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帶有保護結構的換熱器。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換熱器的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換熱器本體1,換熱器本體1的管壁下側設有進出氣管2,所述進出氣管2之間設有安裝腳4。由于現(xiàn)有的換熱器的安裝腳4均為焊接于換熱器本體的管壁上,高度位置相對固定,安裝時,不方便調(diào)節(jié)高度位置,只能設置專用的安裝平臺,從而適應性不強;由于進出氣管2的端部為安裝面,不能受到損傷,否則影響密封效果?,F(xiàn)有的換熱器的進出氣口均未設有保護結構,運輸過程中難免受損,從而對后續(xù)的安裝存在影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申請人進行研究及改進,提供一種帶進出氣口保護結構的換熱器,設置高度可調(diào)支撐結構,方便安裝,還設置有進出氣口管保護結構,避免端面受損,避免影響后續(xù)安裝。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種帶進出氣口保護結構的換熱器,包括換熱器本體,換熱器本體的管壁下側設有進出氣管及位于進出氣管之間的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包括支撐于換熱器本體的管壁下側的支撐塊及安裝于支撐塊下方的多塊上下疊合的支撐墊塊,最下端的支撐墊塊與法蘭安裝盤固連;所述支撐塊的一側安裝有支架,支架的下端轉動安裝有可支撐于進出氣管下端面的支撐保護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上下相鄰的支撐墊塊之間通過燕尾槽結構連接并通過兩側的鎖緊螺釘鎖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由于設置高度可調(diào)節(jié)的支撐結構,適應性強,方便安裝;設置進出氣管的保護結構,避免其儲運過程中受損而影響后續(xù)密封安裝。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圖。
圖中:1、換熱器本體;2、進出氣管;3、支撐結構;31、支撐塊;32、支撐墊塊;33、法蘭安裝盤;34、支架;35、支撐保護墊;36、燕尾槽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帶進出氣口保護結構的換熱器,包括換熱器本體1,換熱器本體1的管壁下側設有進出氣管2及位于進出氣管2之間的支撐結構3,支撐結構3包括支撐于換熱器本體1的管壁下側的支撐塊31及安裝于支撐塊31下方的多塊上下疊合的支撐墊塊32,最下端的支撐墊塊32與法蘭安裝盤33固連,上下相鄰的支撐墊塊32之間通過燕尾槽結構36連接并通過兩側的鎖緊螺釘鎖緊,支撐墊塊32的個數(shù)可根據(jù)安裝高度改變,從而可根據(jù)安裝平臺而進行調(diào)節(jié)。支撐塊31的一側安裝有支架34,支架34的下端轉動安裝有可支撐于進出氣管2下端面的支撐保護墊35。由于支撐保護墊35的設置,儲運時,支撐保護墊35置于進出氣管2的正下方并與其端面緊貼(通過下端螺釘使兩者端面貼緊),有效地保護端面;當進出氣管2需要安裝使用時,轉動支撐保護墊35后(如轉動90°或180°),將其上推后,置于不影響法蘭安裝盤33及進出氣管2的安裝即可。
以上所舉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僅用來方便說明本實用新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提技術特征的范圍內(nèi),利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技術內(nèi)容所作出局部改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并且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內(nèi)容,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特征的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