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動二輪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制動器控制裝置,尤其是具有防抱死制動系單元(下面稱為ABS單元),對制動軟管構造進行了改進的機動二輪車。
技術背景以往,在機動二輪車中,有把對從制動器控制裝置延伸出的制動 器配管和延伸出到前輪的制動器的柔性的制動器配管進行連結的連接 部件設置在頭管附近的主管上的機動二輪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昭58-188287號/>才艮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構成中,因為連接部件設置在位于上方的主 管上,所以,從連接部件向前輪的制動器延伸出的制動器配管長。若 制動器配管長,則為了追從前輪的左右的轉向、前叉的伸縮等,需要 柔性的制動器配管具有大的垂度,因此,希望提高外觀性。但是,作為預先防止制動器動作時車輪抱死的機動二輪車,有搭 載了自動地控制液壓制動器的液壓的ABS單元的機動二輪車。在搭載 了 ABS單元的機動二輪車中,在制動器桿以及制動器踏板和ABS單 元之間以及前后輪的制動器的制動器卡鉗和ABS單元之間,分別通過 制動器配管等連接,因此,制動器配管長,同時,配管也復雜化。周 此,必須謀求配管作業(yè)的簡潔化,同時,進一步提高外觀性。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消除上述以往的技術所存在的課題,通 過改進制動軟管構造,使配管容易,并提高了外觀性的機動二輪車。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是在具有配置在車身的前部,對前叉 進行樞軸支撐的頭管,和從該頭管向下方延伸出,在發(fā)動機的下側向 后方延伸出的左右一對下管的機動二輪車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頭 管的后方,配置將由彈性部件構成的制動軟管和由金屬管構成的制動液管連接的連接部件,從該連接部件向前輪的制動器延伸出的上述制 動軟管穿過上述左右一對下管間向前方延伸出。根據(jù)該構成,因為在頭管的后方,配置將由彈性部件構成的制動 軟管和由金屬管構成的制動液管連接的連接部件,所以,將該連接部 件配置成從外部難以看到。因此,能夠提高外觀性。另外,在距離前 輪的制動器近的頭管的后方配置連接部件,從連接部件向前輪的制動 器延伸出的制動軟管穿過左右一對的下管間,向前方延伸出,所以, 能夠縮短延伸出到前輪的制動器的制動軟管的長度。因為通過縮短該 制動軟管的長度,可以將金屬管的路徑長確保為較長,所以,能夠抑 制膨脹造成的液損。另外,本發(fā)明最好是在上述機動二輪車中,上述制動液管多根捆 扎并向車身后方延伸出,上述連接部件在上述頭管的后方上下方向并 列地配置,從配置在上部的連接部件開始延伸出的制動軟管沿上述頭 管向上方延伸出,與設于車把的主缸連接、從配置在下部的連接部件 開始延伸出的制動軟管,沿上述前叉向下方延伸出、與設于前輪的制 動器連接。根據(jù)該構成,因為連接部件在上下方向并列配置,從配置在上部 的連接部件開始延伸出的制動軟管連接在車把所具有的主缸上,從配 置在下部的連接部件開始延伸出的制動軟管連接在前輪所具有的制動 器上,所以,能夠提高外觀性,同時,能夠縮短制動軟管的長度。再 有,因為制動液管多根捆扎,向車身后方延出,所以,能夠提高外觀 性,同時,使配管作業(yè)容易。另外,本發(fā)明最好是在上述機動二輪車中,上述制動液管的后端 與配置于車身后方的制動器液壓控制單元連接。根據(jù)該構成,因為能夠提高外觀性,同時,能夠縮短制動軟管的 長度,所以,即使制動液管的后端連接于在車身后方配置的制動器液 壓控制單元上,前輪的制動器和制動器液壓控制單元的距離長,也能 夠將金屬管的路徑長確保為較長,抑制膨脹造成的液損。根據(jù)本發(fā)明,因為在頭管的后方,配置將由彈性部件構成的制動軟管和由金屬管構成的制動液管連接的連接部件,所以,將該連接部 件配置成從外部難以看到。