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襯套、具有襯套孔的轉向節(jié)結構及其二者之間的壓裝工藝,屬于轉向節(jié)結構及襯套壓裝工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轉向節(jié)是汽車轉向橋上的主要零件之一,能夠使汽車穩(wěn)定行駛并靈敏傳遞行駛方向,轉向節(jié)的功用是承受汽車前部載荷,支承并帶動前輪繞主銷轉動而使汽車轉向。在汽車行駛狀態(tài)下,它承受著多變的沖擊載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強度。
汽車橡膠襯套是汽車上非常重要的安全件,其性能和結構直接決定著汽車的舒適程度和安全性能,將橡膠襯套壓入轉向節(jié)襯套孔中是轉向節(jié)襯套壓裝工藝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在襯套壓裝過程中,要充分保證壓裝前襯套與襯套孔之間的同軸度與垂直度,如若同軸度與垂直度保持不良,則極易造成壓裝失敗,甚至損壞襯套與轉向節(jié)的結構,不僅費時費力,影響生產效率,同時還給企業(y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勞動成本。
由于設計需求,部分襯套會采用一體化橡膠防塵設計,由于襯套結構及其材質的局限性,此類特殊襯套對轉向節(jié)襯套孔的結構及壓裝工藝的控制過程要求非常嚴格,比如轉向節(jié)襯套孔的結構設計不良,同樣也會對壓裝過程中的襯套造成損壞,因此在襯套與轉向節(jié)襯套孔的壓裝過程中,二者的結合程度、同軸度以及壓裝過程是相當難以控制的,稍有偏差就會使橡膠防塵側耳損壞,給壓裝過程造成極大困難。
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針對具有橡膠防塵側耳的襯套獲得更佳匹配度的轉向節(jié)主體,該轉向節(jié)主體通過優(yōu)化的襯套孔結構,并通過壓裝工裝解決此類襯套在壓裝過程中存在的同軸度難以控制、壓裝困難,以及由此而導致的襯套壓損等一系列的技術障礙,該轉向節(jié)主體結構具有結構設計科學合理、易于壓裝、安全穩(wěn)定可靠、結合良好的特點,同時本發(fā)明更提供了一種基于該轉向節(jié)結構與襯套的襯套壓裝工藝,該工藝中采用的壓裝工裝具備自校正功能,能夠順利穩(wěn)定的將襯套壓裝且不會導致橡膠防塵側耳破損。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襯套40,包括具有中間軸孔46的襯套主體,特殊之處在于,所述襯套主體是由襯套內管41、襯套外管42以及位于襯套內管41和襯套外管42之間的中間橡膠體43構成,所述襯套主體的軸向一側設有沿所述襯套內管41外壁徑向外延的橡膠防塵側耳44;所述襯套主體的軸向另一側設有襯套法蘭45;
所述襯套內管41和襯套外管42均為由金屬材料制成的硬質管體;
所述橡膠防塵側耳44的直徑大于所述襯套外管42的直徑;
所述襯套外管42的壁厚小于所述襯套內管41的壁厚。
轉向節(jié)30,包括轉向節(jié)主體,特殊之處在于,所述轉向節(jié)主體上設有用于安裝襯套40的轉向節(jié)襯套孔31,依襯套的壓裝先后順序,所述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壓入孔口31-1和壓出孔口31-2均設計為倒圓角結構32。
所述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孔高為h,所述襯套40的襯套法蘭45內端面至橡膠防塵側耳44內端面的距離為l;為了達到襯套與轉向節(jié)襯套孔之間的配合度,所述孔高h應小于所述距離l,其尺寸差為0.5-2mm;
所述壓入孔口31-1和壓出孔口的倒圓角半徑r為2.2-2.5mm。
轉向節(jié)襯套壓裝工藝,特殊之處在于,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步驟一:安裝襯套
