jié)螺釘6可使其朝向所述調壓閥芯2推進或遠離,所述調節(jié)螺釘6一端頂靠在設置在所述閥體1調壓腔13內(nèi)調壓側T并可沿該調壓腔軸向移動的所述調壓 彈簧座4的一端,所述調壓彈簧座4的不與所述調節(jié)螺釘6接觸的一端頂靠在所述調壓彈 簧3的不與所述調壓閥芯2接觸的一端;旋轉所述調節(jié)螺釘6即可調節(jié)所述調壓彈簧3的 彈力,從而調節(jié)所述調壓閥芯2的開啟壓力;在所述調壓彈簧座4與所述閥體之1間設計 有至少一道密封圈5進行密封,以防制動液泄漏;所述閥蓋10設置在所述閥體調壓腔進油側L端部,其與所述閥體1之間采用螺 栓聯(lián)接,同時所述閥蓋10與所述閥體1之間采用密封圈9進行密封,以防制動液泄漏; 所述復位彈簧8沿所述調壓腔13軸向設置在所述卸壓閥芯7和所述閥蓋10之間,通過其 彈力使所述卸壓閥芯7端部內(nèi)圓錐面73頂緊所述調壓閥芯2的端部外圓錐面24實現(xiàn)配合 密封;所述閥體1調壓腔13內(nèi)孔中進油側L設有進油側限位臺階15,它用于限制所述卸 壓閥芯7的極限位置,當卸壓閥芯7受到所述復位彈簧8和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I進口 液壓力的共同作用時,其大端端面74壓緊在該限位臺階15上并停止移動,這兩者壓緊還 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制動液通過此通道由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⑴進口流(Al)入 出口 (Bi);如圖2所示,為了保證解除制動后制動液能夠充分回流,可以在所述調壓閥芯2 與所述卸壓閥芯7的圓錐面配合密封27之間設計例如一個微小通道27’。此微小通道 27’可以是設計在所述調壓閥芯2圓錐密封面上的小槽,或/和是設計在所述卸壓閥芯 7圓錐密封面上的小槽,也可以是在所述調壓閥芯2與所述卸壓閥芯7之間的圓錐面配合 密封之間設計的任何微小間隙。但此微小通道27’并不是必需的,此微小通道的存在可 以提高閥的性能,但它并不是必須具有的,沒有它并不影響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功能 的實現(xiàn)。制動時,制動液從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I的進口 Al流入,首先經(jīng)所述圓錐 密封面上的微小通道27’流入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I的出口開始推動制動器。繼續(xù)制 動時,因為所述圓錐密封面上的微小通道27’流量很小,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進口 Al 處壓力快速升高,當達到所述調節(jié)螺釘6調定壓力時,制動液克服所述調壓彈簧3的彈力 推動所述調壓閥芯2后移,并從所述調壓閥芯2和所述卸壓閥芯7之間打開的通道快速流 過,流入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I的出口 Bi,推動制動器制動。當制動踏板保持某一位 置不動時,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I進出口壓差逐漸縮小,當縮小到一定值時,在所述調 壓彈簧3的推力作用下,所述調壓閥芯2前移,將通道關閉。如繼續(xù)踩下制動踏板,所述 調壓閥芯2又會如上所述反復打開和關閉通道,出口 Bl壓力便逐步升高。在所述調壓閥 芯2的中部設有平衡孔22、23,其一端與所述閥體1調壓腔13相通,另一端與所述閥體 1出口 Bl相通。此平衡孔22、23的主要作用是減小所述調壓閥芯2工作時的振動。當 撤除制動時,由于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出口 Bl與進口 Al反向壓差突然加大,制動液 不能快速從所述圓錐密封面上的微小通道27’回流,于時克服所述復位彈簧8的彈力, 頂開所述卸壓閥芯7,從所述卸壓閥芯7與所述調壓閥芯2之間的通道快速回流。此時所 述卸壓閥芯2的下部與所述閥蓋10有可能頂靠在一起。當兩者頂靠在一起時,制動液從 設置在所述卸壓閥芯7下部的至少一個徑向開口槽71回流。因為所述復位彈簧8的彈力 很小,所以制動液回流很快,制動器回位時間也短。當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I出口 Bl 壓力下降到一定值時,所述卸壓閥芯7在所述復位彈簧8的推力下閉合,剩余制動液從所 述圓錐密封面上的微小通道27’回流,制動器徹底回位。[0043]如圖3所示,所述閥體1具有一個進口 Al、一個出口 Bl以及一個與所述進口 Al、出口 Bl相通的具有分段圓柱形內(nèi)圓周的調壓腔13,此調壓腔13兩端貫通閥體1,其 調壓側T端部為螺紋孔12,在調壓腔13調壓側T還設有調壓側限位臺階11,調壓腔13 另一側為進油側L,在進油側L設有進油側限位臺階15。