因此,能夠提高外觀性。另外,在距離前 輪的制動器近的頭管的后方配置連接部件,從連接部件向前輪的制動 器延伸出的制動軟管穿過左右一對的下管間,向前方延伸出,所以, 能夠縮短延伸出到前輪的制動器的制動軟管的長度。因為通過縮短該 制動軟管的長度,可以將金屬管的路徑長確保為較長,所以能夠抑制 膨脹造成的液損。另外,因為連接部件在上下方向并列配置,從配置在上部的連接 部件開始延伸出的制動軟管連接在車把所具有的主缸上,從配置在下 部的連接部件開始延伸出的制動軟管連接在前輪所具有的制動器上, 所以,能夠提高外觀性,同時,能夠縮短制動軟管的長度。再有,因 為制動液管多根捆扎,向車身后方延出,所以,能夠提高外觀性,同 時,使配管作業(yè)容易。另外,因為能夠提高外觀性,同時,能夠縮短制動軟管的長度, 所以,即使制動液管的后端連接于在車身后方配置的制動器液壓控制 單元上,前輪的制動器和制動器液壓控制單元的距離長,也能夠將金 屬管的路徑長確保為較長,抑制膨脹造成的液損。
圖l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機動二輪車的左側視圖。圖2是示出本發(fā)明涉及的機動二輪車的俯視圖。 圖3是示出本發(fā)明涉及的車身車架以及發(fā)動機部分的立體圖。 圖4是從斜前側示出本發(fā)明涉及的車身車架的立體圖。 圖5是從右側的后方斜下側示出本發(fā)明涉及的車身制動器控制裝 置的立體圖。圖6是示出本發(fā)明涉及的拆下了制動器控制裝置的上殼體的狀態(tài) 的立體圖。圖7是從車身左側的斜后方示出本發(fā)明涉及的連接部件的圖。圖8是示出本發(fā)明涉及的制動液管的配管圖。圖9是示出本發(fā)明涉及的制動液管以及制動軟管的配管圖。附圖標記^兌明100 機動二輪車 3 下管 10 發(fā)動機26 頭管27 前叉28 前輪29 車把30 前輪制動器(制動器) 40前主缸(主缸)37制動器控制裝置(制動器液壓控制單元)80a、 80c、 80d 制動液管81、 81a、 81c、 81d 連接部件90a、 90c、 90d 制動軟管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合適的實施方式。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涉及的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的左側視圖。另 外,下面的說明中,前后左右以及上下這樣的方向的記載是針對車身 而言的。機動二輪車100的車身車架1具有配置在車身前部的頭管26、從 該頭管26向后方延伸出的主管2、從頭管26向后方斜下方延伸出, 在車身下側向后方延伸出的下管3、從頭管26向后方延伸出的角撐部 件4以及將主管2的后端以及下管3的后端連結的中間車架5,這些 形成側視時大致四邊形框狀。中間車架5具有從與主管2的連接部進一步向后方延出的左右一 對車座支柱6,在它上面支撐著座椅7。在座椅7前方的主管2上支撐 著燃料箱8。在燃料箱8的下方配置著空氣濾清器9。在由主管2、下管3以及中間車架5包圍的空間,配置發(fā)動機10。 發(fā)動機10是具有曲軸箱19和從該曲軸箱19豎立的前氣缸11以及后氣缸12這兩個氣缸的V型兩氣缸發(fā)動才幾。在由前氣缸11和后氣缸12 所形成的作為V字狀空間的V區(qū)(V"'^夕)13設置著空氣濾清器9。 這些前氣缸11以及后氣缸12通過燃料箱8以及空氣濾清器9從上方 吸入混合空氣,通過排氣管15、 16進行排氣。排氣管15、 16向車身 右側伸出,連接在消音器17、 18上。圖中的附圖標記20是曲軸,21是主軸,22是中間軸,23是輸出 齒輪。24是變速踏板,軸安裝于曲軸箱19的前方下部側面。25是腳 蹬,安裝在變速踏板24附近的下管3上。另外,它們的軸都是概略并 且示意地表示,實際上,通過軸上的齒輪嚙合,構成齒輪列,依次傳 遞4t轉動力。在頭管26上,轉動自由地安裝兼作轉向的傳遞裝置以及減振裝置 的前叉27。在該前叉27的下端,旋轉自由地支撐著前輪28。