將襯套40安裝于壓裝設備的壓頭上,并在其橡膠防塵側耳44表面均勻涂抹蓖麻油;
步驟二:固定轉向節(jié)
將轉向節(jié)30固定于壓裝工裝上,并將轉向節(jié)30的轉向節(jié)襯套孔31定位于壓裝工裝的主控制機構上;
步驟三:壓裝
啟動壓裝設備,壓頭帶動襯套40緩慢下落,至轉向節(jié)襯套孔31處時,橡膠防塵側耳44在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壓入孔口31-1處緩慢折疊,進而使襯套40壓入轉向節(jié)襯套孔31內,繼續(xù)下壓至橡膠防塵側耳44從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壓出孔口31-2壓出,在壓頭推壓力以及襯套中間橡膠體43的彈性力共同作用下,襯套40的橡膠防塵側耳44在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壓出孔口31-2外部自然展開并與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端面無縫貼合,至此完成壓裝過程。
為了使壓裝過程更加穩(wěn)定順利,所述壓頭上安裝有調整塊6,所述調整塊6下端面頂壓于所述襯套40的襯套法蘭45上,且其寬度應保證僅觸壓于所述襯套內管41管端而與所述襯套外管42無接觸;由此結構來保證壓裝過程中,所述調整塊6推壓所述襯套內管41,使所述襯套內管41在中間橡膠體43的彈性作用下與所述襯套外管42產生相對位移,以使橡膠防塵側耳44從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壓出孔口31-2中順利壓出并展開。
為了使襯套40與轉向節(jié)襯套孔31之間具有更好的結合度,所述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孔高應比所述襯套40的襯套法蘭45內端面至橡膠防塵側耳44內端面的距離小0.5-2cm。
上述壓裝工藝中,采用的所述壓裝工裝的結構包括根據(jù)轉向節(jié)30的結構及尺寸配置于壓裝底板上的:
主控制機構a,用以定位轉向節(jié)襯套孔31并配合壓裝設備完成壓裝過程,其包括下部的定位導向部a1以及下部的與所述定位導向部a1位置相對應的壓頭部a2;
輔助校正機構b,用以對所述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壓裝過程提供容錯及校正功能;
輔助支撐機構c,用以輔助支撐所述轉向節(jié)30的其他部位,以使轉向節(jié)的壓裝部位獲得更加穩(wěn)固的效果。
其中,
所述主控制機構a的定位導向部a1包括一安裝于壓裝底板1上的導向套a11、活動套裝于所述導向套a11內部并與其同軸的芯軸a12,所述芯軸a12內部套設有與其同軸的導向銷a13,所述導向銷a13的末端卡固于所述芯軸a12的內套孔,在所述導向銷a13的底部與所述壓裝底板1之間壓設有彈簧a14;在所述彈簧a14自然釋放狀態(tài)下,所述導向銷a13向上帶動所述芯軸a12并且使芯軸a12的下部抵靠于所述導向套a11內孔的限位臺上,所述芯軸a12延伸出導向套a11的部分軸段作為套裝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轉向節(jié)襯套孔配合軸段a12-1,所述導向銷a13延伸出芯軸a12的部分軸段作為襯套配合軸段a13-1;
所述導向套a11的上部預留有壓裝完成后容納所述橡膠防塵側耳44的預留側耳槽a11-1;當所述襯套的橡膠防塵側耳44由上而下從轉向節(jié)襯套孔31中壓出時,所述預留側耳槽a11-1能夠有效的容納并保護所述橡膠防塵側耳44不受擠壓;
所述主控制機構a的壓頭部a2包括由壓裝設備控制的壓頭a21及安裝于所述壓頭a21上的襯套40,所述壓頭a21的下部具有一襯套安裝軸a21-1,所述襯套安裝軸a21-1插裝于所述襯套40的軸孔內并與其過盈配合;