如圖4所示,所述調壓閥芯2具有一圓錐面端部,最好是外圓錐面24,具有一個 軸肩21,在所述軸肩21與所述圓錐面端部24之間為一段圓柱形外圓周25,所述軸肩21 具有比所述圓柱形外圓周25較大的直徑;在調壓閥芯2的中心設計有例如一個軸向小孔 22,此軸向小孔22 —端與調壓閥芯2的非圓錐面端部端面相通,另一端軸向不打通;在 軸肩21與圓錐面端部24之間的圓柱形外圓周25上設計有至少一個徑向小孔23,該徑向 小孔23與所述調壓閥芯2中心的軸向小孔22相通,共同構成平衡孔;該徑向小孔23軸 向位置的確定應保證所述調壓閥芯2在任何工作或非工作狀態(tài)下時,該徑向小孔23始終 與所述閥體出口 Bl相通。如圖5所示,所述卸壓閥芯7具有分段圓柱形外圓周和內(nèi)圓周以及一端最好是大 端的圓錐面,此圓錐面最好是內(nèi)圓錐面73;具有另一端最好是小端的至少一個徑向開口 槽71,此開口槽71貫通所述卸壓閥芯7內(nèi)外圓周,此開口槽71也可設計成貫通所述卸壓 閥芯7內(nèi)外圓周的徑向通孔72。如圖6、圖7所示,所述雙回路單向調壓閥由兩個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I集合 在一個總閥體II上構成。所述兩個單回路單向調壓閥I的進口 Al、A2通過設置在所述 總閥體II內(nèi)的一個三通結構III與所述總閥體II的總進口 A相通。所述兩個單回路單向 調壓閥I的出口 Bi、B2就是所述總閥體II的出口。即所述雙回路單向調壓閥有一個總 進口 A和兩個出口 Bi、B2。工作時,從制動總泵前制動管路來的制動液從所述總進口 A流入所述總閥體II后分別流向兩個單回路單向調壓閥的進口 Al、A2,經(jīng)調壓后再從兩 個出口 Bi、B2流出。兩個單回路單向調壓閥I可分別調壓,所以兩個出口 Bi、B2的輸 出壓力可以不同。將所述兩個出口 Bi、B2分別與汽車前橋左右兩側制動器制動液輸入 口相連,就可使兩個制動器產(chǎn)生不同的制動力,從而有效解決制動跑偏問題。以上所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 護范圍,因此按照本實用新型所做的均等變化或修飾,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 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單回路單向調壓閥(I),包括閥體(1)、調壓閥芯(2)、調壓彈簧(3)、調壓 彈簧座(4)、調壓彈簧座密封圈(5)、調節(jié)螺釘(6)、卸壓閥芯(7)、復位彈簧(8)、閥蓋 密封圈(9)、閥蓋(10),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所述閥體(1)調壓腔(13)內(nèi)調壓側(T)并 可沿該調壓腔(13)軸向移動的的調壓閥芯(2)和設置在該調壓腔(13)另一側即進油側 (L)可沿該調壓腔(13)軸向移動的卸壓閥芯(7)通過一個沿調壓腔(13)軸向的圓錐面配 合密封(27)將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⑴的進口(Al)和出口(Bi)隔斷,構成關閉狀態(tài) 的閥門,該圓錐面配合密封(27)最好采用所述調壓閥芯(2)的外圓錐面(24)與所述卸壓 閥芯(7)的內(nèi)圓錐(73)面相配合;所述調壓彈簧(3)沿所述閥體(1)調壓腔(13)軸向設置在所述調壓彈簧座(4)與所 述調壓閥芯(2)之間,并依靠其彈力推動所述調壓閥芯(2)使其軸肩(21)頂靠在所述閥 體⑴調壓腔(13)內(nèi)孔調壓側限位臺階(11)上,與此同時所述調壓閥芯(2)的外圓錐面 (24)端部沿調壓閥芯(2)的移動方向穿過所述閥體(1)調壓腔(13)內(nèi)孔中與調壓側限位 臺階(11)相連的直徑較小的圓孔(14),此直徑較小的圓孔(14)與所述調壓閥芯(2)的處 于其軸肩(21)與圓錐面端部(24)之間的圓柱形外圓周(25)相配合;所述調節(jié)螺釘(6)安裝在所述閥體(1)調壓腔(13)的調壓側(T)端部,兩者之間為 螺紋聯(lián)接,通過旋轉所述調節(jié)螺釘(6)可使其朝向所述調壓閥芯(2)推進或遠離,所述調 節(jié)螺釘(6) —端頂靠在設置在所述閥體(1)調壓腔(13)內(nèi)調壓側(T)并可沿該調壓腔軸 向移動的所述調壓彈簧座(4)的一端,所述調壓彈簧座(4)的不與所述調節(jié)螺釘(6)接觸 的一端頂靠在所述調壓彈簧(3)的不與所述調壓閥芯(2)接觸的一端;在所述調壓彈簧座 (4)與所述閥體之(1)間設計有至少一道密封圈(5)進行密封;所述閥蓋(10)設置在所述閥體調壓腔進油側(L)端部,其與所述閥體(1)之間采用 螺栓聯(lián)接,同時所述閥蓋(10)與所述閥體(1)之間采用密封圈(9)進行密封,以防制動 液泄漏;所述復位彈簧(8)沿所述調壓腔(13)軸向設置在所述卸壓閥芯(7)和所述閥蓋 (10)之間,通過其彈力使所述卸壓閥芯(7)端部內(nèi)圓錐面(73)頂緊所述調壓閥芯(2)的 端部外圓錐面(24)實現(xiàn)配合密封;所述閥體⑴調壓腔(13)內(nèi)孔中進油側(L)設有進油 側限位臺階(15),它用于限制所述卸壓閥芯(7)的極限位置,當卸壓閥芯(7)受到所述復 位彈簧(8)和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⑴進口液壓力的共同作用時,其大端端面(74)壓 緊在該限位臺階(15)上并停止移動,這兩者壓緊還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制動液通過 此通道由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⑴進口流(Al)入出口(Bi)。