在前叉 27的上端部連結著上聯(lián)板27a,在該上聯(lián)板27a上安裝著轉向用的車 把29。附圖標記30是前輪制動器(制動器),作為液壓式盤式制動器 被構成。在中間車架5的上下方向的中間部,轉動自由地設置樞軸31,在 該樞軸31上,上下方向擺動自由地安裝著后叉32。在后叉32的后端 支撐著后輪33,通過設置在后叉32上的驅動軸34以及齒輪箱35軸 驅動。驅動軸34通過輸出軸23a傳遞旋轉驅動力。雖然省略了圖示, 但是在后輪33上也設置作為液壓式盤式制動器的后輪制動器,該后輪 制動器由制動器踏板(未圖示出)的操作制動。后叉32通過將后叉 32和主管2的前后方向中間部連結的后減振單元36吸收沖擊。在樞軸31的下方設置制動器控制裝置(制動器液壓控制單元)37。 該制動器控制裝置37在中間車架5的內側空間內,被支撐于在下管3 的后端部安裝的下橫管38上。本實施方式的制動器控制裝置37是前 后輪ABS形式。該制動器控制裝置37是根據(jù)車速等的檢測信息,在 前輪28以及后輪33達到好像要抱死的狀態(tài)時,控制前輪制動器30 以及后輪制動器的液壓,自動控制各制動器的動作,防止前輪28以及 后輪33的抱死的裝置。圖2是機動二輪車100的俯視圖,是省略了座椅7的圖。 前叉27、腳蹬25、車把29、下管3、中間車架5、車座支柱6相 對于前后方向的車身中心,左右一對設置。另外,主管2也是從前后 方向的途中開始后半側為左右一對。另一方面,排氣管15、 16以及由 消音器17、 18構成的排氣系統(tǒng)零件還有空氣濾清器9配置成向車身右 方伸出。
附圖標記40是前主缸(主缸),設置在右側的車把29的右制動器 桿41附近,通過右制動器桿41的操作,產(chǎn)生液壓。另外,附圖標記 45、 46、 47是設置在左右的車座支柱6之間的橫板。左右的車座支柱 6的后端間由俯視時大致U字狀的部件48連結。在設置于后叉32的 左側前端部的驅動軸34的接合部,安裝接合用橡膠套49,覆蓋驅動 軸34和輸出軸23a的接合部。
圖3是從車身左側的后方斜上側表示車身車架1以及發(fā)動機10 部分的立體圖,是省略了空氣濾清器9的圖。主管2由沿車身中心的 一根前部2a和左右分開大致平行的兩根后部2b構成。左右的后部2b 由橫板42、 43連結。在橫板42上支撐著后減振單元36 (參照圖1) 的前端。左右的后部2b—面從橫板42向左右擴開, 一面進一步向后 方延伸出,被焊接在左右的中間車架5的上部外側。
中間車架5是使用輕合金等的各種金屬等具有剛性的恰當材料通 過鑄造等恰當方法形成的板狀部件,與車座支柱6連續(xù)成一體。以主 管2的后端所連接的部分為邊界,其上方側彎曲形成向后方延伸出的 車座支柱6。
圖4是從車身左側的斜前方表示車身車架1的立體圖。 左右的中間車架5的中間部間由上橫管51連結,下端部分別焊接 在左右的下管3的后端部。左右的下管3的后端部間由下橫管38連結。 通過這些車身車架側部件,形成由左右的中間車架5、上橫管51以及 下橫管38包圍的空間50,利用該空間50,配置制動器控制裝置37(參 照圖1 )。
圖5是從車身左側的后方斜下側表示在空間50安裝了制動器控制裝置37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是省略了后叉32的圖。圖6是從車身右側 的后方斜下側表示在空間50安裝了制動器控制裝置37的狀態(tài)的立體 圖,是省略了右側的中間車架5的圖。
在發(fā)動機10的后端,如圖5所示,安裝著樞軸支撐部件52,在 該樞軸支撐部件52上,樞軸31 (參照圖1)與上橫管51平行,并且 架設在其下方。圖6所示的后叉32擺動自由地安裝于該樞軸31上。
通過這些車身車架側部件,形成由左右的中間車架5、上橫管51 以及下橫管38包圍的空間50,利用該空間50,配置制動器控制裝置 37。
制動器控制裝置37載置于未圖示出的安裝件上,通過對鋼板進行 加工所形成的基座部件67,被安裝在下橫管38上。該基座部件67形 成為大致L字形狀,其下側通過焊接固定在下橫管38上。制動器控 制裝置37通過從基座部件67的下側插入的螺栓68和從車身側方側插 入的螺栓69,安裝在基座部件67上。