為了進一步加強襯套安裝軸a21-1與所述襯套40之間的配合強度,所述襯套安裝軸a21-1的外周設有若干防脫凸環(huán)a21-2。
所述輔助校正機構b包括固定于所述壓裝底板1的立柱b1以及活動連接于所述立柱b1上部的墊塊b4,所述墊片b4上安裝有手動夾鉗;所述立柱b1的上部設有中心內孔b2,在所述中心內孔b2底部安裝有壓縮彈簧b3,所述壓縮彈簧b3的上部設有向心關節(jié)軸承b6,由連接螺栓b5貫穿所述墊塊b4的內孔向下與所述立柱b1中心內孔b2中的向心關節(jié)軸承b6固定連接,為了防止所述墊片b4沿連接螺栓b5下滑,在所述連接螺栓b5的外周套設有分別限位于所述墊塊b4底部和所述向心關節(jié)軸承b6上部的支撐套b7。
所述立柱b1的中心內孔b2上表面設有貫穿于連接螺栓b5和支撐套b7的擋圈b8。
所述輔助支撐機構c包括固定安裝于所述壓裝底板1上的中空固定套c1,所述中空固定套c1的內部設有壓簧c2,所述壓簧c2的下部連接于所述壓裝底板1上,所述壓簧c2的上部限位于頂柱c3,所述頂柱c3為t形結構,其一端限位于所述中空固定套c1內,另一端貫穿所述中空固定套c1的上部并向上延伸,作為轉向節(jié)主體2相關部位的支撐點。
所述壓頭a21的下部的襯套安裝軸a21-1上安裝有一調整塊6,所述調整塊6的下部觸壓于所述襯套40的襯套法蘭45上端面,所述調整塊6寬度應保證僅觸壓于所述襯套內管41管端而與所述襯套外管42無接觸。
本發(fā)明的一種襯套、轉向節(jié)及其壓裝工藝,其結構設計簡捷合理,根據(jù)特殊襯套的特有結構和材質而設計的轉向節(jié)襯套孔,并進一步通過壓裝工裝來完成整個壓裝過程。其壓裝工裝在壓裝底板上分別設計了主控制機構以及配合所述主控制機構以完成壓裝工作的輔助校正機構和輔助支撐機構,在壓裝過程中,使襯套、轉向節(jié)及壓裝工裝之間具有一種穩(wěn)定安全可靠的狀態(tài)。本發(fā)明結構設計充分提高了特殊襯套特別是橡膠防塵側耳在壓裝過程中的對正與穩(wěn)定,本發(fā)明通過優(yōu)化轉向節(jié)襯套孔結構避免了橡膠防塵側耳在壓裝時產生的破損問題,通過壓裝工裝保證了襯套與襯套孔之間的定位及穩(wěn)定結合,減化了操作過程,省時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產品的合格率。
附圖說明
圖1:本發(fā)明襯套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fā)明轉向節(jié)襯套孔結構圖;
圖3:本發(fā)明的壓裝工裝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本發(fā)明的壓裝工裝帶有轉向節(jié)的整體結構圖;
圖5:本發(fā)明主控制機構半剖結構示意圖;
圖6:帶有特殊襯套的壓頭部結構示意圖;
圖7:本發(fā)明輔助校正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8:本發(fā)明輔助支撐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9:壓裝有襯套的轉向節(jié)剖視圖;
在圖中,1、壓裝底板,30、轉向節(jié),31、轉向節(jié)襯套孔,31-1、壓入孔口,31-2、壓出孔口,a、主控制機構,a1、定位導向部,a11、導向套,a11-1、預留側耳槽,a12、芯軸,a12-1、轉向節(jié)襯套孔配合軸段,a13、導向銷,a13-1、襯套配合軸段,a14、彈簧,a2、壓頭部,a21、壓頭,a21-1、襯套安裝軸,a21-2、防脫凸環(huán),b、輔助校正機構,b1、立柱,b2、中心內孔,b3、壓縮彈簧,b4、墊塊,b5、連接螺栓,b6、向心關節(jié)軸承,b7、支撐套,b8、擋圈,c、輔助支撐機構,c1、中空固定套,c2、壓簧,c3、頂柱,40、襯套,41、襯套內管,42、襯套外管,43、中間橡膠體,44、橡膠防塵側耳,45、襯套法蘭,46、中間軸孔,6、調整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就附圖1-9對本發(fā)明的襯套、轉向節(jié)及其壓裝工藝作以下詳細說明。