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回路單向調壓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調壓閥芯(2)與所述 卸壓閥芯(7)的圓錐面配合密封(27)之間可以設計例如一個微小通道(27’),此微小通 道(27’ )可以是設計在所述調壓閥芯(2)圓錐密封面上的小槽,或/和是設計在所述卸 壓閥芯(7)圓錐密封面上的小槽,也可以是在所述調壓閥芯(2)與所述卸壓閥芯(7)之間 圓錐面密封(27)之間設計的任何微小間隙;此微小通道(27’ )的存在可以提高閥的性 能,但它并不是必須具有的,沒有它并不影響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功能的實現(xiàn)。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回路單向調壓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1)具有一個進口 (Al)、一個出口(Bi)以及一個與所述進口(Al)、出口(Bi)相通的具有分段圓柱形內(nèi)圓 周的調壓腔(13),此調壓腔(13)兩端貫通閥體(1),其調壓側(T)端部為螺紋孔(12), 在調壓腔(13)調壓側(T)還設有調壓側限位臺階(11),調壓腔(13)另一側為進油側(L),在進油側(L)設有進油側限位臺階(15)。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回路單向調壓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調壓閥芯(2)具有一 圓錐面端部,最好是外圓錐面(24),具有一個軸肩(21),在所述軸肩(21)與所述圓錐面 端部(24)之間為一段圓柱形外圓周(25),所述軸肩(21)具有比所述圓柱形外圓周(25) 較大的直徑;在調壓閥芯(2)的中心設計有例如一個軸向小孔(22),此軸向小孔(22) — 端與調壓閥芯(2)的非圓錐面端部端面相通,另一端軸向不打通;在軸肩(21)與圓錐面 端部(24)之間的圓柱形外圓周(25)上設計有至少一個徑向小孔(23),該徑向小孔(23) 與所述調壓閥芯(2)中心的軸向小孔(22)相通,共同構成平衡孔;該徑向小孔(23)軸向 位置的確定應保證所述調壓閥芯(2)在任何工作或非工作狀態(tài)下時,該徑向小孔(23)始 終與所述閥體出口(Bi)相通。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回路單向調壓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壓閥芯(7)具有分段 圓柱形外圓周和內(nèi)圓周以及一端最好是大端的圓錐面,此圓錐面最好是內(nèi)圓錐面(73); 具有另一端最好是小端的至少一個徑向開口槽(71),此開口槽(71)貫通所述卸壓閥芯 (7)內(nèi)外圓周,此開口槽(71)也可設計成貫通所述卸壓閥芯(7)內(nèi)外圓周的徑向通孔 (72)。
6.—種雙回路單向調壓閥,由兩個單回路單向調壓閥⑴集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 兩個單回路單向調壓閥(I集合在一個總閥體(II)上;所述兩個單回路單向調壓閥⑴的 進口(Al、A2)通過設置在所述總閥體(II)內(nèi)的一個三通結構(III)與所述總閥體(II)的 總進口(A)相通;所述兩個單回路單向調壓閥⑴的出口(Bi、B2)就是所述總閥體(II) 的出口;即所述雙回路單向調壓閥有一個總進口(A)和兩個出口(Bi、B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單回路單向調壓閥,該閥包括閥體(1)、調壓閥芯(2)、調壓彈簧(3)、調壓彈簧座(4)、調壓彈簧座密封圈(5)、調節(jié)螺釘(6)、卸壓閥芯(7)、復位彈簧(8)、閥蓋密封圈(9)、閥蓋(10)。旋轉所述調節(jié)螺釘(6)即可調節(jié)所述調壓彈簧(3)的彈力,從而調節(jié)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的出口壓力。本實用新型同時公開了一種雙回路單向調壓閥,它由兩個單回路單向調壓閥集合在一個總閥體上構成。將本實用新型所述單回路單向調壓閥或雙回路單向調壓閥設置于汽車制動管路中,可實現(xiàn)對左右車輪制動力的調節(jié),從而有效解決制動跑偏問題以及制動發(fā)熱等問題。
文檔編號B60T17/04GK201792853SQ20102025885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15日
發(fā)明者施霞 申請人: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