象這樣,通過將重量比較重的制動器控制裝置37配置在空間50 上,能夠以位于車身的重心附近的方式,設置在車身車架l(參照圖1) 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另外,通過將制動器控制裝置37配置在空 間50上,能夠使制動器控制裝置37的下側不會向下管3的下側突出, 同時,從車身側方看,能夠通過下管3和中間車架5,盡量不會看到 制動器控制裝置37 (使之不顯眼)。
因為制動器控制裝置37安裝在位于車身下側的空間50上,所以, 存在有在行駛中前輪28(參照圖1)由于濺上的水等而濡濕的可能性。 因此,由具有防水性的防水殼體60,覆蓋制動器控制裝置37的外側。 該防水殼體60構成為以分割面X為界,上下一分為二,如圖6所示, 由上殼體60a、下殼體60b和以被上殼體60a以及下殼體60b夾著的 方式配置的配管支撐部件61構成。另外,這些上殼體60a以及下殼體 60b分別通過樹脂成型來成型。
在防水殼體60的后方下側,在下殼體60b側面的后端部,形成向 車身外側方延伸出的排放口 64。該排放口 64形成為向車身外側方突出的管狀。在該排放口64上,能夠安裝未圖示出的排水管等。
再有,在防水殼體60的前方上側,在上殼體60a側面的前側端部
形成向車身前后方向延伸出的呼吸口 65。
在制動器控制裝置37安裝于基座部件67上的狀態(tài)下,制動器控
制裝置37的底面稍向后方下側傾斜。據(jù)此,上述的排放口64的位置
成為防水殼體60的最下端,能夠從排放口 64將進入到防水殼體60
內的水排出。
圖7是表示拆下了制動器控制裝置37的上殼體60a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配管支撐部件61呈大致長方體形狀,由金屬制來形成。另外,在 配管支撐部件61上,形成從防水殼體60的外側一直貫穿到內側的六 個導通孔61a、 61b、 61c、 61d、 61e、 61f。
在制動器控制裝置37,在防水殼體60的內部,收容ABS調節(jié)器 71和控制單元72。
在ABS調節(jié)器71上,連接著五根制動器配管73a、 73b、 73c、 73d、 73e。更詳細地^兌,制動器配管73d與前主缸40 (參照圖2 )連 接,制動器配管73a~73c與未圖示出的前制動器卡鉗以及控制閥39 連接。
另一方面,在控制單元72上,例如,連接著來自對前輪28以及 后輪33的旋轉狀態(tài)進行檢測的車輪速傳感器(未圖示出)的各自的輸 入信號、向ABS警告燈的輸出信號等的電氣配線(未圖示出)。
控制單元72根據(jù)來自車速傳感器的信號,控制ABS調節(jié)器71。 即,ABS調節(jié)器71根據(jù)來自控制單元72的信號,通過ABS調節(jié)器 71內的泵(馬達泵),向各自的制動器配管73a 73c壓送制動器油。
這些制動器配管73a 73e由金屬的管形成,是與橡膠制的相比, 外徑細并且不會膨脹的配管。這些五根制動器配管73a 73e在防水殼 體60內盤繞,分別連接在配管支撐部件61的五個導通孔61a 61e 的連接開口部(面向防水殼體60的內側的連接開口部)。
另外,導通孔61f是用于通過螺栓(未圖示出),將配管支撐部件61固定在上述安裝件上的孔。
圖8是制動液管的配管圖,是省略了右側的中間車架5的圖。在 車身車架1的后方下端配置配管支撐部件61,在配管支撐部件61上, 連接有制動液管80a、 80b、 80c、 80d、 80e。這些制動液管80a ~ 80e 由金屬的管形成,是與橡膠制的相比,外徑細并且不會膨脹的管。
這些制動液管80a 80e中,制動液管80a、 80c、 80d沿右側的中 間車架5 (未圖示出)的車寬方向內側、右側的后部2b的下側、橫板 43的下側、左側的后部2b的下側、角撐部件4的下側進行配管。這 樣,制動液管80a、 80c、 80d與配置在頭管26后方的連接部件81連 接。