實施例1
襯套40,包括具有中間軸孔46的襯套主體,所述襯套主體是由襯套內管41、襯套外管42以及位于襯套內管41和襯套外管42之間的中間橡膠體43構成,所述襯套主體的軸向一側設有沿所述襯套內管41外壁徑向外延的橡膠防塵側耳44;所述襯套主體的軸向另一側設有襯套法蘭45;所述襯套內管41和襯套外管42均為由金屬材料制成的硬質管體;所述橡膠防塵側耳44的直徑大于所述襯套外管42的直徑;所述襯套外管42的壁厚小于所述襯套內管41的壁厚,所述襯套40的襯套法蘭45內端面與橡膠防塵側耳44內端面之間與轉向節(jié)襯套孔的內壁接觸配合,其高度距離為47.5mm。
實施例2
用于安裝實施例1所述襯套40的轉向節(jié)30,包括轉向節(jié)主體,所述轉向節(jié)主體上設有用于安裝襯套40的轉向節(jié)襯套孔31,依襯套的壓裝先后順序,所述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壓入孔口31-1和壓出孔口31-2均設計為倒圓角結構。所述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孔高為48±0.2mm,所述襯套40的襯套法蘭45內端面至橡膠防塵側耳44內端面的高度距離為47.5mm;所述壓入孔口31-1和壓出孔口的倒圓角半徑r為2.2-2.5mm。
實施例3
用于實施例1所述襯套40以及實施例2所述轉向節(jié)30的襯套壓裝工藝,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步驟一:安裝襯套
將襯套40安裝于壓裝設備的壓頭a21-1上,并在其橡膠防塵側耳44表面均勻涂抹蓖麻油;
步驟二:固定轉向節(jié)
將轉向節(jié)30固定于壓裝工裝上,并將轉向節(jié)30的轉向節(jié)襯套孔31定位于壓裝工裝的主控制機構a上;
步驟三:壓裝
啟動壓裝設備,壓頭部a2帶動襯套40緩慢下落,至轉向節(jié)襯套孔31處時,橡膠防塵側耳44在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壓入孔口31-1處緩慢折疊,進而使襯套40壓入轉向節(jié)襯套孔31內,繼續(xù)下壓至橡膠防塵側耳44從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壓出孔口31-2壓出,在壓頭推壓力以及襯套中間橡膠體43的彈性力共同作用下,襯套40的橡膠防塵側耳44在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壓出孔口31-2外部自然展開并與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端面無縫貼合,至此完成壓裝過程。為了使壓裝過程更加穩(wěn)定順利,所述壓頭上安裝有調整塊6,所述調整塊6下端面頂壓于所述襯套40的襯套法蘭45上,且其寬度應保證僅觸壓于所述襯套內管41管端而與所述襯套外管42無接觸;由此結構來保證壓裝過程中,所述調整塊6推壓所述襯套內管41,使所述襯套內管41在中間橡膠體43的彈性作用下與所述襯套外管42產生相對位移,以使橡膠防塵側耳44從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壓出孔口31-2中順利壓出并展開。
實施例4
