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板式汽車防雨遮陽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動車遮陽用的附件。
現(xiàn)有機動車上安裝的防雨遮陽裝置的結構比較復雜,使用不方便,且對車輛行駛速度有影響,如中國專利局1993年公布的公告號為CN211319411,名稱為“汽車車窗遮陽板裝置”,就存在著上述弊病。
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能有效減少和避免陽光對車內(nèi)的照曬,又不影響車輛行駛,且使用方便的汽車防雨遮陽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它包括固定在車頂上兼作上遮板的殼體,置于殼體內(nèi)可分別向前、后擋風玻璃移動的前遮板和后遮板。使用時,只需將前、后遮板向外拉,并蓋在擋風玻璃上即可。
為了保證前、后擋風玻璃完全遮蓋,在前遮板和后遮板兩側(cè)鉸接三角形折板,折板的斜邊與前、后擋風玻璃邊緣相對齊。
本實用新型還可在前、后遮板與殼體內(nèi)壁之間裝有由電機帶動的齒輪,在與齒輪相對應位置的前、后遮板上固定著齒條,啟動電機,前、后遮板在齒輪的帶動下打開或收回,從而實現(xiàn)遮板的自動收放。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的二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
圖1的A-A剖視圖。
圖3是帶有折板的剖視圖。
圖4是折板展開后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裝有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B部的放大圖。
參見
圖1、圖2,板式汽車防雨遮陽裝置由固定在車頂上兼作上遮板的殼體3,置于殼體3內(nèi)分別向前、后擋風玻璃滑移的前遮板1和后遮板5組成。
殼體3制成扁平的長方體結構,其底面形狀、大小與汽車頂面相密配。殼體3相對前、后擋風玻璃為通腔出口,其端口上設有向外定軸開啟的遮流板2,殼體3內(nèi)底壁上裝有二條導軌6,前遮板1和后遮板5相應開有導槽,使得前、后遮板1、5在滑動過程中不發(fā)生偏移。導軌6中間設有擋塊4,防止前、后遮板1、5串移,并起到分隔、定位作用。
前、后遮板1、5呈長方形,其寬度略小于殼體3內(nèi)壁寬度,其長度大于前、后擋風玻璃的長度;在前后遮板1、5兩側(cè)邊上用定軸10鉸接著可折疊的三角形折板11。使用時,打開折板,使得擋風玻璃的邊緣能完全遮蓋,參見圖3、圖4。
圖5、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它在第一個實施例的基礎上,增加了電機9,在電機9機軸上固定著齒輪8,在前、后遮板1、5上固定著與齒輪相配合的齒條7,電機9的控制開關可設在車內(nèi);當啟動電機9時,前、后遮板1、5在齒輪8的帶動下,可分別向前、向后移動。從而實現(xiàn)自動打開或收回前、后遮板1、5之目的。
顯而易見,本實用新型具有實用性強,式樣美觀、牢固,使用方便、安全等優(yōu)點,且對車容、車貌、車速沒有影響,特別適合于轎車上安裝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板式汽車防雨遮陽裝置包括固定在車頂上兼作了遮板的殼體(3),置于殼體(3)內(nèi)可分別向前、后擋風玻璃滑移的前遮板(1)和后遮板(5)。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汽車防雨遮陽裝置,其特征在于前遮板(1)和后遮板(5)兩側(cè)鉸接著三角形折板(11)。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汽車防雨遮陽裝置,其特征在于殼體(3)內(nèi)底壁與前遮板(1)和后遮板(5)之間設有導軌(6)。
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汽車防雨遮陽裝置,其特征在于殼體(3)的前、后端口上裝有定軸開啟的遮流板(2)。
5.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汽車防雨遮陽裝置,其特征在于殼體(3)內(nèi)壁上裝有由電機(9)帶動的齒輪(8),與齒輪(8)相對位置上的前遮板(1)和后遮板(5)上固定著齒條(7),啟動電機,前、后遮板(1、5)在齒輪(8)的帶動下分別向前、向后移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動車遮陽用的附件,它包括兼作車頂遮板的殼體,置于殼體內(nèi)可向前、后擋風玻璃滑移的前、后遮板。使用時,只需將前、后遮板向外拉,并蓋在擋風玻璃上即可。要使前、后遮板自動收放,還可在殼體與前、后遮板之間裝有電機、齒輪、齒條。它具有實用性強,使用方便、安全,式樣美觀、牢固等優(yōu)點,且對車容、車貌、車速沒有影響,特別適合于轎車上安裝使用。
文檔編號B60J3/02GK2326472SQ9821270
公開日1999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1998年4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4月28日
發(fā)明者蘇國慶 申請人:蘇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