制動液管80a、 80c、 80d由配置在中間車架5的中間和后部2b 的前方、中間、后方,以及角撐部件4的前方、后方的多個(在本實 施方式中是四個)夾具82捆扎著。;陂捆扎的制動液管80a、 80c、 80d 通過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是三個)管撐條83,固定在車身車架l的 主管2以及角撐部件4上。該管撐條83被形成為可單按式地固定于主 管2的后部2b的前方以及中央、角撐部件4的后方。 另一方面,制動液管80b與壓力控制閥39連接。 圖9是從車身左側的斜后方表示連接部件81的圖。 在頭管26的后方下部,通過焊接, 一體地設置分支部3a,在該 分支部3a上,連結有向后方斜下方延伸出的左右一對下管3,和向后 方延伸出的角撐部件4。分支部3a具有跨越左右一對下管3間的凹部 3b,該凹部3b以與左右的下管3相比凹陷的樣態(tài)形成。
由這些分支部3a、左右一對下管3和角撐部件4包圍的從外面難 以看到的側視時三角形狀的空間84形成在頭管26的后方下部,利用 該空間84,配置連接部件81。該連接部件81具有大致被形成為棱柱 的三個連接部件81a、 81c、 81d。各連接部件81a、 81c、 81d 4吏它們 的長度方向朝向左右,沿下管3在上下方向并列地配置。
配置在最下部的連接部件81a在左方具有管連接口 85a,而且, 在前方斜下方具有軟管連接口 86a。配置在最上方的連接部件81d配置在凹部3b的后方,在左方具有管連接口 85d,同時,在后方斜上方 具有軟管連接口 86d。連接部件81c配置在連接部件81a和連接部件 81d之間,在左方具有管連接口 85c,同時,在前方斜下具有軟管連接 口 86c。這些三個連接部件81a、 81c、 81d由一條螺栓88固定在托架 87上。然后,該托架87通過螺栓89,固定在設置于分支部3a上的凹 部3b上。通過該構成,軟管連接口 86a、 86c在左右的下管3間,配 置在凹部3b的下方,向前方斜下開放。另外,連接部件81只要配置 在由頭管26、分支部3a、左右一對下管3和角撐部件4包圍的從外面 難以看到的空間84上即可,托架87不限于固定在分支部3a上,也可 以固定在頭管26、下管3或者角撐部件4的任意一個上。
沿角撐部件4的下側配管的制動液管80a、 80c、 80d分別與連接 部件81的管連接口 85a、 85c、 85d連接。各制動液管80a、 80c、 80d 以寬度W從連接部件81向左方延出,同時,它們;波配管成為側視時 呈三角形。
在軟管連接口 86a、 86c、 86d上,分別連接著制動軟管90a、 90c、 90d。該制動軟管90a、 90c、 90d使用橡膠等的彈性部件彎曲自由地形 成。
從配置在上部的連接部件81d延伸出的制動軟管90d穿過右側的 下管3和角撐部件4之間,如圖2所示,沿頭管26以及車把29配管, 連接于在車把29所具有的前主缸40上。制動軟管90d不是直線地進 行配管,而是為了能夠追從車把29的轉向,具有些許垂度地配管。然 后,制動軟管90d由設置在前叉27的上聯(lián)板27a上的軟管撐條92支 撐。
另外,如圖9所示,從配置在下部的連接部件81a、 81c延伸出的 制動軟管90a、卯c被引導到向前方斜下開放的軟管連接口 86a、 86c, 穿過左右一對下管3間,向前方延伸出,連接到在前輪28(參照圖1) 上設置的前制動器卡鉗(未圖示出)上。制動軟管90a、 90c如圖1 所示,不是直線地進行配管,而是為了能夠吸收車把29的轉向、前叉 27的上下的伸縮,具有垂度地配管。然后,制動軟管90a、 90c由設置在前叉27上的軟管撐條91支撐。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將金屬制的制動液管80a、 80c、 80d和彈性材 料的制動軟管90a、 90c、 90d連接的連接部件81在頭管26的后方, 設置在由分支部3a、左右一對下管3和角撐部件4包圍的從外部難以 看到的空間84上。更具體地說,各連接部件81a、 81c、 81d以使它們 的長度方向朝向左右,沿下管3在上下方向并列地配置-
各制動液管80a、 80c、 80d在側浮見時三角形狀的空間84上,以寬 度W從連接部件81向左方延出,同時,這些配管以側碎見時為三角形 狀的方式,分別連接在管連接口 85a、 85c、 85d上。通過該構成,能 夠通過分支部3a、左右一對下管3和角撐部件4,盡量使連接部件81、 制動液管80a、 80c、 80d以及制動軟管90a、 90c、 90d的連接部分從 車身側方看不會顯眼,能夠提高外觀性。