一種用于實施例3的壓裝工裝,其結構包括根據(jù)轉向節(jié)30的結構及尺寸配置于壓裝底板1上的主控制機構a,以及至少一對配合使用的輔助校正機構b和輔助支撐機構c;所述主控制機構a用以定位轉向節(jié)襯套孔31并配合壓裝設備完成壓裝過程,其包括下部的定位導向部a1以及下部的與所述定位導向部a1位置相對應的壓頭部a2;所述輔助校正機構b用以對所述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壓裝過程提供容錯及校正功能;所述輔助支撐機構c用以輔助支撐所述轉向節(jié)主體的其他部位,以使轉向節(jié)的壓裝部位獲得更加穩(wěn)固的效果。所述主控制機構a的定位導向部a1包括一安裝于壓裝底板1上的導向套a11、活動套裝于所述導向套a11內部并與其同軸的芯軸a12,所述芯軸a12內部套設有與其同軸的導向銷a13,所述導向銷a13的末端卡固于所述芯軸a12的內套孔,在所述導向銷a13的底部與所述壓裝底板1之間壓設有彈簧a14;在所述彈簧a14自然釋放狀態(tài)下,所述導向銷a13向上帶動所述芯軸a12并且使芯軸a12的下部抵靠于所述導向套a11內孔的限位臺上,所述芯軸a12延伸出導向套a11的部分軸段作為套裝轉向節(jié)襯套孔31的轉向節(jié)襯套孔配合軸段a12-1,所述導向銷a13延伸出芯軸a12的部分軸段作為襯套配合軸段a13-1;所述導向套a11的上部預留有壓裝完成后容納所述橡膠防塵側耳44的預留側耳槽a11-1;當所述襯套40的橡膠防塵側耳44由上而下從轉向節(jié)襯套孔31中壓出時,所述預留側耳槽a11-1能夠有效的容納并保護所述橡膠防塵側耳44不受擠壓;
所述主控制機構a的壓頭部a2包括由壓裝設備控制的壓頭a21及安裝于所述壓頭a21上的襯套40,所述壓頭a21的下部具有一襯套安裝軸a21-1,所述襯套安裝軸a21-1插裝于所述襯套40的軸孔內并與其過盈配合;為了進一步加強襯套安裝軸a21-1與所述襯套40之間的配合強度,所述襯套安裝軸a21-1的外周設有若干防脫凸環(huán)a21-2。所述輔助校正機構b包括固定于所述壓裝底板1的立柱b1以及活動連接于所述立柱b1上部的墊塊b4,所述墊片b4上安裝有手動夾鉗;所述立柱b1的上部設有中心內孔b2,在所述中心內孔b2底部安裝有壓縮彈簧b3,所述壓縮彈簧b3的上部設有向心關節(jié)軸承b6,由連接螺栓b5貫穿所述墊塊b4的內孔向下與所述立柱b1中心內孔b2中的向心關節(jié)軸承b6固定連接,為了防止所述墊片b4沿連接螺栓b5下滑,在所述連接螺栓b5的外周套設有分別限位于所述墊塊b4底部和所述向心關節(jié)軸承b6上部的支撐套b7。所述立柱b1的中心內孔b2上表面設有貫穿于連接螺栓b5和支撐套b7的擋圈b8。
所述輔助支撐機構c包括固定安裝于所述壓裝底板1上的中空固定套c1,所述中空固定套c1的內部設有壓簧c2,所述壓簧c2的下部連接于所述壓裝底板1上,所述壓簧c2的上部限位于頂柱c3,所述頂柱c3為t形結構,其一端限位于所述中空固定套c1內,另一端貫穿所述中空固定套c1的上部并向上延伸,作為轉向節(jié)主體2相關部位的支撐點。
所述壓裝工裝操作過程介紹如下:
使用時,將特殊襯套插于壓頭的襯套安裝軸上,將轉向節(jié)主體的轉向節(jié)襯套孔放置于壓裝底板的定位導向部,將轉向節(jié)主體其他需要支撐的部位分別固定于輔助校正機構和輔助支撐機構上,輔助支撐機構直接由頂柱頂緊固定,輔助校正機構通過手動夾鉗可將轉向節(jié)主體部分壓固于尼龍材料制成的墊塊上。安裝定位完成后,啟動壓裝設備,壓頭攜帶襯套緩慢向下壓入襯套孔,襯套橡膠防塵側耳在整個壓裝過程中是先折疊后展開,輔助校正機構和輔助支撐機構在整個壓裝過程中保證了主控制機構的自動校正功能和容錯功能,充分保護了特殊襯套的橡膠防塵側耳的安全,大大減少了襯套破損的幾率。
本發(fā)明的一種襯套、轉向節(jié)及其壓裝工藝,其結構設計簡捷合理,根據(jù)特殊襯套的特有結構和材質而設計的轉向節(jié)襯套孔,并進一步通過壓裝工裝來完成整個壓裝過程。其壓裝工裝在壓裝底板上分別設計了主控制機構以及配合所述主控制機構以完成壓裝工作的輔助校正機構和輔助支撐機構,在壓裝過程中,使襯套、轉向節(jié)及壓裝工裝之間具有一種穩(wěn)定安全可靠的狀態(tài)。本發(fā)明結構設計充分提高了特殊襯套特別是橡膠防塵側耳在壓裝過程中的對正與穩(wěn)定,本發(fā)明通過優(yōu)化轉向節(jié)襯套孔結構避免了橡膠防塵側耳在壓裝時產生的破損問題,通過壓裝工裝保證了襯套與襯套孔之間的定位及穩(wěn)定結合,減化了操作過程,省時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產品的合格率。