因為本實施方式的連接部件81是通過托架87,安裝在將左右一 對下管3和角撐部件4連結到頭管26的分支部3a的凹部3b上,所以, 沒有必要在車身車架1側設置安裝用的支撐部件等。另外,因為凹部 3b是以與左右的下管3相比凹陷的樣態(tài)形成,所以,能夠通過下管3, 將連接部件81配置成從車身側方觀察時不顯眼。
因為本實施方式的機動二輪車100通過將連接部件81設置在車身 的前方的空間84上,縮短了連接部件81和前輪制動器30的距離以及 連接部件81和前主缸40的距離,所以,能夠縮短制動軟管90a、 90c、 90d的長度。雖然有必要將連接部件81連結在固定部上,但是,在本 實施方式中,因為是在與前輪制動器30的距離最短的頭管26的后方 設置連接部件81,所以,能夠縮短制動軟管90a、 90c、 90d的長度。 再有,因為制動軟管90a、 90c穿過左右一對下管3間,向前方延伸出, 連接在前輪制動器30的制動器卡鉗上,所以,與沒有穿過下管3間進 行配管的情況相比,能夠縮短制動軟管90a、 90c的長度。
象這樣,通過縮短制動軟管卯a(chǎn)、 90c、 90d的長度,可以將金屬 制的制動液管80a、 80c、 80d的路徑長確保為較長,能夠抑制因膨脹 造成的液損。另外,彎曲自由的彈性的制動軟管90a、 90c、 90d形成為相對于前輪28的左右轉向、前叉27的上下伸縮等具有足夠的自由 度,耐久性、車把29的操作性優(yōu)異。
另外,通過將連接部件81設置在空間84上,可以沿頭管26以及 車把29,對從配置在上部的連接部件81d向前主缸40延伸出的制動 軟管90d進行配管。再有,還可以將從配置在下部的連接部件81a、 81c向前輪制動器30延伸出的制動軟管90a、 90c穿過左右一對下管3 間,沿前叉27進行配管。據(jù)此,能夠沿車身車架l,不顯眼地對制動 軟管90a、 90c、 90d進行配管,能夠提高外觀性。
因為制動器控制裝置37重量比較重,所以,以位于車身的重心附 近的方式,設置在車身車架1的后方下部,更具體地說是設置在下橫 管38以及下管3間的空間50上,因此,從前輪制動器30到制動器控 制裝置37的距離比較長。因為本實施方式的制動液管80a、 80c、 80d 沿右側的中間車架5的車寬方向內側、右側的后部2b的下側、橫板 42的下側、左側的后部2b的下側、角撐部件4的下側進行配管,以 便使從連接部件81到制動器控制裝置37的距離為最短距離,所以, 能夠縮短制動液管80a、 80c、 80d的長度,能夠削減成本。
再有,因為對制動液管80a、 80c、 80d沿車身車架1的車寬方向 內側或下側進行配管,所以,在機動二輪車IOO翻倒時等,能夠通過 車身車架1來保護制動液管80a、 80c、 80d與路面等的接觸,防止損 傷。
從制動器控制裝置37開始,三根制動液管80a、 80c、 80d向車身 的前方配管。因為本實施方式的制動液管80a、 80c、 80d由多個夾具 82捆扎,通過管撐條83,能夠由單按式固定在車身車架1的下側,所 以,配管作業(yè)容易,同時,能夠得到流暢的外觀。
如上述所說明的那樣,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因為在頭管26的后方, 配置將由彈性部件構成的制動軟管90a、 90c、 90d和由金屬管構成的 制動液管80a、 80c、 80d連接的連接部件81,所以,將該連接部件81 配置成從外部難以看到。因此,能夠提高外觀性。另外,因為在距離 前輪制動器30近的頭管26的后方配置連接部件81,從連接部件81a、81c延伸出到前輪制動器30的制動軟管90a、卯c穿過左右一對下管3 間,向前方延伸出,所以,能夠縮短延伸出到前輪制動器30的制動軟 管90a、 90c的長度。因為通過縮短該制動軟管卯a(chǎn)、 90c、 90d的長度, 可以將金屬制的制動液管80a、 80c、 80d的路徑長確保為較長,所以, 能夠抑制因膨脹造成的液損。
另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因為連接部件81a、 81c、 81d在上下方 向并列配置,從配置在上部的連接部件81d開始延伸出的制動軟管90d 連接于在車把29所具有的前主缸40上,從配置在下部的連接部件 81a、 81c開始延伸出的制動軟管卯a(chǎn)、 90c連接在前輪制動器30上, 所以,能夠提高外觀性,同時,能夠縮短制動軟管90a、卯c、 90d的 長度。再有,因為制動液管80a、 80c、 80d多根捆扎,向車身后方延 出,所以,能夠提高外觀性,同時,使配管作業(yè)容易。
另外,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因為能夠提高外觀性,同時,能夠縮短 制動軟管90a、 90c、 90d的長度,所以,即使制動液管80a、 80c、 80d 的后端連接于在車身后方配置的制動器控制裝置37上,前輪制動器 30和制動器控制裝置37的距離長,也能夠將制動液管80a、 80c、 80d 的路徑長確保為較長,抑制因膨脹造成的液損。
但是,上述實施方式是本發(fā)明的一個方式,當然可以在沒有脫離 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進行恰當?shù)淖兏?br>
例如,在上述 各實施方式中,是具有前輪28用的右制動器桿41 和后輪33用的制動器踏板(未圖示出)的構成,但是也可以是不具有 制動器踏板,而在車把29的左側具有后輪33用的左制動器桿的構成。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具有前輪制動器30和后輪制動器(未 圖示出)的構成,但也可以是具有任意一個制動器的構成。
權利要求
1. 一種機動二輪車,具有配置在車身的前部,對前叉進行樞軸支撐的頭管,和從該頭管向下方延伸出,在發(fā)動機的下側向后方延伸出的左右一對下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頭管的后方,配置將由彈性部件構成的制動軟管和由金屬管構成的制動液管連接的連接部件,從該連接部件向前輪的制動器延伸出的上述制動軟管穿過上述左右一對下管間向前方延伸出。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動液管 多根捆扎并向車身后方延伸出,上述連接部件在上述頭管的后方上下 方向并列地配置,從配置在上部的連接部件開始延伸出的制動軟管沿 上述頭管向上方延伸出,與設于車把的主缸連接、從配置在下部的連 接部件開始延伸出的制動軟管,沿上述前叉向下方延伸出、與設于前 輪的制動器連接。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二輪車,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動液管 的后端與配置于車身后方的制動器液壓控制單元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使配管容易并提高外觀性的機動二輪車。機動二輪車(100)是具有配置在車身的前部,對前叉(27)進行樞軸支撐的頭管(26),和從該頭管(26)向下方延伸出,在發(fā)動機(10)的下側向后方延伸出的左右一對下管(3)的機動二輪車(100),構成為在頭管(26)的后方,配置將由彈性部件構成的制動軟管(90a、90c、90d)和由金屬管構成的制動液管(80a、80c、80d)連接的連接部件(81),從該連接部件(81)向前輪(28)的制動器(30)延伸出的制動軟管(90a、90c)穿過左右一對下管(3)間向前方延伸出。
文檔編號B62K11/00GK101544254SQ20091000435
公開日2009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3月28日
發(fā)明者伊藤真二, 原口賢司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